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旺堆爸爸妈妈原唱 旺堆的女儿们2
女儿突然回家,把父母高兴坏了。“我妈妈当时听到是我的声音,鞋都没穿就跑出来了。”央宗回忆说。 从1985年开始,央宗家搬出了木如寺,搬到了拉萨的东郊。 1985年,索南绕登是话剧团的团长,旺堆是副团长。索南从国家那里申请下了资金,给话剧团盖起了自己的办公场所,自己的排练场。在木如寺时,话剧团只能和其他文艺团体共用一间排练场,而所谓的排练场,当时也不过是木如寺里一层的一间大殿。 “‘文革’时候,每个机关都有一块地。话剧团的地在东郊,家属区就盖在了东郊。”索南回忆说。 曾经的东郊,现在是宽阔的柏油路江苏大道,大道上修建着拉萨最好的五星级酒店,但在央宗回来那年,这里还是一片田野,春天的时候飞起一群群小小的菜粉蝶。 1995年的暑假,自己搭车回家的央宗,意外地知道妹妹要结婚了。 “她跑到我前头去了。”央宗笑着说。 1975年出生的卓嘎没有上高中,初中毕业以后,她上了一所叫做“水电技工学校”的中专。对于自己为什么没有上高中,卓嘎的说法是,那时候不流行上高中:“上了高中就得考大学,考不上大学,高中毕业也不能分配工作。但是上中专的话,中专毕业就能分配工作。所以当时学习好的同学都考了中专。” 中专毕业后,卓嘎分到了尼木县,那是1994年。招她去的时候,县里说,这一批中专生要分到电厂去工作,去了以后才知道,唯一的电站才刚刚开始修,电厂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建立起来。 电站工程总也没进展,卓嘎和几个新人无所事事,县里就把他们分到了农牧局管辖下的水电队。水电队没有事做,几个人天天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纸,要不就只能在宿舍待着。 在卓嘎的记忆里,那时尼木县还很穷,很落后。从拉萨到尼木已经通了公共汽车,可是路不好,都是土路,一路颠颠簸簸,早上8点出发,到了已经是下午。假如下雨把路面冲坏了,到尼木时,就已经是晚上了。 “那时候,每次回拉萨以后最烦回去。”卓嘎说。 1994年,尼木全县只有一个茶馆。旺堆送女儿到县里,想和女儿在县里吃顿饭,只能在茶馆点藏面条。卓嘎还记得,那里的面烂得像米粒。 在尼木的大部分时间,卓嘎都待在宿舍里看书。别的女孩子们用打麻将来消磨时间,可是旺堆家里从来没有打麻将的习惯,卓嘎根本不会,也没办法和她们打成一片。到了晚上,书都看不下去,电力非常微弱,灯泡只有灯丝亮,亮度和一支蜡烛的亮度没有区别。没有电,一切现代娱乐都不可能。卓嘎带了一个录音机去,但是不用调压器,录音机根本不能工作,即使能工作,也会随时跳闸。 不看书的时候,卓嘎就和邻居大姐聊天,带她的孩子去玩。尼木很穷,但自然条件很好,卓嘎记得那时候最开心的时刻,是夏天的雨后,带着邻居家的孩子去雨后的森林里捡蘑菇。尼木农民家里养了很多驴,卓嘎在拉萨长大,没见过驴,孩子们教她去骑驴。 男朋友那时已经在拉萨水泥厂工作,每周休息日都坐车去看她。 一年以后,卓嘎得知,毕业的那所中专没办法给学生发文凭。没有文凭,她就不能按照中专生的待遇对待,只能当一个技工。 卓嘎看看邻居大姐,她是从外地嫁到尼木的,嫁过来以后,她的生活内容除了生孩子就是放牛。卓嘎一想自己将来要像她一样,就觉得失去了希望。 卓嘎说,那时候开始,她就经常回拉萨:“在尼木待两周就特别想家,到第四周肯定会回来。回来待两三周再回去。” 1995年,卓嘎结了婚;1996年,她生了儿子,休了一年产假。这一年里,她开始给自己找出路。 1996年,拉萨开始出现教人学打字的“电脑班”,卓嘎去报了名。也在这一年,话剧团招演员。那一年姐姐央宗毕业回到了拉萨,在八角街小学教书,卓嘎拉着姐姐去报了名。 很失望地,卓嘎没能考上演员,她自己把原因归结为从来没接受过系统训练。“那时候人家都不信,说你家里就有那么个‘大菩萨’,也没给你培训一下?”事实是,卓嘎确实没能得到父亲的培训。卓嘎说,从小父亲就没鼓励过她们做演员。卓嘎考演员的时候,旺堆只教了女儿怎样朗诵,其他一切都没教过。卓嘎希望父亲跟话剧团说一声,父亲却硬邦邦地说了句:“条件够就招,条件不够就不招。” 这倒是旺堆一贯的作风。