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满财富 为领先家庭 《金融波动与家庭财富管理》第一部分第2章(2.3 中国家庭财富结



2.3 中国家庭财富结构变化与现状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与农村居民家庭在财富总量与构成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城镇居民家庭所创造的经济总量和财富总和占据了全国居民家庭经济总量和财富的较大比重;而农村居民家庭财富绝大多数是以实物财产的形式存在,如住房、土地的所有权、各种耐用消费品和各种主要用于商品销售的家禽家畜,拥有的金融资产也主要是以银行存款方式存在。我国对国内家庭财富的调查也主要是以城市家庭为调查对象,因此我们仅针对城市家庭财富结构进行介绍。

建国后城镇居民家庭财富结构变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建国初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第二阶段是改革初到1984年;第三个阶段从1985年到1994年;第四个阶段从1995年到目前。

一、建国初至改革开放前家庭财富结构情况

第一阶段,建国初到改革开放的1978年之前。建国初期,居民的收入水平极其低下,几乎没有任何形式资产的积累,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尚且不能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在国家高福利的政策下,居民家庭的未来是没有风险的,所以没有进行储蓄的意愿,所进行的消费也是多以各种基本消费品为主,缺少生活耐用消费品和各种服务消费。房产是属于国家的,居民家庭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不能成为家庭财富。至于金融投资,是被禁止的,居民资产的保值增值手段单一,只有银行储蓄一种。1956年是传统体制下经济形势较好的一年,但是居民也几乎将所有的收入进行基本消费。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城镇居民家庭财富的积累较少。

表2.10 1956年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与消费结构

|www.aihuau.com|1

 人均年

收入 工资

收入 其他

收入 人均年

支出 食品

支出 非食品

支出 劳务

支出

绝对额(元) 242.88 225.09 17.79 214.45 121.90 63.68 28.87

比重(%) 100 92.7 7.3 100 56.8 29.7 13.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1》,中国国家统计局

二、改革开放初至1984年家庭财富结构情况

第二阶段,1978年到1984年。由于改革开放初期的重点是在农村,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开始增长,但水平依然很低。在较低的收入水平限制下,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也较低,收入剩余很少,储蓄水平依然低下。尽管各种耐用消费品已经进入居民家庭,但是品种和数量都很少。据1984年城市职工收支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从每百户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的品种和数量来看,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和照相机分别为5台、40台、3台和9架,其他的高级商品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都是奢侈品。城镇居民还无法拥有自主产权的住宅资产,资本市场上居民还没有合法的投资地位,只能持有银行存款等保守金融资产,而且数量稀少。比较而言,改革后居民家庭出现了耐用消费品的实物资产存量,但是其他方面没有大的变化。家庭财富总额非常小。

三、1985年至1994年家庭财富结构情况

第三阶段,1985年至1994年。从1985年开始,国家开始进行城市改革,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并存。1992年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在此阶段,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家庭在必要消费支出后有了越来越多的存款,消费欲望被释放,消费的支出也由以必要的食品消费为主转向了以家电为主的耐用消费品等。到1994年,每百户平均拥有彩电86台、冰箱62台、洗衣机87台,并且电话、空调、淋浴热水器等也已经进入居民家庭。在这一阶段,资本市场开始发展,城镇居民家庭的投资主体地位被法律所确认。金融资产在居民家庭中逐步出现并开始扩张,股票和债券等金融产品投资受到人们的一致青睐。金融资产投资行为又促进了居民家庭的财富积累。以北京居民家庭为例,户均金融资产由1991年的4 893元增长到了1994年的17 551元,年均增长53%,家庭金融资产成为总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保险业开始恢复发展,但居民保险投资意识总体上较弱,保险尚处于起步阶段。

表2.11 北京市居民家庭金融资产规模及结构变化

年份 1991年 1994年 1994年/1991年

指标 金额(元) 比重(%) 金额(元) 比重(%) 金额增长百分点(%) 比重增减百分点(%)

