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银行国有化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正受到空前关注。美国采取国有化做法是否表明经济发展模式在倒退,抑或步入另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呢?
随着美国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企业、消费信贷、房地产抵押贷款的坏账不断增加,美国的金融系统正遭受去年9月以来的新一轮危机冲击,对于国有化的争论愈演愈烈。 正方:国有化是当前唯一选择 美国各界现在所提的国有化,与中国国内理解的国有化有一定的区别。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自由市场的经济传统,美国所提到的国有化实际上是指在一个阶段内政府介入经营困难企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暂时国有化”。不过,由于企业和经济环境不同,这个“暂时”的时限可能是一两年,也可能会长达数年,但是政府最终要通过市场机制从企业退出。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最成功的国有化案例是瑞典政府的做法。1992年,瑞典政府接管了两家濒临破产的银行,在聘用的私人银行家和经理人对企业进行重组之后,政府对企业重新实行私有化。 因预测次贷危机而闻名的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努里艾尔·鲁比尼认为,鉴于美国金融系统危机已进入危险的境地,奥巴马政府的救助方案为时已晚,要解决金融系统的有毒资产并最终恢复放贷,让银行国有化是唯一的选择。 鲁比尼引用瑞典的案例说,银行国有化的最终结果将是一个健康的金融系统和多家拥有优良资产的新银行。那些资不抵债而又大得倒不起的银行被分拆后,将不再有能力威胁到整个金融系统。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当一些重要的企业陷入濒临破产的境地时,美国政府可能考虑国有化这个选择。以美国政府与花旗达成的股权转换协议为例,政府对银行进行部分国有可以防止企业破产对金融系统造成系统性破坏,而对于银行债权人和储户来讲,国有化也有助于保护他们的利益。 在金融危机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一直捍卫自由市场经济的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首次表示,国有化可能是美国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选择。 反方:国有化并非灵丹妙药 尽管各界国有化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是奥巴马政府对于国有化仍有不少顾忌。 前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主席威廉·艾萨克曾经参与过美国银行国有化,他以其亲身经验告诉美国公众,国有化并非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而且瑞典政府的国有化经验在美国很难适用。 艾萨克曾经在1981年到1985年担任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主席。在他任上,美国政府对当时的美国第七大银行大陆伊利诺伊银行和信托公司实施国有,艾萨克是这一事件的直接参与者。但是,艾萨克认为,目前美国前10大银行拥有美国全国银行资产的2/3,任何一家银行与大陆伊利诺伊银行相比规模都要大出许多,其问题也更加复杂。 首先,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滞胀的风险正在加大,对银行实施国有化只会让目前的情况更加复杂。如果政府对一家主要银行实施国有化,市场的卖空力量以及其他投机资金会沽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