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我的手机再次铃声大作。最近,来自中国汽车产业的一个传言让一些记者不知真假,好奇的他们又拨通了我的电话。这个传言是:浙江的吉利汽车公司(即中国第二大汽车生产企业)正就沃尔沃品牌的收购事宜和福特汽车公司进行谈判。 我说手机再次铃声大作是因为去年秋季也有同样的传言出现,只不过当时说的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商、芜湖的奇瑞公司正为了收购沃尔沃进行谈判。 对于是否有中国汽车生产商曾有意收购沃尔沃,我并没有什么一手信息。但在对全球汽车产业进行了20年的跟踪研究后,我确实有些建议要告诉给那些正考虑收购外国汽车公司的生产商。 首先,放弃收购。最近的历史已经证明,收购往往不能使你得偿所愿。其次,要获得真正长久的成功,尽可能把你的资源投入到产品质量上。原因如下: 爱德华兹·戴明因带动了日本汽车制造商的质量管理理念而备受赞誉。1993年,他出版了《新经济》(The New Economy)一书,在书中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无论在什么行业,最基本的落脚点是什么?” 然后他又自问自答是质量。从本质上讲,戴明这本书的主题就是:如果企业能解决质量问题的话,其他方面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J.D. Power and Associates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改善质量益处良多。在过去40年间,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事实,那就是较高的质量会带来的客户满意度和顾客保留率,而回头客购买的汽车数量和价值都会增加。 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稍有降温。在销量的两位数增长持续了数年之后,2008年的乘用车销量仅增长了7%。 虽然市场不太景气,但总体定价高过竞争对手的日本品牌汽车却成功地将市场份额增加了2.6%。而其定价较低的竞争对手却没那么好的运气,韩国车努力将市场份额增加了1.4%,来自欧洲(下降了0.8%)、美国(下降了1.6%)和中国本地(下降了1.6%)的品牌汽车销量则全都出现了下滑。因此,目前日系车约占中国全部乘用车销量的30.2%,在各大竞争对手中独占鳌头。 日系车不仅总体表现十分突出,而且有几款车型在2008年尤为引人注目:丰田卡罗拉是中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乘用车,2008年共吸引了21.7万个新顾客,这也是它第一次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销售冠军;日产骐达是入门级中型车市场中销量最高的车型(12万辆);本田雅阁是中高档轿车市场最畅销的车型,共售出17万辆;本田CR-V则是2008年中国SUV车的市场领导者,售出了8万辆。 现在,我们自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些日本品牌汽车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才使得它们在价格通常比竞争对手高的情况下能有如此之高的销量? 看一看J.D. Power and Associates的中国市场《新车质量调查》(Initial Quality Study-IQS),也许就能找到答案了。 J.D. Power and Associates的《新车质量调查》对交车后90天内车主反映的车辆问题进行调查,其中包括车主在10个主要方面对车辆品质的主观判断,即汽车外观、驾驶体验、特色/操控/显示、音响/娱乐功能、座椅、暖气/空调、汽车内饰和发动机/变速器等。 在我们所做的2008年中国市场新车质量调查中,日本品牌的汽车在上述十大类别中每一单项上的得分都不低于来自韩国、美国、欧洲和中国本地的竞争品牌。 实际上,在本次调查的六大类别里有5个都是日系车型拔得了新车质量头筹,它们包括:本田飞度(在入门级中型车门类中得分最高)、丰田卡罗拉(在中型车门类中得分最高)、日产天籁(在中高级中型车门类中得分最高)、丰田皇冠(在豪华车门类中得分最高)、本田奥德赛(在微型车门类中得分最高)。虽然我们没有绝对的把握说质量更高销量就越好,但这些数据确实发人深省。
![专注才能专业 专注于质量才能持续成长](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321041608286.jpeg)
现在,让我们回到中国汽车生产商想要收购沃尔沃的问题上。虽然收购沃尔沃看上去很美,因为它是一个国际品牌,可以带来先进的设计和技术、汽车安全性方面的领导地位以及一个全球分销网络,但我觉得如果爱德华兹·戴明还在世的话,他肯定会建议中国汽车企业三思而后行。 他可能会说:“不用到其他地方去寻找快速的解决方案,因为它们根本不存在。质量是企业的根本。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你就一定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长久成功。” 如果日本汽车厂商在中国的表现能够说明一定问题的话,那么戴明先生似乎确有真知灼见。 作者:蒂姆·邓恩(Tim Dunne),J.D.Power公司亚太市场信息董事 翻译: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