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张湾:一个和谐拆迁的样本



 

 

 

 

 

 

 

  文/胡文鹏

  “到我家坐坐吧!”主人家张萍热情地邀请。步上三楼,张萍打开房门,将几双拖鞋放在门口,顺手打开饮水机,又从茶几上拿起香烟分发。随后,几杯冒着清香的绿茶,被端了上来。张萍忙碌的身后,是一台42英寸的新彩电。

  看着张萍家上下4层,每层120平方米的新楼房,记者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三年前,张萍与她的乡亲们,大部分还住在典型的乡村土坯房中,房内昏暗、凌乱、拥挤。而今,在浙江路拆迁户集中安置点,80多户拆迁户均建起了4层小楼。张萍感叹道:“这真是我们几辈子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浙江路改造,是2005年湖北省十堰市政府向市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浙江路从汉江路街道办事处七里垭村穿越。这一市政建设引发的拆迁,打破了该村100多户村民的生活节奏。拆迁过程中,虽然有摩擦,有坎坷,但幸运的是,这一涉及100多户村民的拆迁,没有陷入暴力和强制的怪圈。当地干部与群众一道,创造了一个典型、生动、真实的农村拆迁样本。

  从“防民知道”到“助民知晓”

  2005年5月,十堰市张湾区汉江路街道办事处的20多名干部,临时组成了浙江路拆迁小组,进驻七里垭村。有村民半开玩笑:“拆迁对于七里垭的老百姓,是大姑娘坐轿!”对于拆迁干部来说,拆迁也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于是,拆迁初期的碰撞便不可避免。

  时至今日,街办干部阮义军还清楚记得“红头文件”和“黑头文件”事件。那是2005年6月,七里垭村涉及浙江路拆迁的100多户村民,一户一册,无一例外地收到了《浙江路开发建设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安置方案》。100多份材料,每份材料都有十几页,因部分材料是复印件,其文件抬头自然是黑色字体。对于街办干部来说,复印是一种节约。然而,这个小小的细节,却激起了拆迁户的不满和质疑。

  一个说法以惊人的速度传开:红头文件与黑头文件内容不一致,黑头文件降低了补偿标准,删除了有利拆迁户的内容。时任汉江路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的鲁斌说:“现在想起来,我们无意之间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引发了村民的怀疑。”“红”与“黑”之争,只是一个引子。鲁斌和他的同事开始意识到,拆迁户对拆迁政策的知晓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拆迁的进度。于是,一系列“助民知晓”的行动,紧锣密鼓地展开。

  从2005年6月起,在张湾区建设局、区政府和十堰市政府先后召开三次拆迁标准讨论会。10多位拆迁户代表,参与了全部会议。村民在会上提出的意见,被总结为“要确保拆迁户拆迁后盖得起房,生活不低于现有标准及有一定的生活保障”三原则,写入了拆迁方案。

  2006年3月,一辆旅游大巴上,20多名村民代表激动而忐忑。拆迁组组长、街办党委副书记杨长春邀请村民代表考察附近区县拆迁标准。村民代表来到白浪开发区、柏林镇的拆迁现场,同那里的拆迁户进行交谈。最终,代表们得出了一致结论:浙江路拆迁补偿标准,是附近区县中最高的。

  此外,拆迁工作组还聘请村民代表为“特约观察员”,亲临每户的实物丈量现场。在观看丈量全过程后,一名观察员说道:“这就像在咱们老百姓心里,装了一个百瓦灯泡一样,亮堂堂的。”

  从“与民争利”到“为民争利”

  浙江路拆迁所涉及的劳动力安置补偿共有800多万元,这个香饽饽竟引来了七里垭村的“移民潮”。因为劳动力安置补偿,被多数人误解为是按户口分配。于是,许多之前将户口移出的村民,现在又想尽办法,将户口从城市移回农村。从2005年初到2006年4月,仅七里垭村一组的户口数,就由141个蹿升到了189个。有村、组干部见利起心,打起了户口移入的主意。每迁入一个户口,收费1000元。与此同时,拆迁户家庭中有在外就读的学生,却因户口已迁入学校所在地,眼见着无法参与分配。

 十堰张湾:一个和谐拆迁的样本
  拆迁户开始愤怒。幸好,街办干部及时发现,并将所收费用全额退回。拆迁工作组为此专门召开群众大会,并向拆迁户承诺:劳动力安置补偿方案,只有经过拆迁户多数表决通过,才为合法。听到这里,拆迁户躁动不安的情绪才开始缓和。

  拆迁中,更多的是拆迁干部为拆迁户争取利益最大化。有的干部帮拆迁户租过渡房,有的送拆迁户去医院看病,拆迁干部陈星甚至还帮助拆迁户迁坟。

  村上的五保户贺开芝,长期卧病在床。在她家拆迁那天,区、街办、村干部一起发力,从民政上给予了1500元搬家费,又从村上照顾500元。负责包户的拆迁干部王晓榜,则一大清早忍着胃痛,主动为贺开芝家做饭,招待前来帮忙的乡亲。这件事情过去很久,贺开芝还时常向人提及。

  拆迁干部的真诚付出,得到了回报。当时的拆迁组组长杨长春,现在回到安置点,群众老远见到他就打起招呼:“杨书记,到咱家坐坐啊。”

  “这份感情,千金不换!”杨长春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9140.html

更多阅读

电视剧《甜蜜蜜》评论:一个并不完美的故事

《甜蜜蜜》:一个并不完美的故事  26集电视连续剧《甜蜜蜜》讲叙的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一段故事,文革中,干部子弟雷雷因受父亲牵连而与母亲一起下放到398农场,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叶青也因父亲被打成右派而

刘津瑜教授:维吉尔在西方和中国:一个接受史的案例

刘津瑜教授:维吉尔在西方和中国:一个接受史的案例维吉尔在西方和中国:一个接受史的案例主讲人: 刘津瑜教授( 上海“ 千人计划” 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美国DePauw University[德堡大学]古典系系主任)主持人:裔昭印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

苏力: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_vicky

标 题: 苏力: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9年05月10日11:16:31 星期天),转信,仅作学习参考用。[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定强奸之司法解释的法理和潜在实践后果。论文论证了这一解释有悖于法理、人情,违背

达人冠军:一个会跳舞的稻草人

达人冠军:一个会跳舞的稻草人彭学明连看了三场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的决赛,很是惊讶。其中有两个孩子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一个是唱歌的乌达木,一个是跳舞的卓君。12岁的蒙古族小孩乌达木,从小就失去了双亲,可他的歌声却没有一

声明:《十堰张湾:一个和谐拆迁的样本》为网友知世故而不世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