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与志愿者精神 扭亏志愿者的担当精神



   吴复民/文

  编者的话: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上海“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重民生”都面临诸多困难。危机关头迫切需要各级干部发扬光大担当精神。

  为此,本刊特约请新华社高级记者吴复民撰文回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上海悲壮的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攻坚战。在那场战役中,有一批勇挑重担的企业经营者,他们为保全局,或奉命,或请缨,体现了一种可贵的担当精神。抚今追昔,相信会对读者有所启迪。

  面对这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涉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上海市领导不回避困难的清醒和在调结构、促改革中“落实责任、落实进度、落实组织措施、咬定目标不放松”的精神面貌,使我想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上海悲壮、惨烈的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攻坚战。

 志愿者与志愿者精神 扭亏志愿者的担当精神
  在那场战役中,有一批勇挑重担的企业经营者,有的离开明星企业去亏损企业拼博,有的去破产企业留守“断后”。最终,许多企业经营者在一轮又一轮的调整中与关、停、并、转、破产企业“共沉亡”。

  在改革开放的战场上,这批打阻击战的英雄,随着企业的消亡而归隐于社区,成为连番号都打光了的英雄。今天记下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落实“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的承诺,更是为了昭示今人,虽然如今上海应对困难的物质和社会基础已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在危急关头,干部的担当精神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国企扭亏攻坚战”

  1994年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和主管工业经济的副市长蒋以任一行,来到出口创汇大户又是亏损大户的上海灯芯绒总厂,共商扭亏对策。吴邦国握住厂长刘天福的手说,凡是产品有市场、有质量、有效益的企业,要让它获得新生。与此同时,黄菊市长主持市政府办公会议正式确定,首批43户国有亏损企业,当年务求改变面貌;而那些扭亏无望的企业,则通过兼并、搬迁、转产、破产等试点,另谋新路。

  由此,上海打响了国有企业扭亏攻坚战。

  作为长期从事经济报道的新华社高级记者,我一直关注着国有企业的命运,1994年2月7日,新华社内部刊物发表了我和分社一位年轻记者共同进行的关于国有亏损企业的系列调查。

  调查显示,1993年,上海工业实现总产值3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但在繁荣的上海背后,存在着一支亏损大军,而且亏损企业的户数和金额都呈上升趋势。地方预算内984户市属国企中,有277户亏损,亏损面达28.9%,亏损金额5.9亿元。如果财务制度全面与国际接轨,亏损企业至少超过1/3;如果再把潜亏翻出来,亏损企业可能超过半数。上海工业能连续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是因为当时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超高速发展,而且,在国有工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好的行业、企业掩盖了差的行业企业,股份制企业掩盖了纯国有企业。

  这组调查报告发表当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就给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打电话,要求上海在帮助国有企业解困扭亏方面把工作做得更好。市长黄菊为此专门约见记者,说:“你们对于亏损企业的调查报告,邦国同志和我都认真看了,觉得你们写得很好,加深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帮助国有企业解困扭亏,是这一时期上海工作的重点。”

  上海市委、市府把国企扭亏作为那段时间的工作重点,是有原因的。1991年9月,上海向党中央立下“军令状”,在保证上交国家财政金额一分不少的前提下,由地方统筹安排,进行“率先改革,自费改革,自主改革”。当时,上海由“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排序调整为“三二一”的大变局才刚刚起步,第二产业在全市GDP中的比重始终高达60%左右,而工业实现利税在全市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更高。1993年,上海财政收入439.53亿元,工业实现利税382.96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87.13%;1994年,全市财政收入615.91亿元,工业实现利税450.18亿元,占73.09%;1995年,全市财政收入702.46亿元,工业实现利税441.87亿元,占62.9%。可见,上海“自费改革”的物质条件,很大一部分来自工业企业创造的利税,如果听凭工业利润塌下一块,将影响上海改革、发展的全局。

  当时,黄菊市长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帮助国企扭亏的方案、目标、措施、进度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其中措施之一就是组织“扭亏志愿者”。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幅壮烈的画卷:一批优秀企业经营者,受命于危难之机,甘愿牺牲个人利益,到国有亏损企业去,带领职工扭亏攻坚!

