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东辉 上周笔者对ST兴业表面上热热闹闹的收购与反收购提出了质疑,本周ST兴业股价的表现就风云突变,由上周的连续涨停急转直下变成连续跌停,显然,投资者也感觉到了某种忧虑。俗话说“言多必失”,ST兴业的高调反收购其实是一大败笔,竭力打出近期市场最热门的创投牌,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ST兴业根本就不具备这个实力。创投是烧钱的游戏,以ST兴业债务缠身的现状,根本就没有能力做创投。其实,不仅ST兴业,对所有上市公司来说,把创投作为主要业务也是不合适的,甚至可以说是有害无益的。 创投,有钱人的游戏 很多人只看到创投的高收益,却没有看到其中的高风险,不知道创投要忍受多少投资失败的煎熬和等待收获的漫长岁月。诚然,创业板的推出会成就一批创投企业,但创投机构为了等待这一天不知已经熬过了多少春夏秋冬,更何况在这凤毛麟角的背后,还有无数未等到上市便胎死腹中的“半成品”。创投的特点就是收获期不确定,“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是常有之事,这是有钱人玩的游戏,因为只要“不差钱”,即使三年不开张也没关系。 正因为如此,对于需要保持业绩稳定、投资回报压力巨大的上市公司,很少有把创投作为主业的。如果上市公司把大量资金拿去做创投,要是真的三年不开张,那是绝对无法忍受的。如果运气不佳,投资的企业大面积胎死腹中,那就更要命了,很可能还没等到创业板开张,自己倒可能因为绩差而退市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创投机构基本上都是非上市公司,因为非上市公司的投资回报压力没有那么急迫,他们等得起,熬得住。而这些创投机构也没有谁想谋求上市的,因为其每年的业绩并不均衡,同时也不想承受证券市场对其业绩和投资回报的过大压力。 现在市场上追逐的一些创投概念股,其实都只是一个概念,所谓的创投在上市公司的主业中占比是很小的,而且也大多不是上市公司的主动追求,属于“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一类。那些看到别人收获了也想去播种的“跟风者”是注定要破产的,追在别人后面会大幅提高创投成本,而且也很可能成为牺牲品。创投是需要早早布局的,充满了不确定性,同时创投的成功也需要一定的运气在里面。比如立立电子都已经IPO了,眼看就要收获了,没想到却在上市前一天给毙了,有谁能体会到辛苦培育立立电子的创投者之心中痛楚?所以,上市公司的创投只是一个概念,是多余资金的小打小闹,即使创投失败了也不会伤筋动骨,公司的未来也不会寄托在创投身上。 炒作创投非长远之计
![st兴业股票现在多少 创投岂是ST兴业能玩的游戏](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32346969179.jpeg)
所以,像ST兴业这样高调进军创投肯定另有玄机。ST兴业是个什么状况?说起来是一家房产公司,可是这么些年来就没看见公司开发过什么新楼盘,不知道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捣鼓什么维持公司的运转。但坐吃山空、家底日渐惨淡却是不争的事实,每股净资产变成了-1.40元,每股未分配利润居然是-4.44元,公司总资产只有1574万元,负债却高达2.89亿元,股东权益-1714%,连续8年没有分红,也没有能力分红。这样的烂摊子,拿什么去做创投? 不做创投,ST兴业或许还有救,真要去做创投,那可能就要万劫不复了。应该说,ST兴业的管理层最清楚公司的现状,所谓的创投概念也就是放喇叭给别人听的,不会也没有能力真的去做。当投资者看清楚这一点以后,ST兴业虚高的股价也就维持不住了,因此本周股价出现了急转直下。 站在ST兴业全体股东利益的角度看问题,利用所谓的收购与反收购及包装概念炒高股价不是长远之计,因为炒高了还要能站得住,否则只是换一批人被套牢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抛开虚张声势的收购与反收购,忘记新鲜刺激的“创投”,应该是ST兴业的现实选择。对比上海北孚和“大洲系”,客观地说还是“大洲系”的实力更强一些,现在“大洲系”已经买进了ST兴业10%的股份,如果按4元的均价计算,耗资约7700万元。就ST兴业这副烂摊子而言,这样的买壳成本已经不低,不能指望“大洲系”再加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