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交所:后危机时代的金融中心?



 在去年金融风暴的阴影之下,伦敦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伦交所”)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和增股筹资额创新高。2008年在该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通过首次发行新股和增发新股的方式,共计筹资630亿英镑(1英镑约合1.4667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伦交所集团股票交易总量上涨,2008年该集团的股票交易总量达2.63亿股,比2007年上涨25%。

     根据伦敦证交所统计,2008年共有73家公司在该交易所的主板市场、特别基金市场、专业证券板和另类投资市场首次公开上市,而今年在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首次公开上市的公司仅有13家。金融风暴之下,伦交所所受到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日前,《中国科技财富》记者在伦交所北京代表处采访了首席代表姜楠女士。姜楠告诉记者:“伦交所的特点是机构化程度高和国际化程度高。这种特性决定了它的稳定性。”她分析,机构投资者多就会导致一级市场的定价比较准确,股价波动性比小。另一方面再融资比较容易,机构投资者一旦认同这个公司的话,普遍会长期持有。国际化程度高保证了资金及优质企业的来源。

     伦交所是全球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主要证券交易所,与世界上其他主要证券交易所相比,伦交所在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要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使之成为吸引海外企业上市融资最为成功、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证券交易所之一。伦敦市场了解国际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对国际企业抱着欢迎和友好的态度,采取多种措施满足国际企业多层次、多类型的融资需要。

     伦敦的金融市场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且最具全球视野的金融市场。伦交所繁荣的市场帮助伦敦成为全球的金融中心及企业融资和提升形象的理想之地。伦敦的中心时区优势、世界级的公司治理标准和丰富的资本是其之所以吸引全球众多投资者和企业的原因。

     过去的一年是资本市场充满挑战性的一年,次贷问题及其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起了非常多的关注。但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全球金融形势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环境下,伦交所的市场交易仍然表现得活力十足,并继续吸引来自全世界的公司来我们市场进行融资,使我们上市公司的地域分布更加趋于多样化。今年,我们迎来了在伦交所上市的第一家墨西哥上市公司,第一家科威特上市公司,以及第一家蒙古上市公司。虽然今年总体的IPO 发行步伐相对去年放缓,但伦交所在海外公司IPO 方面依然表现强劲,08年共有73家企业IPO。

     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其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动荡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散和渗透,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金融体系正在发生巨变,美国的地位正逐渐削弱,世界金融版图也将因此发生很大变化。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新兴国家今后的金融体系发展趋势可能更加向以伦敦为中心的欧洲靠拢。事实上,纵观伦交所的发展历史和在吸引海外公司上市融资方面多年来的出色业绩,这个趋势其实早已经开始,而近期在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使得这一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某种程度上说,纽约金融市场依托的更多的是近年来发展缓慢的美国国内经济,而伦敦依托的则是蓬勃的全球经济,尤其是以中国、俄罗斯、印度、拉丁美洲、海湾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力量。

     目前,在伦交所上市交易的公司中海外公司占融资额和交易量的接近一半。姜楠介绍,一般地说,非常概念性的东西,没有基本面、现金流的公司很难拿到纳斯达克的市盈率。但是,上市之后会一路扶持企业发展,成熟的企业越来越体会到这种市场的好处。她总结在吸引海外公司上市方面,伦交所有以下的优势:

     首先,在公司治理方面,事实证明英国以原则为基础的监管体系优于美国以条例为基础的监管体系。这个监管体系确保了上市公司在透明度、信息披露、公司治理方面达到最高水平,同时对于公司而言灵活实用,而且效果卓越,成本远低于萨班斯法案的合规成本。

     其次,伦交所为海外企业的上市融资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在上市融资方面,伦交所为海外公司提供了多种上市和融资的途径,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来自不同国家、从事不同行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海外企业的需要。在监管方面,伦交所对于海外上市企业采取了灵活的“遵守或解释(“Comply orExplain”)的原则,帮助海外企业更容易地满足在英国上市的监管要求。

