系列专题:《如何拥有成功和幸福的人生:最后的讲座》
第6课 欲望 欲望是什么?看看韦伯斯特词典怎么解释的:“对美好事物的正常渴望,希望获得或欣赏某物的愿望。”欲望的贬义是:“过强或病态的渴望、贪欲、奢望。” “欲望”一词常被滥用。人们通常将其用于贬义,而忽视了其本意。很多人用这一词表达对某物不该有的渴望或贪念,而不是用于形容人对某物合理的热望。热望与欲望同义。用“欲望”表达“值得称赞的雄心抱负”与欲望的本意不相违背。想要忽视欲望是行动自然而普遍的动力的事实是不合理的,不论人的行动正确与否。没有欲望,行动时就没有强烈的意志参与,任何行动都不会产生理想效果。人类的最高理想和目标也只有当欲望的火苗点燃了意志的发动机后才能实现。
![第17节:第6课 欲望(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292852656989.jpeg)
有些神智学教人“扫清欲望”,并警告人们注意欲望极其险恶的一面,甚至达到要求人们变得无欲的地步,认为人应该没有欲望,即使有欲望也不能说是欲望。这些都是胡说八道,因为如果一个人“希望”、“想要”、“倾向于”或“觉得最好是”或“乐意”消除欲望,无论如何都不过是借“无欲”之名表达了他的欲望,只不过是换了个词表达“欲望”的意思,但无论用以上哪个词,表达的都是欲望的意思。“无欲”与“消除欲望的欲望”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说法,如同拎着鞋带把自己提起来一样荒唐愚蠢。其实扫除欲望的真正的含义是,神智学者应该扫除人本质中的低级欲望,清除对事物的依恋。说到这儿,我们可以说,所有的神智学者都知道,即使是再好的事物也不能够控制住人的心,任何事物也不能好到让人过度迷恋,因为这样的话就成了事物控制人,而不是人控制事物。这就是“扫除欲望”的含义,我们应当避免对事物的迷恋和依赖,在这点上,神智学是正确的。欲望是令人恐怖的控制者,像大火一样,它会烧掉心灵的一切支持物,只剩下烧尽的灰烬。但是正像大火一样,欲望也是能为人所用的,只要能控制好,它就能帮助我们启动意志和行动的发动机,实现我们的目标。没有适当的欲望,世界就会死静死静,一切完全处于静止中。因此,不要像怕着火而拒绝用火一样拒绝任何欲望,也不要对欲望不加控制地玩火自焚。 欲望是推动世界运转的动力,只是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不大承认。看看你周围的世界,你就能看到欲望对人类每一所作所为的影响,无论这所作所为是否正确。正如一个作家说过:“我们的每一行动,不论是好是坏都是在欲望的驱使下完成的。仁爱是为免我们见人受难而自己内心忧伤或心生怜悯或是为了得到世人的尊敬,或为了得到善报。人之所以从善是因为他有意为善,因为从善能使他得到满足,而人之所以作恶也正是出于同种动机。人之所以能够忠于职守是因为他想这样,因为这样比玩忽职守更让他得到满足感。同样人们之所以有宗教信仰,是因为他有这方面的欲望,因为他从宗教中获得的满足感比追求名利带来的满足感更多。善恶都因个人欲望不同,因此可以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欲望的驱使下做的。人永远也不可能变成无欲,做事无目标。生物或非生物、动物或植物、人类世界或自然的发展都一样,欲望产生的力量是其发展的动力,所以说,欲望是一切行动的驱动力,这是生命的自然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