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控:银行的生命线



  岁末的长安街,夜色迷人,处于繁华闹市中的工商银行总行大楼或岁许是欣赏这夜色最好的地方之一,巨大的落地窗前,品一杯清茶,看楼下斑斓的色彩,可谓是风景这边独好。然而白涛却没有机会为这一刻驻足,最近连续加班到晚上9点、每天超负荷运转的生活,让他感觉到些许的疲惫,作为国内最大商业银行工商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在全球金融业凛冽寒冬中,其身上压力之重可想而知。

  晚上7点左右,刚刚开过党员大会步出会议室的白涛出现在记者面前,即使是周末的晚上,依然难得空闲,日程满满、经常加班是白涛生活中最普通的一天。在国际金融海啸下,国内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寒冬”?扩大内需背景下,风险如何管控?其目前最大的压力来自何方?带着种种问题,从白涛时而紧蹙、时而舒展的眉宇之间,记者找寻着答案。

  

  经济下行趋势考验银行的风险驾驭能力

  作为工行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每天走在上下班的路上,白涛也不忘琢磨他的本行—风险管理,他认为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平衡是考验一家银行风险管理成败的关键,就像是开车一样:“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就像是刹车与油门,既要控制风险,又不能把刹车踩死了,否则收益何在?‘度’的把握的确是一门艺术。路况好的时候,刹车踩得就轻些、少些,路况不好,到了乡间小路就多一点儿刹车,跑得慢点儿。特别是从高速路下来的时候,往往更不好掌握速度和方向,就像是现在经济形势突然变化较大的时候,如何控制好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关系,就如同油门与刹车控制一样难以把握。”

  目前的金融危机让人们神经绷得很紧,像是惊弓之鸟,对于风险的认识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事实上风险永远伴随着业务的开展,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风险管控神经。国外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系统、人才、模型,可以说都比较先进,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严重的金融危机,白涛为记者分析道:“撇开外部监管,从内部看,风险与收益的不平衡是造成危机的根源。风险偏好左右着你的业务开展,决定你进入或不进入哪个领域;银行在总体把握方面时,尤其对于风险高、收益大的业务,进入时要有一定节奏,美国的金融机构由于对于利益的过度追求,无节制进入一些高风险领域,风险集中爆发后又无力应对。这是这次金融危机带给国内银行的启示之一。”

  对于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直接的冲击,白涛表示:“中国银行业投资的相关金融衍生产品数量有限,国内银行国际化程度还不高,政府对资本市场管制较严,因此,危机对国内银行业总体上直接影响并不大。但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利率和汇率市场化速度的加快,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

 风险管控:银行的生命线
  2009年,对于任何一家银行风险管理部门都意味着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很难过的“坎儿”,白涛表示,“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了,我们往往无法判断几个月以后到底会发生什么。由于整个大环境的变化,不良贷款清收比原来会更困难;原来谈好的项目和预案,现在也可能实施不了”。

  白涛强调,从目前的情况看,资产质量对于各家银行来说是一个大考验。银行风险管理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有很多指标可以检验,但是资产质量这项指标是最直接反映风险管理水平的。每季度、每半年,银行都要对外披露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好资产质量的话,银行之间的差距就会拉开,这也是白涛在一个小时的谈话中提及最多的。

  从目前情况看,各家银行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同时国务院也配套出台了一些政策,如”国三十条“,这些政策也是有利于化解资产质量风险的。同时,银行也在配套相关的资源,以期解决2009年可能出现的资产质量问题,关键是看各家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能不能早安排,早部署,把政策用足、用好、用活、用透。

  扩大内需下的风险之控

  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的有关政策相继出台后,多家银行迅速回应,纷纷准备加大2009年的贷款增量,并表示将针对政府投资与扶持重点,进一步加大对符合国家扩大内需导向的行业及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白涛分析,大型项目是银行争夺的重点之一,在多家银行出台的措施中,受惠于国家政策的交通、电力、通信、能源等行业,都被列为重点支持领域。

