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信 现任美国航天总署(NASA)总部资深技术顾问兼太空任务科学家
卫星上天后,人类的眼睛变亮了,对宇宙知识的索取已不再小打小闹,而是摆出财大气粗的嘴脸,气势咄咄逼人,把天庭每个角落都要翻开来看看,豪夺强取,贪婪无止。‘哈勃望远镜’(以下称哈勃)第一次传回距地球7千光年‘鹰星云’M16(图1)星星育婴室图像时,人类像被圣灵充满,眼睛闪烁着泪花。宇宙边缘数不尽的星系一一在眼前呈现,爱因斯坦重力场透镜,巨大星系间碰撞,超新星(supernova)闪爆连连,黑洞吞噬时有所见,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CMBR,以下称微波)无所不在……。宇宙奥秘已无处可藏,人类将很快就能褪下她最后一层薄纱,看个底儿掉。
但人类怎么也想象不到宇宙之母有如佛祖如来,大手一挥,祭出‘黑暗物质’和‘黑暗能量’宝器,把宇宙96%的秘密严封在法柜之内。人类!尽量看吧,现在才让你知道自己只不过是在4%小圈圈内打转,而你赞叹不已的瑰丽灿烂的宇宙,仅是我家当中微不足道的0.4%,另外的3.6%就算是陪你玩的星尘罢了。(作者注:目前的理解,认为宇宙含0.4%发光物质,3.6%星尘,23%黑暗物质和73%黑暗能量。)
人类打开荷包投下了巨资探测宇宙,本想直捣‘大霹雳’(big bang)黄龙老巢,却踢到了两块以黑暗面目出现,坚硬无比的铁板。
在踢到铁板同时,由微波数据分折,人类在宇宙中找到了一个古老的标准尺标(standard yardstick,以下称‘天尺’)。这把天尺后来竟然凝结在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膨胀宇宙之中。
人类将使用这把天尺,继续没完没了地跟宇宙抢争地盘。
先谈这两块铁板。
铁板
第一块铁板黑暗物质,在1930年代就初现征兆。当时由地面望远镜观测到的星系在巨大星系团中的相对速度太快,远超出可见物质重力场掌控范围,理论学家提出额外重力场由地面尚且看不见的黑暗物质提供,科学界姑且听之,并未认真对待。1960年代地面仪器精进,通过对螺旋星系外围晕中星体光谱红位移分析,再次确定其特快速度不符合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天文界勉强接受黑暗物质存在,以观后效。哈勃上天后,看到了在宇宙中遍地开花结果的重力场透镜,它们的重力聚焦强度,也远超出可见物质重力场提供的极限,黑暗物质于是又成了幕后推手,在暗中向人类示威。
黑暗物质如以粒子出现,它将只与重力场打交道,和电磁世界生死不相往来。人类于是在数千米深的矿坑,装上最灵敏的黑暗粒子探测仪,日夜开工30余年,除开一些被理论勉强归纳成“热”黑暗物质的微量高速微中子外,尚无其它有份量的斩获。好,既然宇宙不主动提供,那我总可以自己制造吧?于是人类又卯足全力,积极筹建“大强粒子对撞机”(Large Hadrons Collider),企图在地球实验室里,生产黑暗粒子。目前估计,大强粒子对撞机的能量,低于黑暗粒子所需能量上万亿倍,最多只可能一窥黑暗粒子的远房穷亲戚,黑暗物质的主角还是背后藏镜人。
黑暗物质的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份量几乎接近可见物质的6倍、宇宙所有发光星系总质量的60倍。人类花了好大力气,目前还仅只能看见作案现场的证据,凶手却杳然无踪。人类以前因无知而无畏,踢到第一块铁板后,变成越知越畏,寻知之路茫然。
1998年后,人类测量到宇宙在50多亿年前,开始加速膨胀,引发第二块铁板出现。
大霹雳后,宇宙开始膨胀,人类觉得新奇,但还能接受。那个爆炸事件不是以碎片往外飞的?但碎片如果往外不是越飞越远越慢,反而是越飞越远越快,那可就神奇了。在碎片往外飞时,没看到过第二次补充能量的爆炸呀?加速的能量由那来的呀?一连串问号,找不到答案。
