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新修订的《邮政法》通过。其中规定,邮政企业对平常邮件的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邮政企业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平常邮件损失的除外。网上对这一条予以猛烈抨击,认为是维护行业利益,是霸王条款。他们的理由是:一部法律不能为一个行业谋利。法律所体现并维护的应该是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民生和平等应该是它的永恒追求。这只能让人感慨,今天部分行业的力量太强了。我们不能容忍一部法律为一个行业来谋利。如果只是内部规定,自有法律纠偏;但当法律来为一个行业谋利时,那还有什么力量来加以制衡?而这时,社会大众的利益损伤也就成了必然。笔者对此持有相反的意见,认为平常邮件不赔偿有其合理性,可能损害少部分人利益,而维护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也是社会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法律设计。假设立法规定,平常邮件也要赔偿,并非明智之举。首先,假设平常邮件也要赔偿,邮政就需要对邮件每个环节进行风险控制,那么现在门前、街边给千千万万人带来便捷的信箱、邮筒就要取消,因为需要证明邮件确实交给邮政了,这样就要实名制,而且要登记,而且要亲手交给邮递员,需要收据,这样要增加多少人力物力?要消耗寄信人和送信人双方多少时间成本?而现在,我们如果写一封不是太重要的信件,不需要到邮局交给邮政工作人员,直接投递到最近的街边邮筒就行,多方便啊!多节约时间啊!在邮寄传递过程中,如果要实行赔偿制度,那么,邮局每个环节都要登记,全国每年的平信数量以亿为计算单位,这要增加多少成本啊。可以肯定的说,如果要赔偿的话,平信的收费起码要到挂号信的资费。绝对不是现在的0.8元每封。其次,平信丢失比例不是很高。网友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不存在:公众寄一封邮件是否能到达对方,完全没有保证,对于公众来说,又怎么可能知道邮政企业是故意还是无意呢?从实际情况看,平信丢失毕竟是少数。笔者现在也常常用平信,有时候一次邮件上百封,全年至少500封以上,几乎没有出现过丢失。如果为了极少数邮件的丢失,让全部的平信增加成本的做法无疑是愚蠢的。

最后,平常邮件赔偿实无必要。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有非常多的信件是普通的、平常的,即使丢失了,对于寄件人也损失不大,或者可以补寄。如果是重要信件完全可以用邮政快递、挂号信来替代。如果法律规定,普通邮件丢失也要赔偿,会增加社会运行成本,增加大多数人金钱和时间成本,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