  从风险管理角度看,白涛认为,传统意义上,期限长、投资大的项目肯定风险高,但在实践过程中,并非如此:中长期贷款不良率较低,回报比较高,另外中长期项目贷款还款往往短于原定的还款期。从工行的实践看,中长期项目贷款支持的往往是产品有市场、技术先进、人员素质高、没什么历史包袱的项目,另外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地方政府也非常扶持,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也促成了银行都在争抢中长期项目贷款。

  由于风险可控,一些行业的大型项目贷款成了香饽饽,但毕竟僧多粥少,尤其是现在国家也在要求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背景下,如何响应政策、同时又将风险比较高的中小企业业务变成利润来源?这的确是摆在国内银行面前的严峻考验。

  白涛认为,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同时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难度要大些,成本要高些。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要放弃中小企业信贷,相反要扩大信贷规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白涛表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管理风险和驾驭风险的能力,提高分辨能力,把其中好的企业挑出来,把不好的企业淘汰掉。中小企业贷款在工行占比是比较高的,截至2008年的10月末,工商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客户已经占到全行公司客户的80%以上,中小企业融资余额占全部公司客户贷款的比重超过了40%,比2005年末翻了一番。

  白涛认为中小企业恰恰是有利于风险分散的客户群体。因为大项目风险集中度太高了,而中小企业如果把企业选好,量大面广,可以把风险分散掉。但这有赖于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人才和流程。

  白涛对记者表示,“工商银行这几年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特点就是利用先进的风险计量技术,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分辨好企业、坏企业的能力,这是工行近几年来一直着重打造并获得成功的技术;另外,企业在变化,要很好地了解和掌握动态情况,就需要银行有一套有效的监控管理体系,这也很重要。”

  白涛对此相当的自信,“这个架构在近几年搭建过程中,获得很大成功,我们搭建了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形成了具有工行特色、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引入了先进的风险计量技术,打造了同业领先覆盖风险管理全流程的IT系统,建立了全方位的责任约束体系,培育了全过程、全员的优秀风险管理文化。”

  白涛将这一切归功于工商银行强大的软实力。

  

  看清房市风险迷局

  目前中国房价走低,导致银行的风险似乎存在很大变数,作为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白涛时刻关注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对于目前房市,白涛表示:个贷按揭是风险较小的品种之一,大数原则分散了风险。中国不会出现美国的问题,原因是美国将房贷贷给了信用评级低的客户,相反,中国对于客户的选择是比较严格谨慎的。同时,中国没有零首付,7~8成的按揭成数,从北京地区的统计看,个人按揭贷款的平均还款期也只有4~5年,这些都使得个贷按揭成了风险较小的贷款之一。而在去南非调研的时候,白涛发现当地的按揭贷款可以达到108%,“风险非常高。如果房价下跌,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白涛还认为:“在中国,房贷客户信誉比较好,虽然南方某些省市房价下降较多,但是依然没有出现断供潮。这说明中国房地产市场,至少从银行角度上看,资产质量还是不错。”

  对于充满不确定性的房市,未来到底风险如何?白涛表示,“中国13亿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很快,每年新增就业人员、房子想换大的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等,住房需求量很大,未来一个时期,房地产市场还是会保持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从整体看,房价会向上走的。”

  

  打造风险管控王牌之师

  2009年,工商银行将迎来成立25周年庆典。对白涛而言,这次庆典对其个人也是意义深远,因为从1984年工商银行成立仅6个月时,他就加入到工行,作为工行的元老之一,他见证着工商银行25年间的发展历程。

  翻开白涛的履历,可谓既简单又丰富。简单是因为25年间,他只在一家银行工作,丰富是因为其在工行经历颇丰,可谓是“身经百战”:大学毕业后,进入工商银行工作,当过柜员,做过信贷员,在总行技改信贷部和项目信贷部工作过,在二级分行和一级分行都任过行长。回想起自己的经历,白涛异常感慨,“从南到北,从北到南,从基层到总行,从总行到基层,从前台到中、后台,基本上都经历过。我觉得这就是历练。”

