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国家政策 政策利好扩展装备制造业投资机遇



  文/ 本刊记者 崔人元

  2009年2月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称《规划》)以来,不断传来装备制造业数十、百亿元的大投资项目新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邢国均对《中国投资》说:“《规划》将是国务院继2006年《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下称‘8号文件’)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又一重要政策。《规划》在指导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中贯穿着科学发展观,具有既要解决当前问题又重视长远发展的辩证思维和战略眼光,体现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的要求,既延续和重申了‘8号文件’中的重要方略,又与时俱进,因应形势,广纳业界建言而提出重要的‘新政’。从《规划》给装备制造业带来的利好看,它必然会给装备制造业带来很多重大的投资机遇。装备制造业近日的大投资项目,反映了装备制造业企业抓住机遇求发展的信心”。

  记者采访发现,《规划》中的新亮点受到装备制造业人士的普遍欢迎,大家对突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困难,做强做大中国装备制造业充满信心和激情,表示要抓住《规划》带来的重大投资机遇。   

  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

  是刺激投资的最大亮点

  大力推进技术装备自主化,是这份《规划》中最大的亮点。《规划》中提出 “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有针对性地实现重点产品国内制造”“结合大产业的重点项目,推进装备自主化”“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鼓励科研院所走进企业,支持企业培养壮大研发队伍”,这些都让国内装备制造业感到振奋。

  上海电气集团副总裁、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总裁郑建华对《中国投资》表示:“《规划》大力推动技术装备自主化,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装备制造业自主化目前最主要的难题,还在于市场培育。我觉得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是《规划》中最令人感到鼓舞的一条。”中国装备制造业虽然在整体上和某些领域里跟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但这并不是要命的差距,而且国内企业在某些领域已具备了研制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技术装备的能力,但由于很多工程项目主管方偏爱用国外企业的产品、国产首台(套)装备没有人愿意用而难以进入市场。

  东方电气集团董事长王计对《中国投资》说:“依托重大工程项目推进自主化是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政府鼓励和促成使用国产重大技术装备,有利于快速提升中国企业重大技术装备制造水平,培育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像我们通过参与岭澳核电站的装备制造,现在已经能自主制造二代改进型核电站的主要装备了”。

  据统计数据,中国近年来购置装备的固定资产投资中50%以上依赖进口,像光纤制造、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石油化工、轿车工业、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等装备,绝大部分市场被外国企业的产品占有,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品每年的外贸逆差数以百亿美元计。这种情况除了前述国产首台(套)装备的问题外,也跟我们的产品更新换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关。

  国家应当提高一些大型项目和重点工程的国产化率,加大对一些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扶持力度,以企业为主体推进自主创新。《规划》提出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为自主装备进入重大工程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断提升和进步。这个机制,非常必要,也很有意义。从眼前说,随着国家万亿投资计划的推进,大批重大工程项目陆续开工,也需要大批重大技术装备,首选国产装备可以帮助国内装备制造企业早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也可以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

  邢国均对《中国投资》说:“清朝搞洋务运动的李鸿章、左宗棠们都知道装备工业在国家经济和安全上具有战略性意义。重大技术装备不能自主、依靠外国,是难成强大之国的。从国际经验看,我们还要考虑通过立法形式来加强使用国产装备和推进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化,建立优先使用国产装备的长效机制。欧美日韩都有促进使用国产装备的法律。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必然推动对技术创新的投资,从而也推动产品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还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相契合”。

  

  关键零部件将成重点投资领域

  “关键零部件和材料一直是制约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瓶颈之一”,机械工业联合会装备工业问题专家邵振伟对《中国投资》指出,国内装备制造业长期以来都是“强整机、弱部件”,以工程机械行业为例,在整机方面国内企业已做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但在关键的零部件如发动机、液压件方面还要大量进口,结果受制于人,约70%的行业利润被进口零部件吃掉了;从数量上看,中国早已是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第一大钢铁使用国和第一大钢铁出口国,但是国内装备制造业用的许多钢铁材料必须高价从国外进口,国内钢铁企业不愿投资研制适于重大技术装备所需材料,因为给房地产业生产钢筋投资少赚钱快。

  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在《规划》中第一次被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规划》还建议政府部门出面支持、引导装备制造业突破基础零部件的研发薄弱环节,主机企业与配套件企业组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资产重组或并购组建数家大型基础零部件企业集团等。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对《中国投资》说:“我们需要的很多基础零部件是从竞争对手那里买来的,长期这样可不是办法。这次《规划》切合实际地提出自主发展基础零部件,抓住了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国家对发展基础零部件的具体扶持政策需要实施细则来明确”。

  国内基础零部件生产领域长期存在着散乱差的问题,企业非常小,非常多,大都是低水平重复,技术水平都不高,所以整个零部件行业实力不强,国外零部件乘虚而入。“如果国家能对某些重点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进行立项支持,相信会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也能逐步解决制约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关键零部件瓶颈问题”,瓦轴集团董事长王路顺利对《中国投资》说。瓦轴集团是国内领先、具有国际水平的轴承制造企业;而在瓦轴集团周围就有数百家轴承制造小企业。在轴承、液压件等行业,都曾出现过国家对某项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后国内相关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的情况。邵振伟认为,“关键零部件和重要材料将成为今后的一个重点投资领域”。

  

  骨干企业联合重组打开投资新空间

  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说起来盘子很大,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并不多。以国内机械行业为例,行业市场集中度低,业务条块分割严重(军工企业尤甚),由于地方保护和投资冲动导致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研发投入不足和高端产品自主化程度低,虽然国内企业每年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但要找到能与此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相当的大企业却不容易。国外装备制造业巨头如西门子、阿尔斯通、三菱、通用电气等都是跨国公司,都具备总承包、集成和研发制造等综合服务能力,国内大多数装备制造企业还以制造加工为主,甚至还有以简单组装为生的。

