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讲坛唐朝 唐朝皇帝为何禁止百姓存钱4



  记住:铸了钱的六国,是成都的前蜀、长沙的楚国、福建长乐的闽国、广州的南汉、成都的后蜀,还有金陵的南唐。

  它们都先后铸过各种“元宝”和“通宝”。其中楚国的钱最“贪婪”,全是大钱。先是铸了“天策府宝”,有铜的和铁的两种。又铸了“乾封泉宝”,也是有铜铁两种,据说还有铅钱。据宋人洪遵的《泉志》记载,楚国的铁钱面值极高,九文就是一贯。那不是铁钱一当开元钱一百?这铁,难道是造宇宙飞船用的吗?这个“楚国”是什么来头?原来,黄巢起义时,木匠出身的许州人马殷投身军旅,东砍西杀十几年,凭借智勇占有了湖南一带,后来受了后梁之封,做了“楚王”,又建立了天策府,经营起了一个小王国。马殷是乱世里难得的一个聪明人。乾化元年(911年)时,他就铸了这个“天策府宝”大钱,有铜铁铅三种,以铁钱为多。

  当时铁钱一推出来,人们不大认可,还是铜钱的购买力高。据《十国纪年》载:马殷铸的铅铁钱,只在城中流通,城外还是用铜钱。 “天策府宝”是为天策府开府庆典所铸,所以它既是一种通货,也可以说是古代的纪念币。此钱久为钱币学家所推重,声誉极好,伪造的也多,一般都是拿真钱做模子翻铸,表面很粗糙。还有的伪钱在钱背添字,如楚、殷等,其实是画蛇添足,一看就是假的。

  马殷后来又采纳了谋臣的意见,就地取材,铸“乾封泉宝”大铁钱,有大小多种型号,背文有天、天府、策、天策、策府等。乾封泉宝也有铜的,不过极为罕见。历史上发行铁钱取得成功者不多,马殷可谓首例。楚国的铁钱大而重,携带不便。马殷是怎么推广成功的呢?原来他早考虑到这一点,对商人采取保护政策,允许商人以契券交易。

  具体办法是:一堆铁钱,找个地方垛起来,商人之间交易只凭“契券”。比如,契券上写明:“原张三所有铁钱百贯,堆放于龙门客栈,现因交易某货,归李四所有。特此证明”之类。这叫“指垛交易”,钱不动地方,就变更了所有权。这种契券,还不能算作纸币,只是一种兑换券。

  马殷到底是劳动人民出身的,知道爱护百姓。在他的境内,不收商税,于是四方商贾都如飞蛾扑火般的往他这儿来,把大批货物运入湖南。商人们赚到了铁钱,出了“楚国免税区”就不能使用,所以又都换成当地的土产运走,这就大大加快了当地的商品流通,连带马殷“公营”的丝茶业也获得厚利,令他的楚国富甲天下。

  另外还有闽、南汉、后蜀,都曾铸过大铁钱或者铅钱。南汉的货币政策也隔壁楚国的相仿,规定铜钱归政府收藏,在城内只许用政府发行的铅钱,城外管不住,随便。但是,铅钱不许出城,铜钱不许进城,违者有死罪。为什么有这样的政策?就是为了保证铅钱不贬值——把铜钱驱逐出城外,可以为铅钱制造一个“净空”。否则混用的话,没几天铅钱就会贬得一文不值。

  凡是不开放的地方,都是怕外来的良币,驱逐了他们的劣币。

 百姓讲坛唐朝 唐朝皇帝为何禁止百姓存钱4
  李后主的南唐对钱币艺术也有贡献

       最后我们来专门说说南唐。

  南唐,打的是“唐”的旗号,所以在它发行的钱币中,有一种就是“开元通宝”,分大、小两种。不过南唐尽管冒了前朝大唐的名义,毕竟只是个偏安之国。在与后周的实力较量中,屡战屡败,不得不放弃长江以北的土地,割地赔款,向后周屈服,还主动废了自己的帝号。

  既然不是皇帝了,也就不能再冒用“开元”的名义了,再铸钱,钱文就成了“永通泉货”、“唐国通宝”和“大唐通宝”。新铸的钱,多少透着一股无奈。这时候南唐的“国主”,是中宗李璟,他在政治上不是很聪明。南唐败给了后周,赔了一大笔钱,政府的财政有了赤字。当时有个叫钟谟的官员提议“铸大钱,以一当十,文曰‘永通泉货’”,李璟想想没别的办法,就批准了(《新五代史》)。

  这又是铸大钱的老把戏,其结果就是物价高涨,私铸泛滥。人民用小钱兑换政府的大钱明显吃亏,“故民间匿币而不出”,甚至人们纷纷销钱铸器,以获厚利。政府的钱还是不够花,从哪儿弄才好?南唐重臣韩熙载又建议:“铸铁‘永通泉货’钱,以一当二”,与铜质“永通”并行。

  铸钱的材质便宜了,币值却翻了一倍,这就更是加紧抽老百姓的血了。果然,“铁永通”一出,“农商失业,食货俱废”。南唐君臣铸钱虽然没安好心,但是他们的“永通泉货”,却开了钱币铸造艺术上的一个先河。

