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在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开始考虑采取监管措施处理这些问题之际,我相信,反省此次危机中出现的一些教训是有益的。 首先,风险管理不应完全建立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之上。过去几个月里,我们不止一次听到“倍数标准差事件”这个说法。如果计算出来要20年才发生一次的事件实际上出现的更为频繁,那么不需要数学家也能明白,风险管理模型没有反映真实结果的分布。我们的行业必须在加强和改进情景模拟分析和压力测试方面做得更多。 第二,太多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只是将他们的风险管理外包出去。他们依赖评级机构进行基本的风险分析工作,而不是自己进行分析。在投资初始和期间都是这样,他们没有注意到财务恶化的其它指标。 这种对信用评级的过度依赖与他们渴望的3A评级的稀释同步。2008年1月,全球有12家评级为3A的公司。同时有债务抵押债券(CDO)等64000个结构性金融工具为3A评级。指责评级机构信用判断失误是容易和恰当的。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是他们一方。参与这一过程的每一家金融机构都不得不分担责任。 第三,规模很重要。例如,无论你持有50亿美元还是500亿美元理应为低风险的超级高级CDO债券,按比例计算,发生亏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但如果你持有500亿美元头寸的话,计算失误的后果显然要严重得多。 第四,许多风险模型错误地假设,头寸可以被完全对冲。在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崩溃和新兴市场危机之后,各种一篮子指数和信贷违约掉期(CDS)等新产品被创造出来,以帮助抵消各种风险。然而,作为一个行业,我们没有足够仔细考虑流动性枯竭、难以进行有效对冲的可能性。 第五,风险模型未能评估结构性投资工具等资产负债表外活动固有的风险。目前似乎明显的是,拥有庞大资产负债表外头寸的公司经理没有认识到自己暴露的经济风险的全部规模;同样令人担忧的是,他们的交易对手没有意识到这些工具的全部规模,因此不能准确评估业务风险。

第六,复杂性打败了我们。金融行业中管理新工具的经营能力,未能跟得上它们的增长。结果是经营风险显著增加,这对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最后,而且可能是最重要的,金融机构没有足够准确地计算资产价值。我听一些人辩解称,公平价值会计准则——按当前价值记录金融资产和负债——是加剧信贷危机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不这样认为。如果更多的机构一开始就正确评估他们的头寸和义务,他们将会置身于减少风险敞口的更好处境。 (高盛首席执行官 劳尔德·贝兰克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