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夫子 编辑/王楠楠 在MSN上说起去参观加拿大战争博物馆的时候,朋友立即发过来若干狂笑的表情:没搞错吧,加拿大还弄了个战争博物馆?那个国家好像全国连预备役都算上总共才几万人马,打过仗吗? 你把“吗”字去掉先,不光打过,还真没少打。别看美国现在是头号军事大国,可当年首都都被人占领过,白宫都给烧了,知道是谁干的吗?虽然当时用的是英军的名义,其实主力是加拿大民兵。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世界上所有重大的战争,加拿大更是一次没拉下过。二战结束的时候,加拿大拥有当时世界第三大海军、第四大空军,以及世界上最大的自愿性参与的陆军。兄弟,不怪你没学问,谁让你没去过加拿大战争博物馆呢。 被誉为世界上三个最重要的战争物品收藏地之一的加拿大战争博物馆位于渥太华河的南岸,周围看似冷清,实际离城市中心区不过一公里距离。博物馆前大片的草地坑洼不平,有意模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战场。 馆内有一万三千件藏品,涵盖了从加拿大原始居民的弓箭长矛到当今的尖端武器,最精彩的是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至今各国军队所使用的各种战机、坦克、车辆、枪械、子弹、军服、急救医疗用具及后勤物资。 丰富的实物藏品和珍贵的历史图片、深入浅出的说明文字、风格强烈的平面设计、变化多端的多媒体、逼真的场景复原等多种手段组织在一起,将博物馆的常设展览演绎成了一部由四个部分组成的、立体的加拿大军事史。

第一部分名为“战场”,讲述了战争的概念和 1885年前加拿大土地上的原住民、早期的欧洲移民和加拿大联邦形成前后的战争。第二部分叫作“为了荣誉和国家”,内容是加拿大为了争取进一步自治和国际承认,在1885年至1931年间远赴海外参加的英国南非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及其付出的巨大代价。 整个展览最受欢迎的篇章是第三部分“战火锤炼”,展现了1931年至1945年间加拿大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法西斯进行战斗的历程。在这个部分的入口陈列着一辆希特勒的专用轿车,这是国际社会为了感谢加拿大作出的贡献专门捐赠的。在二战期间,人口并不多的加拿大前后投入了百万兵力,其中45000多名将士在异国他乡英勇捐躯,55000多人负伤。这场战争改变了加拿大在国际上的地位,影响深远,无怪乎博物馆完成了新馆的建设后,选择了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开幕典礼的日期,200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胜利60周年纪念日。 最后一部分“暴力带来的和平”的内容是1945年至现在加拿大参与冷战、地区冲突和联合国维和行动等军事活动。要知道,现在的加拿大军队人数虽然不多,但是积极参与各项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而且是为此献出生命人数世界第二的国家。 虽然是一幅战争的全景画,但是展览的主题并不是夸耀胜利的荣誉,而是反思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呼吁世人珍视和平,缅怀那些为了国家献出宝贵生命的人们。所以在展览结束的地方,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什么是战争?什么是和平?谁创造了历史?” 在博物馆著名的舰首形屋顶上,穿孔和窗户形成了一组点与杠的独特装饰。那其实是一段摩尔斯电码符号,意思是“永不忘却的记忆”。而屋顶下从二楼下到一楼的地方有个长方形的窗口,从这里望出去,正是渥太华的标志性建筑和平塔,那里有间纪念室,陈放着在历次战争中献出生命的加拿大军人的名录。每天上午,会有年轻的战士前来将名录一页一页翻开,让那些阵亡同胞也能享受到和平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