  

  上海干部是有担当的

  时年38岁的吕永杰,深知当亏损企业厂长的滋味。他的夫人贺平在两家纺织企业担当扭亏的重任,个中苦辛,吕永杰都一一“分享”。尽管早有思想准备,当调离处于鼎盛期的上海英雄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英雄电脑公司总经理的岗位,顶着压力,削减工资,真正转换成亏损大户“正广和”汽水厂的厂长时,他的心情蓦然变得异常沉重。

  “正广和”这家百年老厂,曾经连年稳坐中国饮料业第一把交椅,而今亏损近2000万元。沉甸甸的使命感,使吕永杰心无旁骛,他把家当作了旅馆,速泡面成了最主要的晚餐,养育女儿的责任完全托付给了老人。他决心同职工一起擦亮“正广和”这块几代人奋斗创造的名牌。没日没夜苦干了一个季度,就诞生了一项开发“正广和”食品、拓展“正广和”市场、组建“正广和”集团的规划,使“正广和”人抖擞起了精神,决心在市场上与国际名牌饮料一比高低。

  先是从桶装饮用水市场的开掘中杀开一条生路;紧接着,与食品行业的著名企业梅林联合重组,实现了中国食品和饮品两大著名国企的强强联合;随后,又与上海食品进出口公司重组,诞生了工贸结合的梅林正广和(集团)有限公司。但正广和的改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1999年10月,集团下属企业在改制中遭遇企业歇业、职工转岗的局部困难,一些职工思想波动,情绪激烈。千钧一发之际,吕永杰与时任党委书记的马民良及时赶到,召集70多名党员干部团团围坐,过了一次特殊的组织生活。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推心置腹,职工心头的疑虑纷纷释然,走出困境求发展的信念再度集聚。最后,吕永杰指挥大家高唱《国际歌》,“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这股不可遏止的激情迅即传递给职工,企业的改制稳步推进。

  差一年就到退休年龄的方钧洪,满可以在当时效益好的上海绢纺织厂为自己的事业画上满意的句号。可是,公司经理一句“救厂如救火”的话,就把他吸引到了亏损大户上海第一丝织厂。方钧洪在调研后马上推出了一个惊人的举措:在市丝绸公司帮助下,他先把丝织一厂和同属亏损企业的丝织七厂合并,由“小亏”变成“大亏”,再同亏损的丝织十三厂合并,由“大亏”变成“特大亏”。方钧洪指望通过合并产生“协同效应”:“七丝”有厂房优势,还有引进的12台剑杆织机;“十三丝”有40台生产热销商品“乔其绒”的关键设备。三家亏损企业的设备、资金、厂房统筹互补,各得其所,就可望反败为胜。这无疑是胆识过人之举,但是要理顺三家亏损企业,实现机制转换,又让方钧洪耗费了多少心血!

  48岁的沈金堂是在1993年底自借2万元作为“风险抵押金”,通过投标中标去上海桅灯厂出任厂长的。他上任后以市场为“生产调度”,一接到订单,就和职工一起拼命干,每人发三只肉包子就是一天的加班费。有客人来厂洽谈业务,沈金堂只能自掏腰包买大碗面请客。但他无悔无怨,又开始张罗风幕式脱排油烟机和三眼煤气灶两项新产品的投产。

  经营者的能力,能决定企业的命运。能人紧缺,“一长多厂”的做法在上海应运而生。一批优势企业的经营者拿一份工资,却做两份甚至多份工作,去劣势企业兼任厂长,扩大了“扭亏志愿者”的阵容。“三枪”的苏寿南、二毛的万德明、毛的傅兆智、上塑十厂的尤秀娟等等,都是这样的志愿者。尤秀娟挑起烂摊子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厂里仅有的轿车卖了,给工人发工资。黄菊市长闻之,专门请他们座谈,逐一握住他们的手表示慰问;蒋以任副市长在除夕夜请他们同吃“年夜饭”,让这批在一线打攻坚战的将士感到并不孤独。当时就有市领导动情地对他们说:“你们做出的奉献,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现代版“集结号”