  《规划》“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发展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为国内装备制造企业打开了新空间,对整个装备制造业是个长期利好。如果政府协调推进行业联合重组,对构建世界级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又好又快做大做强中国装备制造业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在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的产业链竞争观点看来,“这种大型企业集团将更多地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位置,在产业链竞争中更有实力”。

  “中国经济的成长关键在于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亚洲制造业协会秘书长罗军对《中国投资》表示,“中国制造业现在已经到了消化吸收进行再创新的阶段,中国制造业的重点将进一步向装备制造业和高新科技领域转移,将从过去片面注重制造环节向研发与制造相结合的战略转变。中国在未来10年内将出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对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中国制造业来讲,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中国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将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进程,促进有实力的企业加快全球并购,将在技术、品牌、市场方面获得更多先机”。

  沈阳铁西区副区长董峰博士对《中国投资》说,《规划》的措施将有利于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一些富特色和有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将快速崛起。铁西区正在按《规划》要求,大力调整和振兴装备制造业,在考虑增加对装备制造业的投资。“随着《规划》的落实,中国将崛起一批管理水平较高、综合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企业。沈阳机床集团正在为做大做强中国机床装备产业努力”,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对《中国投资》表示,“中国装备制造行业近几年发展较快,但绝不是暴利行业,很需要国家对龙头企业在兼并重组时的政策和金融支持。现在这个时候进行并购,能以较低价格拿到优质资产,还可掌握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渠道,但实际做出并购行动的还很少,因为大家担心‘买得起,养不起’。”

  

  对现代制造服务业和信息化的

  投资要加强

  “与‘8号文件’相比,《规划》的目标更集中,重点更突出,任务更明确,措施更有针对性。其中提到的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新增长点和重要发展方向,它的附加价值相当高。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不够,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升级产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薄弱环节。中国制造业要形成完整、系统、自主的综合竞争力,必须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对现代制造服务业的投资要增加”。邵振伟对《中国投资》说。

  世界制造业近十几年来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成为一种革命性趋势,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增长最快的行业,以现代制造服务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模式,在当今制造业发达的国家中已占到服务业领域总额的50%以上,成为引领制造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制造业越发达,要求生产性服务业越发达。现代制造企业因应市场和用户需求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产品的内涵已经从单一的实物,扩展到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国际装备制造业巨头如IBM、GE都已在现代制造服务业上处于领先地位,国内企业也有沈阳机床集团要做金属切削专家、生产盾构机的上海隧道股份要做隧道解决方案供应商等先行者,但我们的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还不能满足制造业的发展需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方式呈现虚拟化、网络化的趋势。《规划》中没有提到信息技术,但现代装备制造业可说是处处离不开信息技术,现代技术装备无不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现代技术装备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最重要的载体。现在的重大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中自动化、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调整振兴装备制造业必须重视信息化”。邵振伟强调,“不要因为这次另外有电子信息产业和船舶工业的规划,就忽视了装备制造业中的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业这个词语有时容易致人误解,从产业内涵和外延看,装备工业可能是更科学的叫法,船舶、电子设备也是装备,许多电脑软件也是重大技术装备——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不是微软,而是美国军用装备工业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装备制造业中制造装备的装备(像数控机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单元和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及电子制造设备等),重要的机械和电子基础件(像先进的液压、气动、微电子与电力器件、仪器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民用、军用生产所需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哪个也离不开信息技术。所以,在信息化上要加大投资”。

 装备制造业国家政策 政策利好扩展装备制造业投资机遇
  北京毕普创新科技公司执行总裁曾令卫对《中国投资》表示,调整和振兴装备制造业为信息技术企业提供了机会,因为装备制造业的企业管理、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都离不开信息化手段,信息技术能大大提高企业的效益和效率,能大幅度增加装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价值。比如,企业跨国跨地经营发展,异地协同管理、设计、生产和营销等会产生对管理软件的需求,装备数控化、自动化会产生对嵌入式软件的需求,ERP、PDM/PLM、CAE、CAD、CAPP、CRM甚至GIS系统,各种应用软件,在装备制造业领域会有更大用武之地。“信息化是个要落到实处的系统工程,也要进行调整和升级,不是买了几台电脑办公和建立了网站就叫信息化了”,曾令卫说,“从我们公司给一些装备制造企业做的信息化案子来看,装备制造业如果成功采用信息技术,确实是如虎添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0535.html

更多阅读

新能源汽车概念股票龙头一览 国家政策导向性行业

新能源汽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脱离了汽车产业本身的局限,所有迹象都显示这将是基于低碳经济的一场技术革命。基于对已有政策信息的脉络整理,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低碳经济”最重要着力点和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新增长点的格局已逐

《当前国家学前教育政策解读》 国家政策解读

6月17日我们认真 聆听了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杨宁教授“当前国家学前教育政策解读”的报告,他从国家学前教育新政策出台的背景,讲到90年代中期以来改革开放前半段学前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学前教育新政策的内涵和亮点、国家学前教育

产业转型升级国家政策 升级服务政策 车企的另一次倒逼

     距离《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 )正式实施日期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众车企已纷纷开始表决心,提前宣布开始实行“三包”政策。  众所周知,“三包”规定将对整个汽车产业链产生巨大的影

声明:《装备制造业国家政策 政策利好扩展装备制造业投资机遇》为网友守卟住德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