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风暴中的瞭望者:直击华尔街风暴2》
姜国华:一般来说,任何指标都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不是说过了某个分界线就是经济危机了。但从我们感觉上,消费者和普通民众感觉不到希望了,这是危机发生的很重要的指标。另一方面,不是生活水平降低了,而是生活水平恶化了,随后会导致发生社会动荡,这些都体现在1933年的美国经济危机中。 芮成钢:我们是否可以将现在的情况跟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做一个比较?有没有办法来阻止经济危机的发生? 姜国华:应该有办法。现在和1933年很不一样,美国和欧洲国家政府救市的力度和速度都比以前大。这一次各国政府直接介入,甚至将部分金融企业国有化,这些都是很好的措施,可以阻止经济衰退演变成经济危机。此外,现在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至于像那个时代,生活水平很容易恶化。目前从各个国家来看,不会引起特别大的社会动荡,不会出现危机。 芮成钢:各国处理危机时候的选择,跟1929年大萧条的时候也有很大不同,那时候各国之间各自为战,现在我们看到各国在联手,全世界都在联手。大家已经意识到,如果一个国家的问题没解决,可能会影响其他国家,联手作战是应对危机的必然选择,这样会避免更大危机的产生。现在很多跨国企业把中国作为避风港,加大在中国的市场拓展力度,帮助他们减少在本国遭受的损失,中国有没有可能承担这样的作用? 姜国华:有可能。这次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机构影响比较小,我们不会发生像国际上其他大银行所发生的问题。另外我们的市场很大,扩大内部需求可以刺激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我们的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也有利于外资企业的发展,给他们提供一个利润增长的来源,能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芮成钢:现在各国领导人对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个改革关键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姜国华:要解决监管这个问题。现在资本市场一体样、国际化,这需要一个国际机构监管全球的金融体系。 芮成钢:这次各国救市方案还是缺少金融协调机制来指导? 姜国华:现在是各个国家的合作协调,而缺少一个中央机构来指导救市行动。鉴于我们金融体系的国际化,互相影响,互相依赖,需要一个中央机构来监管市场。在农村建房,一个房子一个房子隔开,防火问题只是个人行为,政府不需要出防火条例。但城市里的楼房都挨在一起,就需要政府出台统一的防火条例。以前各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比较独立,相互之间影响比较小,各个国家自己监管就可以了。但现在金融体系一体化了,各国金融体系已经完全纠缠在一起,就需要制定全球的“防火条例”和监管条例。 芮成钢: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才能建立全球金融的协调机制?

姜国华:这个问题不是很好回答,这涉及每个主权国家的想法和利益,到底怎么建起来是一个各国博弈的过程。 芮成钢:从目前的国际经济政治情况来看,现在是否已经具备了建立统一协调机制的前提? 姜国华:这次危机让各个国家都意识到,别人家发生的事情会影响到我们家,别人的金融体系发生问题也会影响到我们,这时候我们要面临共同监管这个问题。 芮成钢: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已经在美国国会通过,但直到现在,关于救市计划的争议还没有结束,甚至批评越来越厉害。您对这个救市方案是认可多一些,还是担心多一些? 姜国华:我的认可多一些。我们住在一栋楼里,有一家失火了,我们需要先把火灭掉。如果不把火控制住,让火蔓延起来,造成的损失会更大。现在我们担心金融体系垮掉,担心造成经济危机,所以这种救市计划能够起到不错的作用。 芮成钢:您认为处理金融危机跟救火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你觉得公平吗?引起火灾的是少数几家,却让全体居民承受损失。 姜国华:这没有办法,这是经济学上道德风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