央宗说,小时候歌舞团招少年舞蹈演员,央宗去考试,别的条件都符合,就是个子稍微高了些。考官们认为,父亲那么高,女儿将来也一定会高,没有录取她。央宗想让父亲去跟歌舞团说一声,旺堆还是那句:“条件够就招,条件不够就不招。” 旺堆说,他自己从来就没有觉得演员是一个多么好的职业。 卓嘎开始越来越多地待在家里。1996年之后,尼木的电站修了起来,但是时不时地坏掉。卓嘎的同事打电话让卓嘎回去,卓嘎就问:“有电没电?”一听说没电,就不回去了,因为回去也没工作做。 1999年,话剧团招打字员,卓嘎在产假里学的打字终于派上了用场。这次她条件够了,借调到了话剧团。2001年,歌舞团需要人,卓嘎正式调入歌舞团,成为一名政工干部。 在这几年里,丈夫的工作也逐渐稳定了。1994年毕业,丈夫分到了哲蚌寺下面堆龙县的水泥厂做电工。那时候他喜欢喝酒,和卓嘎结婚以后,丈夫把酒戒掉了,工作认真,被领导调入了销售科,负责为产品质量把关。
卓嘎的丈夫家里原本是菜农,几年前城市扩建征用土地,政府给了他家一大笔费用,卓嘎的公公婆婆现在再也不用种菜,在自家的院子里安享晚年。 对于央宗给自己的“时髦”的评语,卓嘎不否认。她自己讲,上世纪90年代初期,拉萨的民风还很保守,女孩子们出门都要把头发编起来。卓嘎知道自己的头发好,又黑又密又长,很不甘心。有一次全家出门去“过林卡”,卓嘎就把头发披散开来,这个举动遭到了母亲的猛烈批评,卓嘎不得不把头发编起来。到了林卡,卓嘎要去公园门口接人,她一个人跑到公园门口,悄悄地又把头发散开。 “过林卡”,就是逛公园,在公园野餐。卓嘎觉得,还是小时候过林卡好玩。那时“过林卡”要带很多吃的,所以母亲提前一天就开始准备食物,一直准备到深夜。然而拉萨日渐繁华,自己带食物逐渐不再流行。“后来什么都能买到,只带钱去了。” 可卓嘎眼中,真正时髦的是大姐央宗:“我就是时髦,她才真的敢穿、会穿。” 卓嘎记得,那年大姐刚刚毕业,在八角街小学教书。夏天的时候,大姐的打扮与众不同:“她那时上面穿一件很民族的斜襟小褂子,下面穿条裙裤。当时全拉萨的女孩都没有敢这么打扮的,她就敢。” 那时候还没有“混搭”一说,民族风也没有后来那样时髦。央宗的打扮,在当年的拉萨,绝对是领风气之先。 2000年,央宗终于结婚了,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不同于卓嘎恋爱时的偷偷摸摸,央宗把男朋友带回家时,全家人早已经为她的婚事着急得不行了。 “我那时候都二十六七岁了。”央宗说。当年的拉萨,这个年纪的女孩,还没结婚的已经很少见了。
更多阅读
杜春梅原唱《当兵的哥哥爱不爱我》 你到底爱不爱我原唱
张振宇、郑智化《不要再来伤害我》 不要再来伤害我原唱
歌曲原名《ain't i flyinglike a bird》,是郑智化1996年的作品。这首歌当时没有流行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是因为这是一首闽南语歌,无法在大陆流行起来;另外当时郑智化已经淡出歌坛,这首歌也没有经过包装,且不是主打歌。 郑智化晚期的
盘点原唱不红翻唱后却爆红的15首流行金曲图 翻唱劲多秀文金曲
独家盘点:翻唱比原唱更红的15首流行歌曲文/一床情书所谓的"原唱",指的是歌手将作者首次发表并由其本人或合作人演唱的歌曲,而"翻唱"是指歌手将作者已经发表并由他人演唱的歌曲,根据自己的风格重新演绎的一种行为。几乎每一位歌手都期
转载 《我心依旧》附;席琳•迪翁原唱视频 席琳迪翁i surrender
原文地址:《我心依旧》附;席琳•迪翁原唱视频作者:剑气冲霄星胆寒记得第一次在杭州西湖边一家影院陪人观看在当时已是风靡神州大地的美国巨片时,那家影剧院门前竟还张贴着当时江总书记对于观看此片后的几句指示。后来从有关的资料
改编《掌声响起》纪念惠特妮凤飞飞 掌声响起来原唱凤飞飞
一首让无数人喜欢,无数人唱响时泪流满面的经典歌曲《掌声响起来》,其实大多数人第一次听到《掌声响起来》这首歌是在198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当时唱歌的人叫包娜娜。事实上,这首歌的原唱是凤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