在天文学用语中,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常被冠以‘黑暗’两字,有如医学上以‘症状’ 命名,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黑暗’能量就这样粉墨登台,成为向人类智慧挑战的另一块大铁板。
宇宙加速膨胀之事非同小可,人类一定要把这个事实搞得门儿清,才能集中精力,仰攻黑暗能量的奥秘。
宇宙中的标准烛光
要精确测量宇宙在每个时期的膨胀速率,先得量出在每个时期中的星系离地球的距离和对地球的相对速度。距离一般以某类标准亮度的星光明暗来测量,恰似我们看一根蜡烛,越近越亮,越远越暗。由烛光的明亮度,我们可测出距离。因为光在宇宙中传播需要时间,动辄数10亿年,宇宙空间是个巨大的时空隧道,距离除以光速,得到一个粗略的星光起程时间,准确数字需以一般相对论理论计算,在概念上,要理解宇宙空间动态膨胀的因素。速度测量比较复杂,牵涉到光谱红位移现象。光学上的红位移和声学中的‘都卜勒效应’(Doppler Effect)物理性质相同:朝你驶来的汽车喇叭声频率增高,往尖的方向升;离你远去的汽车喇叭声频率转低,往柔的方向降。车的速度越快,频率变化越大。飞机对地速度也是以都卜勒效应量出的。宇宙有一种星体,泛称为超新星。历史上最出名的一颗超新星在1054年爆炸,时为宋仁宗至和元年,出现在金牛座,数日内亮度增强上亿倍,白日可见,亮如金星,是古天文史上最出名的一颗超新星,中国人叫它为‘天关客星’。超新星其实不‘新’,是重量级恒星在重力场和聚核能剧烈搏斗后的死亡告白,来去匆匆,称‘客星’反更恰当。超新星在星空中突然出现,除开壮丽又恐怖之外,也肩负着下一代恒星和行星系的播种工作,把几亿年惨淡经营的重元素,像天女散花似的,洒向大片星际空间,如杜鹃啼血,成为后代星云的原始素材,终归像火凤凰,在几十亿年后,又凝聚成星,浴火重生,而大部份散播出去的重元素,也被生命采用,在我们的基因和血液里活动。据专家统计,每个人体内都有好几公斤的碳和成千上万个超新星的重元素原子。追溯我等生命的最初源头,超新星的贡献在此要提一下。
依星体质量,超新星分好几种类型,生老病死各有不同。其中一类称Ia型的(图2),爆炸前质量接近我们太阳的1.38倍,爆炸时将几亿年储存下来的家当如碳和铁等重元素,一个子儿不留地喷洒出去,瞬间绝对光度达我们太阳的50亿倍。神奇的是这类Ia型超新星,不论在宇宙中何处出现,绝对光度总是太阳的50亿倍。这么强的光度,能穿透宇宙上百亿光年的距离。还有,在爆炸后数月内,光度依次由金属镍钴铁56等放射性元素能量提供,定时定量递减,绝对光度演变可以以理论计算得知。这两种特性,佐以红位移的测量,使Ia型超新星成为天文学家梦寐以求的宇宙标准烛光。
图2:左下角亮点为1994年发现的Ia型超新星SN1994d,与图中右上左下分布的处女星系(Virgo galaxy)为邻,距地球5,500万光年。
宇宙中另有‘造父变星’(Cepheid variable stars)类标准烛光,绝对光度最高可达太阳万倍,能穿透6,000万光年空间。6,000万光年不是个短距离,但这篇文章谈的距离至少上10亿光年,此类烛光不管用,在此略去不谈。
人类目前发现最古老的Ia型超新星SN1997ff年龄达113亿年,是目前人类在宇宙中找到的最遥远的标准烛光。
测量某Ia型超新星相对亮度,我们就能得知它与地球间的距离。有了距离,就知光线出发时间。从光谱都卜勒红外移效应,可知道它的速度。两组实际观测数据合起来,就知道宇宙在那个时期的膨胀速率。每个时期的膨胀速率相互比较,就得出宇宙在50多亿年前开始加速膨胀,铁证如山。
宇宙加速膨胀的能源来自我们不懂的黑暗能量。它加速膨胀时,肯定也带着黑暗物质飞奔。以Ia型超新星当然可测量出宇宙在每个时期的膨胀速度,但是Ia型超新星并不是遍地开花,天涯难寻,人类最好在宇宙中还能找到其它独立的测量工具,来追踪和理解黑暗能量和黑暗物质的物理行为。
人类一厢情愿地向往,如果在宇宙中能找到一根天尺该有多好。用这根固定长度的尺,测量它在宇宙每个时期长度的变化,不是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观察黑暗能量和黑暗物质的作为吗?
