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筹码 往年,中国钢企与海外矿山在年度铁矿石谈判的博弈中往往处于弱势,但今年,这种局面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业内人士表示,2009年谈判双方的筹码旗鼓相当,力量对比将出现近年罕见的势均力敌的局面。 力拓旗下的澳大利亚哈默斯利铁矿公司,是全球最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商之一,其铁矿石资源总量为124亿吨,此次投资完成后,中铝公司将获得其15%的股权,仅仅这一个矿山,中铝就可以获得22亿吨的铁矿石资源,每年的权益矿达到1500万吨。 当然,这样的判断是一个远景的预期。从近期来看,目前的铁矿石市场还是一个买方市场。2009年,国际铁矿石供大于求已经无需争辩。之前,俄罗斯钢厂与哈萨克铁矿石公司谈下了降价41%的合同。这也大大增加了市场对2009年降价的预期。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国际铁矿石谈判尘埃落定,力拓旗下铁矿石资产缩水已是必然,其2009年的收益预期也将大幅下降。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单尚华表示,“现在部分品种的现货价格已经跌破了“长协价”,已经是买方市场”。沙钢集团副董事长贾祥说:“降价已成定局,关键是降多少。”那么,今年铁矿石谈判的价格究竟能降几何? 日前,一位业内人士表示,2009年谈判双方的筹码旗鼓相当,力量对比将出现近年罕见的中方将占据有利位置的局面。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钢铁分析师赫荣亮表示,由于钢铁产品的需求放缓,中国钢铁企业对于铁矿石的需求并不紧迫,这也同时给中国钢铁企业的谈判增加了底牌。由于此前的铁矿石库存比较多,再加上港口库存的铁矿石能够供中国钢铁企业生产2至3个月。据钢铁协会反映,钢铁厂库的铁矿是3000万吨,码头上堆了9000万吨,加起来是1.2亿吨。单向华表示,中方最大的筹码在于,铁矿石库存高企、主流钢厂集体减产导致铁矿石需求量大幅减少。 但业内专家均认为,这一预期恐怕过于乐观,下降30%左右才较为合理。还有业内人士表示:“不可能像某些钢企预料的那么乐观,下跌的幅度很可能在15%左右。” 与此同时,交锋的另一方,三大铁矿石巨头,正在试图将中国钢企阵营各个击破。力拓目前正在组建“一对一”钢厂销售团队,而淡水河谷则已经与中天钢铁等少数国内中小钢企签订了“长协合同”。

底线的争夺 立志在2009年度国际铁矿石谈判中打个翻身仗的中国钢铁企业,却首先被三大铁矿石巨头触碰底线,谈判暂陷僵局。 1月12日,单向华表示:“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提出了一些预料之外、不符合市场情况的条件,双方目前正在积极沟通。”他特别指出,今年的谈判不会在2008年的价格基础上进行,谈判应该根据2007年所制定的价格基数进行,“2008年的价格混乱局面,决不能在今年重演”。 而扶持新兴矿山,一直是中方稀释三大矿山话语权的一个策略。从2004年开始,活跃在中国市场的澳大利亚矿企FMG,就是中方近年来培养的“重点对象”。2009年,FMG的铁矿石产量预计将达到8000万吨,而力拓的产量预计将为2.2亿吨。 单向华表示:“FMG今年已加入谈判队伍,这有利于中方谈判。” 除了降价,中钢协还提出,2009年,长协矿的进口量也必须减少。并且,各矿石供应商的基准价格将分别制定,“每家的海运费成本、矿石品位、产量等都不一样”。 而双方在“定价机制”上的争夺仍在继续。业内人士透露,必和必拓已将“现货指数定价”作为了谈判的条件之一。 所谓“现货指数定价”,即:按照铁矿石的现货市场价格确定长期协议价格,现货矿价格上涨时,协议矿价格也同步上涨,相反亦然。中钢协反对的主要原因是,三大矿山公司掌握国际铁矿石海运供应量的70%以上,该定价方式为矿业巨头操纵价格提供了便利。 单向华直言:“中国不会接受指数定价,‘长协机制’不可能改变。”但他也表示,“至于‘长协期’是一年还是半年,目前还在研究当中。” 谈判机制大变革 2009年度的铁矿石谈判将在谈判机制与铁矿石价格方面有巨大的变革。 进口铁矿石价格分为协议价和现货价。以往铁矿石价格谈判中长协矿价格上涨都经历这样一个逻辑:钢材需求旺盛→钢价上涨→外矿需求增加→海运费上涨→现货矿价格上涨→钢价被迫再次上涨→最后长协矿大涨收官。 但今年这个链条正在向相反方向变化。2008年的铁矿石谈判虽然维持了传统的协议框架,但实质谈判机制已被瓦解,换而代之的是一对一的谈判机制。 为了最大限度稳定收益,世界三大矿山之一的必和必拓在中国试图游说企业以普氏指数化定价方式采购其现货铁矿产品。该指数定价的具体操作方式是:供需双方签订铁矿石采购合同时并不确定价格,最后的执行价格是按照货物到港前5个工作日的指数平均价格来定价。在当前国际铁矿石价格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