     再者,伦敦与纽约相比,伦敦的国际化程度更高,英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国际金融中心。英国的基金有一半的投资是在海外,而美国只有12%。在英国上市的海外企业将面对的是具有国际知识和全球视野的庞大专业投资人群体,他们管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投资于海外企业的投资资金。

     此外,伦交所还有一大特点是,公司上市时可以选择19种货币中的任何一种作为交易货币,包括欧元、英镑、美元、日元、澳元及港元等等。例如,在伦交所主板上市的中国国航、江西铜业等中国企业在伦交所是用港元交易的。

     当然对于企业来说,低融资成本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据伦交所和伦敦金融城共同委托Oxera 咨询公司对发行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行了调研。调研涵盖了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中的股票和债券发行:伦交所,纽交所,德交所及纳斯达克交易所。调研结果表明,在首次募集(IPO)及以后的阶段中,伦交所的融资成本比调研涵盖的其他交易所的都低。伦敦市场IPO 发行费用约占融资额的3-5%,而美国市场这一比例达到7%以上,远高于伦敦。

     最后,伦交所的行业优势。企业选择上市地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交易所在自身所处行业内是否具有优势,具体体现为交易所同行业企业上市的数量和规模、当地市场投资人对这一行业的了解和接受程度,以及当地是否有强大的专门研究这一行业的分析师团队等因素。这些因素将决定公司的价值在上市发行过程中和上市后能否得以充分挖掘和体现。伦交所在石油天然气、金融机构、清洁能源、消费品、零售、制造业、房地产业、自然资源等行业具有全球领先优势。

 伦交所:后危机时代的金融中心?
     近年来,吸引了大量中国企业到AIM上市,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去年9月1日佳尔华控股(代码JWY)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未能如期找到新保荐人,其股票将自10月1日起停止交易。

     姜楠评价:“AIM在中国的发展由一个从不知道到盲目的过程。这种盲目不仅是指企业也指保荐人,和做这些项目的财务顾问公司。现在大家都回归理性。从我们来讲,从去年3月开始就跟AIM上市公司去做这个工作。让他们了解海外上市和AIM上市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通过面对面交谈,发现甚至已经上市两年的企业好像茅塞顿开,突然听到很多东西一样。诸如上市交易机制是怎样的,作为一家海外上市公司应该怎么做。在一定程度上来完善我们过去的工作。”与此同时,也帮企业牵线搭桥,介绍很多投资人。2008年10月6日,伦交所举办“中国投资者日”让已经上市的企业在伦敦去面见投资人。这是交易所开创性的事情。现在正筹备第二届“中国投资者日”活动,这次可能在中国办,让已上市企业和准备上市的企业更多地了解AIM。

     针对有企业反映,在伦交所上市交给伦交所本身的费用并不高,但其中介费用昂贵。姜楠认为,成本高低是相对的,相对于融资额。跟上市融资额的一个比例,伦交所根据相对值来说是有吸引力的。须支付律师、会计师、投行等固定费用,有的还涉及到财经公关费用。有的企业面临的是绝对值的问题,上市时不太理想,绝对值还是比较大。这与企业的规模有关系,虽然AIM是没有门槛的,但是企业本身还是有自己的规模。交易所对AIM并没有设什么框框,而是把这个事情交给保荐人,也就是说,直接将融资方与投资方放到一起来做,中间的保荐人来做这个桥梁。对AIM了解不深的企业,会把这个事看得很简单,但它毕竟也是一个海外上市,不能把AIM上市商业化之后所涉及到的一些事情,自己把它简化了,就会有问题。

     姜楠指出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对于上市之后要做的工作准备不足。之前是非公众公司,只卖产品就好了;上市后要卖公司,有的企业财经公关做得不到位、不得当。有的企业上市之前找国内财务顾问公司来做,上市后还是这些公司甚至是个人来做,起不到与国外投资者沟通的效果。由于投资者沟通有一定的问题,这就会给企业再融资带来问题。事实上,在AIM上市跟主板的上市公司是一样的。另一方面,就是跟保荐人做得不到位。上市后有些保荐人对企业的指导和帮助都不够,包括帮助企业在二级市场吸引更多的做市商,推广企业,写年度报告。加上经济形势恶化,使有些企业基本面发生变化,保荐人可能就会放弃它。