  它是一种史无前例的“对钱”。

  这又是一个新术语了,所谓对钱,有三个特征——

  一是钱文内容完全相同;二是两枚钱币使用的是两种不同的书体,其中篆书必居其一,另一种为隶书或行书;三是书体虽然不同,但两枚钱币必须是币值相同,形体对等。

  也就是说,两枚“对钱”的钱形大小、钱身厚薄、穿孔大小、轮廓宽狭、钱文位置、字体大小、铜质等各个方面都完全一致,可以成双配对。

  这种趣味钱币,又叫“对文钱”或“对书钱”,日本泉界称之为“符合泉”。这种花样儿,恐怕也就是南唐的君臣才能想得出来。“永通泉货”的书体有隶书和篆书两种。其中的隶书钱,又有阔缘和窄缘之分、精字和细字之分。

  当时韩熙载是南唐的户部侍郎,担任了此钱的监铸官。 “永通泉货”的铸期大约只有半年时间,所以铸造量极小,现今存世的数量就更少了。现在你要是能寻摸到一个,就可以当珍品收藏了。

  此外,“唐国通宝”也是钱币中的一绝。这个钱,是为了应付战争赔款后的财政危机而铸的,当时南唐已答应奉后周为正朔,也就是使用后周的“显德”年号,可是铸钱的时候,还是写了“唐国”字样,可以看出南唐君臣的微妙心态。

  “唐国通宝”有极复杂的版本差异,钱文有篆体、楷书、隶书三种。其中的篆书钱又有不同的版别,互相间仅有细小的不同,但是品级差别很大。比如,篆书“国”字呈方形的,被称为“方国”。有一种方国的“唐”字篆法尤为独特,非常秀气,与普通品完全不同,是“唐国通宝”中的极品,存世极少。诸位如果有幸得到一枚篆书“唐国通宝”,请务必找可靠的专家辨认,否则,很可能把极品当成普通品,而错过了稀世珍宝。普通品在现在的钱币市场上,价格是4元钱一枚,而极品则是4000元一枚。

  说起南唐,大家一准儿都不陌生——李后主的国家嘛。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后主的那些事儿,现在几乎家喻户晓,这里无须多啰嗦。可是在南唐,还有一个人,其传奇色彩、其知名度、其才情,一点不亚于李后主。

  这人就是——这次铸钱中的重要角色韩熙载。他是南唐著名的大官僚、大书法家、大作家。原是北方的青州人,为避祸逃到南唐,从政后,一步步做到了高官的位置。他原本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所图者甚大,入仕南唐后曾多次进言,都能切中时弊。南唐君主要是按他说的办,没准儿能跟宋朝弄出个“南北朝”来,起码也能多出几十年寿命。但是到了后主李煜执政的时期,南唐形势岌岌可危,李后主却顾着享受风花雪夜,不想有所作为,反而对韩熙载有所猜疑。

  韩熙载知道自己命不好,这一辈子的报负,都泡汤了不说,弄不好还要倒大霉。为了避免李后主猜疑,他便纵情于声色歌舞之中,以颓废来表示自己并无野心。纵情声色,那是需要钱的,韩熙载恰恰就不缺钱。他本来家财就厚,另外还有大宗的灰色收入。由于他文章写得好,江南的贵族、士人、和尚、道士,都带着金帛来求他撰写碑碣(墓志铭),甚至有以千金求写一文的,再加上皇帝的赏赐,就更不得了啦。这些财富,让他成了南唐大臣中罕见的超级富豪。

  有了钱,要想挥霍,那还不容易?韩熙载在家中蓄养了伎乐40多人,广招宾客,终日宴饮歌舞。五代的大画家顾闳中,曾经去他家领略过那盛大场面,回来后画了一幅超级长卷《韩熙载夜宴图》,那画面——极尽辉煌,气势非凡。顾闳中当时是南唐的画院待诏,也就是李后主的美术顾问。据说,他是受李后主的秘密指令,去韩熙载家里刺探韩是否有异心的。等李后主看到这幅《夜宴图》,才对韩熙载彻底放了心——领导还是信任腐化一点的下属啊。

  待到韩熙载的家财耗尽后,仍不改旧习,照样供养着歌舞小姐。每月一到发薪,就把钱散发给各位小姐,以至于搞得自己囊中羞涩。每逢这时,他就会换上破衣烂衫,装扮成盲老头,手持独弦琴,让自己的门生用铜板伴奏,敲敲打打,逐房向小姐乞食,众佳丽都不以为怪。有时碰到哪个小姐正与来他家凑热闹的知识分子私会,韩熙载就不进其门,在门外笑道:“不敢打扰你们好兴致。”

  一个国家重臣,精神虚无到这种程度,南唐的“落花流水春去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未完待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9445.html

更多阅读

唐朝皇帝都是怎么死的?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

唐朝皇帝都是怎么死的?通常说唐朝有20位皇帝,要是把武则天算上就是21位。其实还有一位当了17天(710年的6月7日――24日)皇帝的李重茂(中宗李显的儿子)。一一道来。618年5月20日,李渊登基,改国号为“唐”,定都长安。626年6月4日,李世民发动

贞观之治 唐朝皇帝列表

贞观之治 百科名片 一代明君唐太宗“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

关于为何禁止419、同志浴室等详细说明及Jack'd解封说明

我犹豫了很久要不要来解释这些,因为告诉你们这些东西可能会勾起你们的好奇心去尝试。但是我相信在你们明白这些东西的可怕之处后,你们一定会敬而远之。说到底,十八号禁止这些最主要的目的还是防范疾病的传播及维护同志之间难能可贵的

声明:《百姓讲坛唐朝 唐朝皇帝为何禁止百姓存钱4》为网友输了人生偷了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