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的 《幸福的决定因素》第一章少数人的力量



我们对以下的情景大概都不陌生:

你是公司招聘委员会的成员,你们正在开会讨论一项重要人事议案—— 是否聘请一位意欲从另一家公司跳槽的销售明星。这位明星是公司的一个副总推荐的,但最后是否聘用则需要通过招聘委员会的表决。你个人曾经从其他渠道了解过该“明星”在那家公司的表现和声誉,发现此人在原公司口碑并不理想,所以心里有点打鼓。但你发现从其他成员的发言来看,大家对聘用该“明星”的热情都比较高,至今还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你是选择直言,还是保持沉默?

其实,早在五十多年前,心理学家就做过类似的实验,研究个体在群体之中的行为表现。最经典的要算美国心理学家阿西(S.Asch, 1951)的研究了。阿西的基本假设是,美国社会是一个以个体主义为导向的社会,文化中强调的是个体的独立精神,亦即不轻易受他人影响,而坚持自己的主张和个性的精神。因此,如果让一个普通人与一群陌生人坐在一起,共同面对一个简单的任务,这些人彼此应该会给出独立的、正确的答案。为了检验这个假设,他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线条长度判断的任务。他先让被试看一张图,上面画了一条线段,然后,再展示一张图,上面画了三条长短不一的线段。被试的任务是,判断第二张图中的哪一条线段与第一张图中的那条线段具有相同的长度。经过反复的实验,阿西发现了一个令他吃惊的结果,那就是:虽然有四分之一的被试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坚持自己的正确答案;但是,居然有四分之三的被试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起码会随波逐流一次,给出错误的答案。

如果我用这个实验的结果来预测你在会议上的行为,大概十有八九你会选择沉默。这种从众行为在中国这个强调群体和谐的社会中,尤其是面对一群你所熟悉的同事时发生的概率通常比美国人更高,这个结果本身不足为奇。但是有意思的是,阿西在进一步对从众现象的边界条件,特别是“众口一词”的效应进行探索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相当出人意料的结果。

所谓“众口一词”效应,指的是在你发言之前有多少人表述了彼此相似、但与你的观点相左的意见。如果在你发言之前,所有的人都作了如此表述,那么,你改变初衷的可能性就会相当大,即“众口一词”效应。阿西在后来的实验中,系统地改变了这些给出错误答案的成员人数,从一个、两个、三个,一直到十四个。结果发现,在所有的成员之中,只要有一个人表达不同的意见,其他人从众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这甚至发生在有十三个成员都众口一词,而只有一个成员没有附和的情况之下!更有意思的是,这一个成员即使不发表反对意见,而是保持沉默、一言不发,其效果也同样显著。阿西之后的研究者也重复发现了同样的实验结果。与此同时,他们发现,“持不同意见者”的表态能够冲击甚至毁掉大多数人所建立的共识,而对后来的人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起到极大的鼓励作用。由此显示了与从众正好相对立的效应,即“一个人的力量”。

美国电影中有一部非常经典的《十二个愤怒的人》(Twelve Angry Men)讲的就是一个认为被告无罪的陪审团成员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说服另外十一个一致认为被告有罪的陪审团成员的故事,那个扮演“少数分子”的演员是著名的亨利8226;方达(简8226;方达的父亲)。该影片在2007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作为“国宝电影”收藏。而从历史的真实事件来看,其实也不乏少数人影响多数人的案例。比如,伽利略、达尔文、马克思、爱因斯坦等曾经都属于“少数人”,但正因为他们的敢言,才使他们的思想改变了多数人对事物的认知,后来终于变成主流的声音,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少数人的力量不容低估。

因此,当我们发现自己是“少数人”的时候,大可不必太过紧张害怕。也许在你颤声说出你的“少数者声音”之时,却给了你后面的人更多的勇气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切记的是,你的举动不只被他人影响,也可以影响他人。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影响与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影响应该是对称的,而不是一边倒的,这是一个“双向过程”。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少数人的声音能够真正被多数人“听见”并得到重视呢?研究表明,有两条非常关键:①少数者表达的意见存在很高的内部一致性(consistency)。比方说,你觉得公司高管层对市场分析过于乐观,没有看到很多潜在的问题,而你看见了。你在第一次开会的时候提出你的疑义,其他所有人都觉得你过于悲观,与他们的视角相距甚远,因此不予理会。在第二次、第三次开会的时候你又提出同样的质疑,并予以更多的佐证,这时别人再不理睬你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小,因为你的观点一致性很强。反之,如果你发现第一次大家对你提出的问题完全不予理会,于是,在第二次、第三次开会的时候,你又提出新的意见,那么,你能够影响他们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因为你的观点的一致性不强。②少数者的姿态不能够太显固执(rigid)。比如,你在开会时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意见,认为公司高管对市场分析过于乐观,但别人当即对你提出的异议作出了应答,并解释了为什么他们觉得你是过于悲观的原因。如果这时候你还表示出对他们的解释完全不能听取,仍旧“固执己见”的话,那么,你的意见对他们的影响程度就会相当有限。反之,如果你能够客观承认他们的分析,但同时又强调你的立场的合理性的话,你对他们的影响就会增加。

另外一个更有意思的研究结果是,从众现象虽然经常发生,却并不意味着从众的个体真正从内心接受众人的观点。在多数情况下,个体只是为了“合群”,为了被别人接受。因此,一旦这种社会压力去除或者不存在,人们就会重新回到自己原有的立场。而在少数人影响多数人的过程中,情形则恰恰相反。少数人本来“势单力薄”,即使多数人中有人同意他们的观点,迫于“压力”,也常常不敢表达,以便划清自己与他们的界限。但是,少数人的观点却常常会挑战多数人的想法,使他们在头脑中激起思考的涟漪,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思考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但一旦思考的结果使他们看到“少数意见”的合理性,他们反而更可能从内心深处接受“异端邪说”,而产生内心的认同。

少数人的力量,就是如此。(2008年4月于美国西雅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0916.html

更多阅读

炒股心理学比技术重要 《炒股就是炒心理》第一章

系列专题:《炒股就是炒心理》第一章第一章透视自己:我为什么会这样投资第一节态度决定投资行为在股票投资中,投资者的投资态度直接决定了投资行为方式,对投资成败自然产生了重大影响。态度与投资心理和投资行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生化危机6艾达第一章 《增长与危机管理》第一章

系列专题:《增长与危机管理》第一章   成长的障碍是该采取行动的时候了,但是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呢?——弗朗茨·哈尔德,德国陆军参谋部总参谋长(1938—1942年)恭喜你!从激动人心的初创岁月中存活下来不是件易事。在起始阶段,尤其是第一年,

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幸福的决定因素》第一章学术正直

我们听说过美国的“安然(Enron)”和“世界电信(WorldCom)”事件,我们也听说过中国的上海社保基金和宠物食品的丑闻。我们期望学术的世界与企业不同,因为大学是象牙塔,它是纯粹的,而且应该为道德和伦理操守树立最高水平的榜样。因此,当我

声明:《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的 《幸福的决定因素》第一章少数人的力量》为网友已沾不起高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