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第一次正式形成了世界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为基础的国际性货币体系,由于当时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突出地位,所以该体系实际上是一个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英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支配地位。
投资者报(记者李剑)
金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演变为一种金汇兑本位制或黄金本位制,形成了一种不受单一货币统治的货币体系,但这种在狭小的黄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过渡性的脆弱的国际货币制度,在1929~1933年那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暴风雨袭击下,显得不堪一击,终至土崩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在战争期间遭受了巨大创伤,经济实力大为下降,而美国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这为建立美元在全世界的霸主地位创造了必要条件。 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联合与联盟国家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建立起了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国际储备中心货币的新型的国际货币制度,从而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并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投资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但这种以一国货币作为最主要国际储备资产的体系有一种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国以外的成员国必须依靠美国国际收支持续保持逆差,不断输出美元来增加它们的国际清偿能力(即国际储备) ,这势必会危及美元信用从而动摇美元作为最主要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反之,美国若要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则其他成员国国际储备增长又成问题,从而会发生国际清偿能力不足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与经济的增长。 美元实际上处于两难境地。这一问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被著名的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R.Triffin) 所提出,成为著名的“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 ”;他并且据此预言布雷顿森林体系会由于这一内在矛盾而必然走向崩溃,这已为后来的事实所证明。 “特里芬难题”的本质含义概括起来就是:国际清偿能力的需求,不可能长久地依靠国际货币的逆差输出来满足。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仍以由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储备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特征的牙买加体系开始建立。由于该体系实现了国际储备多元化,美元已不是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清算及支付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 但这一体系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这种多元储备制,不论其币种和内部结构如何变化,但国际清偿力的需求仍要靠这些国家货币的逆差输出来满足,实质上是没有变化的。所以说,多元储备体系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特里芬难题”,因而也终将逃脱不了崩溃的命运。 “特里芬难题”告诫我们:依靠主权国家货币来充当国际清偿能力的货币体系必然会陷入“特里芬难题”而走向崩溃。不论这种货币能否兑换黄金, 不论是哪一国货币,不论是一国货币还是几国货币,也不论是以一国货币为主还是平均的几国货币,其实质道理是一样的,因而其结果也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