  2006年,白涛成为工商银行新设立的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对于风险管理部初期的发展,白涛表示,并未觉得不适应,不过随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他感觉到了真正的挑战,“风险量化对于国内银行来说是全新的,对中国银行业挑战很大,对我也是如此。”

  白涛介绍,总行风险管理部的团队目前已近百人,其中超过一半的人员从事风险量化工作,这也使得工行在风险量化方面做到了国内领先,而且成果已经投入到了日常工作中。3年的时间,一支优秀的风险量化队伍已经建立并成熟起来。

  随着工行风险管理部的发展和不断壮大,白涛并未感觉高枕无忧,相反时刻都保持着一种危机感。这段时间,令白涛最上心的有四件事,首当其冲的是资产质量,他深知这也是银行间拉开差距的重要指标,系统性风险加大、突发性风险事件可能增多,诸多不确定因素对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件,工行内部评级法项目成果已经开始推广并陆续投入使用,特别是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更需要把成果投入到管理中去。应用的挑战很大,涉及对原有观念、系统、制度的整合和调整,这需要磨合。再次,面对美国的金融危机,国内银行要尽快提升市场风险管理能力,积极应对利率、汇率变化带来的资产价格变化,在这个方面,国内银行跟国际一流银行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最后,随着工行综合化、国际化脚步加快,白涛倍感加强集团风险管理的迫切性,他表示:“工商银行上市后,集团在全球开展业务,实现了跨区域、跨市场的发展,国内业务管理相对比较成熟,但对于工行境外机构及附属机构,以及独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的业务,由于它们所处的法律环境、监管环境、人文环境等差异,管理起来比较复杂。如何把国内风险管理成熟的机制延伸到他们业务中,使工行的风险偏好能一致起来,风险信息能集中起来,这是我们下一步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面对着众多的挑战和压力,如何调节和解压,对此,白涛沉吟片刻后,指着旁边几位同事,笑着说,团队合作是解压最好的方式。据白涛介绍,他的团队很年轻,平均年龄33岁,除了工作业绩出色外,羽毛球、游泳在行里也是数一数二,每周两次羽毛球活动,使得下至20岁,上至50岁的员工聚在一起,白涛也尽可能抽时间参加这样的活动,因为他觉得大家在一起沟通会让他思路更开阔,心情更放松,“三个人的智慧永远比一个人强。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共同把这压力承担起来,让你觉得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在风险管理部经历3年多的打拼,白涛依然感觉到充满新鲜感:“风险管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领域,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从事风险管理就意味着要有不断探索的激情,不断学习新东西的渴望。”谈起这个年轻的团队的建设,白涛倾注了自己的感情:“我们的团队抗压能力很强,也是逼出来的,没人给模版,又必须在某个时间内完成,如果没有积极主动性,肯定没有成果。方向有了,具体怎么做,完全靠你自己去琢磨、探索,这对于我们工商银行风险管理部的人来说,一贯如此。”白涛如是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9989.html

更多阅读

风险管控 东莞移动 风险管控有“秘笈”

2008年的金融危机逐渐淡去。在经历了这场“金融浩劫”后,生存下来的企业不断反思,在应对危机的过程当中,企业究竟有没有办法来抵制外来的风险?尤其针对于大型的企业,对于内部混乱的管理,又如何来加强建设?雷曼兄弟的破产成为此次金融危机

唐双宁:银行的资金应流向农村

 政治家需要责任意识,金融家亦如是。这一点,唐双宁算是领悟到家了。  在2009年12月央视的一期《对话》节目中,唐双宁领到一块小白板,让他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建言献策,他郑重地写下了:不要忘记责任,不要忘记全局。  早在2007年一次论

声明:《风险管控:银行的生命线》为网友半夏微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