     事实上,伦交所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提供多种市场和上市路径选择的交易所。除了AIM外,伦交所还有三个市场可供公司选择:主板市场、专业证券市场和专业基金市场。主板市场是面向大型成熟企业的市场;专业证券市场为企业通过向机构投资者发行诸如债券、存托凭证等专业证券融资提供渠道;专业基金市场则是为专业化的、以机构为目标投资者的基金而设立的市场。

     无论在交易所的哪个市场上市,公司都将享受到其他融资方式无法带来的一系列益处。在一个公共资本市场上市是满足企业持续大量的融资需求的唯一方式,同时也能帮助提升企业形象并增强企业股票的流动性。这些都是支持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必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国一级市场里还有两种非IPO上市,介绍上市和叫配送上市。介绍上市也就是不融资上市,配送上市是定向融资上市。在08年65%公司选择这个非IPO上市。姜楠说,国内很多企业认为,要成为公众公司就只能IPO。在熊市上可以选择非IPO方式上市,融资可以在后面弥补。中国有一个现实就是,上市之前拿不到银行贷款,但是上市后能贷到钱。因为资本从来都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的事。她建议,中小企业能拿到的钱就赶紧拿,不要想得太完美。企业上市还是坚定地走下去,上市以后路就会宽广一些。

     姜楠提醒企业,虽然伦交所不以规模来衡量企业,没有利润的要求,但是要求预测现金流。这体现了伦敦的一个特点,未来的现金流的保证,这是一个确实的东西。

     伦交所作为世界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证券交易所,共有超过700 家海外上市公司,这些海外公司来自于70多个国家,总市值近7万亿美元,占伦交所上市企业总市值的一半以上。

     全球公司治理调查显示,英国的公司治理水平一直在全球名列前茅。对公司而言,上市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融资,还是对公司资质的认证,公司能够在英国上市,证明该公司符合了全球领先标准;而且,英国是进入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洲的门户,对于企业的市场开拓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AIM(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是伦交所专为中小型成长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全球性资本市场,AIM在中国最为引人注意。由于AIM对于最小融资规模、营业记录和盈利水平等都没有硬性要求,而是采取保荐人制度,即企业的上市资质、材料准备都要经过交易所认可的保荐人审阅,只要保荐人认为可以上市,该企业就能够上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0762.html

更多阅读

专栏: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品牌战略

专栏: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品牌战略文/张 军在当下的中国市场,有两个经典的小故事:家长在马路边领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儿童,指着路边停放的汽车说:“这是什么车?这叫奔驰。那个呢,是宝马。”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市场化,品牌意识在中国早已深入人心

小事业大成就:后危机时代的创业与创新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该如何走?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创业团队如何创新与持续发展? 2010年1月9日,第十一届北京大学光华新年论坛围绕“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主题,邀请众位企业家与学者展开讨论。 “现在对投资者和创业者来说反而是更

樊纲:后危机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7月3日,2009中国经济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发表主题演讲,认为虽然美、日、欧三大经济体还将经历两三年经济低迷,但这次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人类成

危机与机会 第8节: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目录(6)

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①为什么要到马克思那里寻找金融危机的答案?/159  ②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来理解这次金融危机?/160  ③如何将1929~1933年金融危机与这次金融危机进行比较?/163  ④本次金融危机的前景

危机与机会 第7节: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目录(5)

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①改革开放30年,我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125  ②怎样看待飞升的房价与摇摆的工资?/126  ③这次危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127  ④如何打破经济增长魔咒?/129  第十三章 如何从民生角度

声明:《伦交所:后危机时代的金融中心?》为网友青衣沽酒醉风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