金融资产总额 4 893 100.0 17 551 100.0 258.7 —

银行存款 3 811 77.9 12 805 73.0 236.0 -4.9

有价证券 490 10.0 2 883 16.4 488.4 6.4

社会集资 — — 591 3.4 — —

持有现金 592 12.1 1 272 7.3 114.9 -4.8

 城满财富 为领先家庭 《金融波动与家庭财富管理》第一部分第2章(2.3 中国家庭财富结
资料来源:《经济参考报》,1997年1月11日,第四版

四、1994年至目前家庭财富结构情况

第四阶段,1994年至目前。鉴于统计数据的局限,我们以截止到2002年所做的统计为分析数据。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从1995年的82.6%逐年下降到2001年的77.4%。到2002年,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继续提高,而且收入来源中各种金融资产所得收益比例大幅度提高。由于城镇职工下岗和失业现象开始出现,居民家庭储蓄倾向日益显著,消费比例明显下降。1995年到2001年间,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82.6%逐年下降到77.4%。在消费支出结构中,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服务和居住消费比重上升,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比重下降。

随着住房货币化改革,拥有房产的城镇居民家庭越来越多,并成为其实物资产及总资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耐用消费品方面增加了科技含量和价值更高的商品,如健身器材和家用汽车等,但在总财富比例中耐用消费品份额则显著下降。同时,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积累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不仅拥有更多更高档次的耐用消费品和住宅,金融资产也得到了相当快的发展。金融产品的持有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银行存款、股票、国债、企业债券等投资性金融产品为居民家庭所广泛接受。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城镇居民家庭的保险需求增加,买保险成为居民的重要投资保障行为。但由于住房货币化所导致的实物资产的迅速增加,金融资产的份额反而有所降低。

表2.12 城镇住户人均资产额及资产增长情况(元)

资产种类 1995年财产

均值 2002年财产

均值 1995—2002年

实际增长率

(%) 1995—2002年

实际年均增长率

(%)

总资产净值 12 385 46 134 236.8 18.9

金融资产 3 472 11 958 211.3 17.6

净房产 5 412 29 703 396.3 25.7

生产性固定资产 149 815 393.9 25.6

(续表)

资产种类 1995年财产

均值 2002年财产

均值 1995—2002年

实际增长率

(%) 1995—2002年

实际年均增长率

(%)

耐用消费品 2 854 3 338 5.8 0.8

其他资产 553 620 1.3 0.2

非住房负债 -55 301 393.4 25.6

资料来源:李实等,《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经验分析》,《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

据2002年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首次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总报告》(注:这里的家庭财产与我们所说的家庭资产概念基本一样)显示,截至2002年6月底,城市居民家庭财产户均总值为22.83万元。其中有48.5%的被调查户家庭财产在15~30万元,有34.8%的被调查户家庭财产在15万元以下,有16.7%的被调查户家庭财产在30万元以上。2002年城镇居民户均实物资产达到12.09万元,其中耐用消费品现值为1.15万元,占实物资产的9.52%;房产价值为10.94万元,占实物资产的90.48%;户均金融资产为7.98万元,人均金融资产水平在2.6万元左右。2002年的城市家庭收支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就金融资产投资结构来讲,其中城市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 650元,占总投资的91.68%;人均保险性储蓄投资94.92元,占5.27%;购买有价证券占2.23%,其他投资占0.82%。

从各项资产的份额来看,2002年城镇居民家庭最重要的两项资产是房产与存款,耐用消费品所占的份额在总资产中的比例也比较高。由于房产在家庭财富中所占的绝对性优势,普通家庭可自由用于投资的资产比例并不高。这说明我国居民家庭所持有的风险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并不高,家庭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强。存款比例远远大于欧美诸国,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持续下降或者在低水平徘徊,同时我国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结构升级同样比较缓慢,个人住房消费方面比较稳定,家用汽车的消费处于起步阶段,家庭消费结构从千元消费上升到万元消费过程缓慢。家庭对于金融资产的投资以稳定性、安全性和预防性为主,收益性为辅,绝大多数家庭对于风险持规避态度。这也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居民家庭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支出较多,居民家庭的投资更青睐于低风险的储蓄或固定资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8465.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城满财富 为领先家庭 《金融波动与家庭财富管理》第一部分第2章(2.3 中国家庭财富结》为网友时光路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