  当年,上海打响扭亏攻坚战的一个策略是制止利润“出血点”,即让扭亏无望的企业关停并转,或依法破产。而要保证破产企业职工有序分流安置,确保社会稳定,必须有一批“留守”干部与职工共患难。

  1997年7月,位于郊区的上海永红机器厂进入破产程序,582名职工必须全部进入再就业中心。一时,职工们像失去爹娘、无依无靠的孩子。

  半年前由上级委派前来“留守”的党委书记杨平和厂长张子祥,本来说好进入这一程序即可撤走,由上级另行安排工作,但此时看到厂里的惨状,他们感到不能弃职工而去,于是自我加压,带头签下了率先下岗、进再就业中心的协议。两人的妻子都已下岗,他们进“中心”后,收入又掉了一大截,家中生活发生很大困难,但两人每天早出晚归,挨家挨户做职工稳定工作,还为职工寻觅岗位而四处奔波。

  1999年9月底,6000元扶困款下拨到永红厂,杨平和工会主席孙国珍当即排出54名丧失劳动力、重病、年老等特困职工,以步代车,连夜发放,足足走了4天。看到孙国珍累得腿肿声嘶,杨平歉疚地拿出50元说:“我作为一个已不存在的企业的党委书记,没能力嘉奖你,只能特批50元作为节日加班费,请你收下吧!”望着同样精疲力竭的书记,孙国珍哽咽道:“这50元是我作为工会主席特批你的困难补助金,请无论如何收下它。”于是出现催人泪下的一幕:一张薄薄的纸币,竟在两人手中推来推去,谁也没肯收。

  在企业破产重组的820天里,每每有新的岗位,永红厂干部总是说:我们留在这里作掩护,把机会让给职工,你们先撤。有的企业出高薪聘请杨平、张子祥,他们拒绝的话语同样掷地有声:“共产党的干部就要与职工共渡难关。”就这样,永红厂近600名职工全都得到妥善分流和安置。

  当年,我每次到进入破产、兼并程序的企业调研,都备受心灵的煎熬。看到昔日机声隆隆的企业狼籍满地、人去楼空,我的内心都同下岗工人一样充满痛楚。聆听工人、干部尤其是下岗男工眼含泪水的痛苦诉说,每次都难过得我不敢抬头正面瞧瞧他们,只是埋头记录。而像永红厂这样破产、消号的企业在上海有上千家之多啊!我一直在想,真是亏得上海有一批像杨平、张子祥、孙国珍这样深明大义、以身作则的干部冲在第一线,以血肉之躯甘愿牺牲坚守阵地,才换来全市平稳实现200余万职工的下岗、分流和岗位转移。这批默默的志愿者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的历史功绩,是不应该被遗忘的!

  

  作者系新华社高级记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0394.html

更多阅读

读《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有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论文

近期阅读了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于1985年写就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他在这本经典之作中将实践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所有企业和机构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的工作核心。不一定说当今的成功企业或组织就一定是受德鲁克

九种性格的寓意与正确精神 九种性格类型

2011-05-04 09:33:05|分类: 企业管理 |字号订阅九种性格的寓意与正确精神先让我们看个故事,来了解九种性格的起源以及带给人类的信息。在遥远的太空某处,一艘太空船正在四处漫游,由东往西,从南到北,穿梭宇宙星际,希望能找到无人到达过的地

做志愿者的感想 做义工的感想一句话

以前一直以为做志愿者只是一时爱心泛滥帮助别人,通过这段时间的志愿者服务的经历。我有了不一样的感受。1.一、做志愿者是在帮自己。我们看看做志愿者的过程我们得到了什么:首先,我们的想要帮助别人的心得到了满足,这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

声明:《志愿者与志愿者精神 扭亏志愿者的担当精神》为网友素面朝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