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博恩(Bon,J.V.) 主编、刘向晖译
1.1 起源/历史
1.1.1 质量管理的悠久历史质量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质量控制的印记可以追溯到金字塔的建造。荷兰历史上较近的一个质量控制和检查的例子是荷兰同业公会。伦勃朗的名画“De Staalmeesters”(“Staalmeesters”在英语中的意思大致是“公会师傅”)实际上是几个质量检查员的肖像画,之所以把Staalmeesters叫做质量检查员,是因为他们会用一把铁钳把一小块铅固定在通过了检验的织物上。1.1.2 检验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工业发展使得工业品的数量不断增长,这催生了对质量控制的新方法和新技巧的需求。诸如设计合理的导板、夹具和测量系统这样的工具保证了一定程度的标准化。这种标准化主要是由19世纪初美国的军备产业所引发的。质量检验员的职能此时已经出现。这一专家角色强化了人们这样一个观念,即产品的检验由一个人完成更有效率。今天,产品的评价不再用肉眼来完成,而要用到更为可靠的测量系统。1.1.3 统计质量控制|www.aihuau.com|1在生产流程变得更为复杂、批量生产日益重要的时候,对统一性和标准化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给了发展统计质量控制最初的推动力。1924年,贝尔电话实验室研究了怎样制造产品可以用最少量的检验信息获得最大量的质量信息。这就是今天人们有关统计质量控制知识的基础,特别是在流程控制和取样方面更是如此。用来控制产品质量的技巧基本上是静态的,主要围绕着追踪制造过程中的问题来进行。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了一个新发展:质量保证。1.1.4 质量保证跟踪问题以及检查并且控制制造过程已经不足以保证产品的质量了,其他学科和管理必须发挥作用。虽然质量保证主要同ISO 9000质量标准有关,一些其他的要素也值得我们注意。● 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的主要倡导者是约瑟夫8226;M.朱兰。1951年,朱兰认为人们应该在可以避免的质量成本和不可避免的质量成本之间做出区分。有史以来第一次,经理们意识到在制造过程初期做出的决定对可能在制造过程后期或者在服务过程中才出现的质量成本的水平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些思想导致了全面质量控制这一概念的出现。● 全面质量控制:费根鲍姆提出了这一概念,他声称需要满足高质量要求的产品不应该在孤立的制造环境下生产。质量开始于设计,结束于对客户的服务。密切的合作对防止未来的错误是必不可少的。费根鲍姆、戴明 以及朱兰都相信管理层要对系统的正常运作负责。● 可靠性工程:航天技术和电子学的出现使美国国防部拟订了一个可靠性计划,该计划主要关注的是产品性能随时间的变化。1.1.5 质量奖的诞生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日本的工业被摧毁殆尽。仍旧在生产的产品都是便宜的劣等货。因此,日本人决定要尽可能多地吸收同盟国成功的制造工艺和管理方法。麦克阿瑟鼓励他们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还邀请像戴明这样的专家到日本访问指导。戴明作为取样技术的顾问在1947年和1950年访问了日本,他在统计质量控制方面对日本经理进行了培训。尽管戴明关于质量的思想在他的祖国受欢迎的程度相当有限,但日本公司却很快接受了戴明的思想并对它们进行了改造,以便适应日本人的工作方式。为了鼓励组织在统计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控制方面做出卓越的研究,日本科学家和工程师协会(JUSE)在1951年设立了戴明奖。该奖以戴明的名字命名,目的是表彰戴明为在日本引进和发展统计控制所做的贡献。他为质量改进循环的一幅既有的简单示意图引入了一个新概念(见图1.1)。今天,这一循环被称为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Plan-Do-Check-Act cycle,简称为P-D-C-A循环),也被称为戴明循环,戴明本人则一直把该循环叫做舒哈特循环,舒哈特是戴明在贝尔实验室的一位前同事,他是P-D-C-A循环的发明人。P-D-C-A循环指的是对产品的生产做出周详的计划(计划)、生产本身(执行)、检查产品的生产是否仍然按照计划进行(检查)以及在需要调整产品时采取行动(行动),调整产品的需要发生在检查显示生产没有照计划进行或者要对产品做出改进的时候。这一持续改进的过程现在仍然应用在制造公司里,它也适用于非营利机构,这时,它被用于改进项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