混沌中的声波振荡
目前人类的理解,宇宙在‘大霹雳’初期,应通过为期极为短暂的‘暴胀’过程,以超过光速上百倍的速度,一下子膨胀了近100亿亿亿亿亿亿亿亿倍。在超高速膨胀阶段,无可避免地引起一些局部的量子起伏,在萌芽的宇宙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永恒胎记。随着宇宙的成长,这个胎记就转移到混沌初开时的各类带电粒子混合浓汤或电浆之中。宇宙的原始电浆经过一阵子膨胀冷却,电子、质子和中子成为重要成份,外加闷在电浆中的主力成份电磁波或光子。肯定地,不带电的黑暗物质也混在其中。黑暗能量在暴胀时以高能量品牌的‘伪真空能’发过一次神功,至今已精力耗尽,转变成一般温和品牌的‘真空能’,随宇宙体积增大,深挖地广积粮,养精蓄锐,待机复出。
扯远一点。温和品牌的‘真空能’耐心地等了近80亿年,在50多亿年前终能重掌大权,再次推动宇宙加速膨胀前进。
言归正传。由于量子起伏留下的胎记,原始电浆局部发生细微变化,造成有些部位电浆浓度略高,重力场引力增大,电子质子和中子就成群结队地来凑热闹,往里挤。挤呀挤的温度就上升了。挤到最厉害时,电磁光子开始抵抗反击,把挤进来的物质往外推,温度随之下降。一挤一推,在混沌初开的电浆中就产生了声波振荡(acoustic oscillation)。
混沌的电浆就这样又挤又推,振荡不止。光子在浆雾中也跟着振荡,加上左碰电子右撞质子,中子也衰变成电子质子再变回中子,来回和光子捣乱,使光子寸步难行。转眼间到了大霹雳后的37.6万年,宇宙的大环境降到了绝对温度3,000K,质子可以把每个电子抓住,形成氢原子。电浆没电了,变成中性。光子一看,时机来了,就从中性的浆雾中,脱身而出,踏上征途,开始漫长的宇宙之旅,137亿年后,抵达地球,被人类天上地下无所不在的无线电大耳朵听到。
简单说来,这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3)的来龙去脉。
图3:以太阳系为中心测量出的全宇宙在“大霹雳”37.6万年后的宇宙背景电磁微波分布图。宇宙背景电磁微波分布极为均匀,五年累积的资料(2001-2006)呈现出不均匀部份仅为均匀部份的十万分之一级数。不同颜色表示电磁微波强度或温度的不同,不均匀部位的平均直线大小为37.6万光年,对地球的张角约为1度。
图3表示的是全宇宙360度全方位微波投影在一个椭圆形的平面图,是大霹雳37.6万年后宇宙刚变成中性时的微波分布图。这个微波其实分布得极为均匀,不均匀的幅度只是均匀数值的10万分之一,比台球还要光滑,深藏着宇宙好些大秘密,在此仅解读一、二。
直奔主题,问:微波不均匀现象怎么来的?答:是声波振荡时留下的胎记。问:红色为温高区,黄色次之,浅蓝深蓝为温冷区,它们怎么来的?答:电子质子往一堆挤时热,光子往外推时冷。问:热区有多大?冷区有多大?答:电子质子往一块挤,最长时间能挤37.6万年;光子往外推开电子质子,最长时间也是能推37.6万年。37.6万年后,光子扬长而去,电子质子失去反弹力量,声波振荡停止,中性物质在重力场推动下,逐渐凝聚成胚胎宇宙,继续膨胀。所以如果当时电子质子光子都以接近光的速度挤和推,热、冷区的大小相同,都应是37.6万光年。问:黑暗物质参与了声波振荡壮举了吗?答:黑暗物质只和重力场来往,电磁性的光子推不到黑暗物质,所以,黑暗物质没有参与混沌电浆中的声波振荡。
