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的色彩》:对社会的精神探索



     《逆流的色彩》,这部以片名和海报吸引了一批观影者的影片,最终还是以晦涩的叙述将观众拒之门外。这种“感觉什么都没懂,仔细一想又好像懂了点什么,但再一想又什么都不懂了”的观影体验着实让人不太舒服。想全面地分析、阐释影片的意图似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们可以尝试去解读影片的一个小方面,不管这样的解读是对是错。

  像所有意图烧糊观众大脑的影片一样,《逆流的色彩》也运用了很多的意象,比如几乎贯穿全片的水、猪圈,还有《瓦尔登湖》等等。我想《瓦尔登湖》或许是一个比较可控的切入点。梭罗在这本传世名作中叙述了很多自己的思想,但他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到自然中去理解社会,从自然中摆脱枷锁。从这个层面上来讲,《逆流的色彩》其实也在做与梭罗类似的尝试——到电影中去完成一次对社会的精神探索和对自我的解放。

  影片中的受害人在被下毒后都会被要求做相似的事情——折纸环,然后把这些纸环套在一起,环环相扣。“环”也是这部影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意象。每个被害的个体都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小圆环,而整部影片的框架则是一个大圆环,它将这些小圆环圈在了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就像代表着受害者们的小猪被囚禁在围场内一样。

  如观众所期待的一样,这个毒环的始作俑者——那个无名的男人——被Kris手刃。男人死后,Kris和Jeff发现了所有被害者的档案,和与每个被害者相对应的小猪。Kris和Jeff为每个受害者寄去了档案和《瓦尔登湖》,帮助他们填补了那段记忆空白。随后所有受害者聚在一起解救了围场中的小猪,这些小猪的后代们不用再被溺死去培育蓝花,生命的毒循环就此彻底瓦解,个体的自我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在框架消融后,影片也迅速走向了尾声。

 《逆流的色彩》:对社会的精神探索
  影片中每个受害者都有名字,然而一切苦难与恐惧的操盘手却是个无名氏,甚至当被害者被剧毒控制的时候,他连具体的面容都没有。这似乎又是一个象征性的暗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毒环的操盘手。其实这也是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我们被未知的人或不可控的力量操控,迷失了自我,有时我们是单纯的受害者,但有时身为受害者的我们仍然在迫害着同样被限制压迫的他人。只有冲破了框制我们的那道圆环,我们才能与其他生命体在共情中同享自由。

  这部影片的观影体验其实还挺奇特的,因为虽然它意识流、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却能吸引你继续看下去,而且还让人感觉很难受。即使影片结尾的笔调十分光明,但还是会让人沉浸在一种悲伤的气氛中。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小猪天真惹人疼的表情,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影片本身所传达的一种无助、迫害和悲观情调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045.html

更多阅读

《血滴子》:一部制作精良的垃圾片,身着华丽的精神病人。

《血滴子》:一部制作精良的垃圾片,身着华丽的精神病人。《血滴子》——从制作上看,也该算作制作精良了,画面精致,取景角度独特;精美画面都是1秒内一闪而过,不重复无冗余感;每一个镜头都是动态移动拍摄的;每一处情节都有音乐节奏配置或者高亢

序邓小川诗集《微风如你》:穿过黑夜的火车序一 张德明

感谢张老师精彩的序和鼓励!序邓小川诗集《微风如你》:穿过黑夜的火车(序一)张德明迷醉于石椅上的梦境一阵断然的鸣笛划开寂静的夜空一列火车开进了黑夜猫舔舐流血的伤口秃鹫,断翅忍着巨痛奔跑,一列火车驶进了我们的睡眠梦里有

转载 《两只老虎》:人与自然的统一

原文地址:《两只老虎》:人与自然的统一作者:  影片要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的法属殖民地印度支那,声名狼藉的英国猎手艾丹·迈克拉里(盖·皮尔斯)本以猎取象牙为生,但却在一次猎杀行动中发现了老虎一家,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一场意外的收

声明:《《逆流的色彩》:对社会的精神探索》为网友仗剑放光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