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刊记者 刘晓旭
截至4月23日,上证综指2009年度的涨幅已高达35.32%,沪深两市交易的1576只A股平均上涨了64.31%,与此同时,多家上市公司也悄然掀起了一波“短期投资”(简称“短投”)小高潮。数据显示,今年已有18家公司发布“短期投资”公告,其中有16家公司公告时间集中在3月份之后发布,是什么原因让上市公司重拾“短投”呢?
“短投”额度不超净资产10%
所谓的“短投”是指企业购入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含一年)的其他投资,包括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从今年已披露“短投”的公司来看,投资金额从几千万至几亿元不等,通常状况下,短期投资的投资额度不超过公司净资产10%的限额。
通过分析这些公司可以发现,一般情况下,受外界投资环境变动影响较大行业的上市公司短期投资金额相对较大,原因在于一旦公司的主营收入出现明显下降时,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短投”获利来增厚公司业绩,如某公司初始“短投”金额为3亿元,假设公司主营收入在2009年不甚理想,主营业绩下滑,但与此同时,由于2009年行情依旧火热,“短投”在二级市场平均收益能达到20%的情况下(不考虑各种税收因素),将获利6000万元,可适当冲抵因主营收入下降而带来净利润减少。
统计数据还显示,目前这18家有“短投”意愿的上市公司经营现金流都比较充足,手头货币资金也大都宽裕,且这些公司目前暂无大额固定投资资金需求,为使手中的闲置资金更好得到保值、增值,在目前市场环境回暖之际,暂且选择“短投”不失为明智之举。就像川润股份的观点一样:“‘短投’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值、增值。”
投资对象首选“打新”
分析这18家“短投”公司,一般都是购买债券、基金、股票,申购新股和投资期货产品等。但细分可见,这些公司投资对象却不尽相同,既有全面开花参与所有投资品种的,也有一心一意而专注单一品种的,如华西村“短投”对象就涉及到购买债券,基金,股票,申购新股和PTA期货产品很多品种,而中国医药、东方创业等“短投”对象只局限于“打新”,绵世股份等为避免投资失误,干脆选择将资金委托给专业金融机构进行理财投资。
回想前几年牛市行情中的“打新”高收益率至今让许多投资者难忘,“15%”、“20%”、“30%”的打新产品随手可见,受这种牛年高收益的心理影响,在今年35.32%的反弹行情驱动下,特别是传言主板IPO即将重启、创投板块即将推出之际,18家有“短投”意愿的上市公司中超过10家公司明确表示有“打新”意愿。如上实医药证券部人士介绍:“新股市场相对是无风险收益,公司2008年投入1.5亿元,而申购新股产生的投资收益总额为412.15万元,此处年收益率为2.75%。虽然远不如做一定期存款,但仍然‘打新’到底”。中国医药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公司短期投资实行以新股认购和基金为主,认购的新股原则上在上市首日售出。”
环境迫上市公司改变策略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非常愿意进行“短投”,其风险也相对较大。据数据统计,在2008年的单边下跌环境中,那些有大量“短投”的上市公司跌幅相当惨重,在大盘单边下跌65.39%时,投资对象的跌幅绝大多数超过大盘跌幅。而眼下再度扎堆“短投”的原因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全球经济环境变得非常窘迫,这让国内不少出口型的上市公司受到严重冲击,经营状况明显下降,为减少业绩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得已通过其他手段来提高公司盈利面,适逢A股市场重新回暖,反弹行情不断走高,去年下半年介入“短投”的公司获利丰厚,这让后来者极度眼热,纷纷选择适度“短投”。
记者通过采访相关上市公司,也证验了这种做法。如记者采访的服装制造业的海欣股份,证券部的何女士回复说:“由于2009年经营环境依然不明朗,再加上产品的成本有所提高、外界订单的大幅减少是公司目前面临的困境,只有通过多元化投资才能帮助公司一步步克服困难在市场中立足。”而川润股份“短投”取向为货币类基金和短债类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在当前市场相对疲弱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基金也许能起到很好的避险作用。”
在目前经济环境下,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这些有“短投”意愿的上市公司,充足的现金面将让公司实体投资领域或二级市场都能游刃有余,一旦实体经济回暖、二级市场继续走高、新股开始发行、基金净值得以大幅回升下,那些提前有所准备的上市公司将因先行一步而获利丰厚,而这种收益也将计入年度利润,而利润增厚同时也打开了公司股价上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