人类想通了热、冷区大小为37.6万光年后,就赶快用相对论计算一下。嗯,宇宙37.6万年时的大小约为直径9,000万光年,从那时宇宙中心望过去,37.6万光年的张角约为1度。137亿年后,在一个平直的宇宙中,这个张角不变,还应是1度。
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秘密!人类马上吹起科学总动员号角,召集最聪明的科学家数百人,送上各类最先进的仪器,仔细测量微波冷、热区的张角,竟然真的是1度(图4)。
图4:目前宇宙微波热区对地球的张角平均约为1度。高频率声波振荡的冷、热区张角依次变小。
37.6万光年是宇宙大霹雳后留下的一把宝贵的天尺。这把天尺在大霹雳37.6万年声波振荡停止后,就凝结在胚胎宇宙的材料中。而这把原来只有37.6万光年大小的天尺,137亿年后的今天,也应跟宇宙一起膨胀了1,292倍,如果现在能找得到,目前大小约为4.85亿光年,该是个巨大好用的天尺。
其实这把天尺在宇宙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长度。我们只要回溯到宇宙某个时期,找到那个时期的天尺,和理论数值比较,就又可以看出当时宇宙膨胀的速度,洞察黑暗物质和黑暗能量的行为。
我们能在宇宙中找到这把凝结在巨大星系结构中的天尺吗?
膨胀中的凝结声波
37.6万光年幅度的声波振荡,在宇宙变成中性后,应凝结在胚胎宇宙的素材中,跟着宇宙一起演化、膨胀。想象一下,在现在可观测到每个时期的星系团宏观结构,都应暗藏着这幅凝结的朵朵涟漪,任何地方都可能是涟漪中央,就像不均匀的微波分布图形一样,星系团结构的分布也应在声波凝结处集结或多或少些星系,离声源中心的距离也会因膨胀变大,不同时期大小各异。
为了寻找宇宙中的朵朵涟漪,人类在地面上建立起观测站,数字扫瞄全宇宙面积的25%,取得近一百万个星系团结构相对位置,进行计算机图像对比,专找圆形图案。
搜索结果,目前似乎找到了这个凝结声波(图5)。
图5: 图下中为执行‘斯隆数字全方位扫瞄’(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的望远镜,覆盖面超过全宇宙的25%,边长近40亿光年,取得近一百万个星系团结构相对位置(上中呈扇状分布部份),进行计算机图像对比,终于发现了一个凝结的声波,半径约5亿光年(下右)。下左为30万光年大小图像,在巨大扇面上仅为小小的一个逗点。
说‘似乎’,是因为图案并不像微波讯号分布密麻有致,面积大小集中。在2004年,专家们基本接受并认可计算机看出了那朵约5亿光年大小凝结声波的图案,接近理论上约4.85亿光年。但美中不足的是,目前肉眼还看不出来。有些专家说,如果在混沌初开时黑暗物质也参加了声波振荡壮举,那现在凝结后的波动振幅应比计算机看出的明显许多。现在微弱的讯号,也间接说明了黑暗物质并未参与宇宙混沌时期的兴风作浪事件。
结语
黑暗物质和黑暗能量这两块铁板,是对21世纪人类智慧最大的挑战。仰望苍宇,人类找到了好几件利器:Ia型超新星,混沌初开时37.6万光年的微波标准尺标,还有在宇宙演化过程膨胀中的凝结声波尺标。使用这些与黑暗物质和黑暗能量可能有密切关系的测量工具,或许有那么一天人类真的能剥下‘黑暗’的外衣,超越铁板,到宇宙更深处争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