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十字路口 十字路口的英特尔



面对新的现实和新的趋势,英特尔将如何出拳?

欧德宁的经历很曲折。他卖过热狗,当过伙计,拔过猪毛,搞过营销,干过财务8943;8943;在掌管英特尔3年之后,命运又和他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今年1月英特尔宣布,2008年第4季度利润暴跌90%。这也是20年来该公司发生的首次季度性下降。

在个人电脑芯片行业纵横驰骋多年的英特尔觉得有点冷了。

欧德宁觉得有点冷了。

博锐管理在线|www.aihuau.com|

商业模式微调

被誉为营销奇才的欧德宁激情不灭。在技术行业的凛凛寒风中,他燃起了一堆火。

2月10日,欧德宁在美国华盛顿发表演讲时宣布,英特尔计划未来2年内投资70亿美元对其美国工厂进行升级改造,使这些工厂能够利用新的32纳米生产工艺生产芯片。英特尔发出的信号似乎有些令人困惑,因为就在1月21日,它还表示打算关闭在美国的2座工厂及在亚洲的2座封装测试厂,并裁员6000人,目的是削减成本。

在一些分析师看来,所有这些都表明,英特尔已走到十字路口,不得不进行艰难抉择。

作为英特尔核心业务的个人电脑芯片利润率正在不断下降。分析师们预期,今年第1季度该公司的利润率可能会由53%下滑至40%左右,其部分原因在于英特尔进入了低利润率的上网笔记本。为了提振需求,英特尔又不得不下调其处理器价格(最大幅度达45%)。面对这种情况,英特尔不得不设法控制成本,以遏制利润率快速下滑。

英特尔的难题是,在削减成本的同时如何保持它在生产方面的优势?从长远来看,投巨资对生产进行升级改造无疑是必要的,但在利润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其负担也显而易见。英特尔的死对头AMD因不堪重负已经剥离了生产业务。这无形中增强了AMD抗英特尔“价格打击”的能力,甚至形成性价比优势。这对英特尔显然非常不利。当然,英特尔仍坐拥丰富的现金,其市场份额也远高于AMD。

目前看来,英特尔仍无意效仿AMD,不过它也进行了策略性的调整。

3月3日,英特尔与台积电公司宣布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就技术平台、基础知识产权及SoC系统单芯片技术进行合作。根据该备忘录,英特尔将向台积电开放其Atom处理器的核心技术。这意味,未来台积电很可能会代工生产Atom处理器。有分析师表示,这是英特尔的重大战略转变,因为向来重生产的英特尔此前从未在其战略性产品生命周期之初引入合作伙伴进行生产。

英特尔此举虽无奈却不乏明智。由于芯片厂的建造、升级和运营耗资巨大,因此要求产品必须能创造相对较高的利润,才能弥补由此产生的巨大成本。英特尔的普通芯片均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如果用这些工厂来生产低价芯片,英特尔的利润率将很难得到保证,而Atom就是一款低价芯片,如果由自己生产,英特尔将难以承受成本重压。

 爱情的十字路口 十字路口的英特尔
与英特尔不同的是,台积电擅长低利润率生存。在最近的一个季度,台积电的毛利润率仅为31.3%,比英特尔约低23%。如果英特尔的毛利润率降到台积电的水平,它就可能会陷入亏损。此外,由于Atom这样的产品需求波动可能会很大,不确定性很强,外包给台积电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英特尔的风险,并借台电积之力,将新市场的竞争者扼杀在萌芽之中。

尽管商业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但自欧德宁上任后英特尔的战略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2006年AMD出人意料地暂领风骚之后,英特尔迅速做出反应,制订了一项新战略,即“嘀嗒”战略。根据这项战略,奇数年被称为“嘀年”,偶数年被称为“嗒年”。在“嘀年”,英特尔侧重于收缩,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显著降低成本,使它在产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仍能盈利。在“嗒年”,英特尔将采取扩张战略,推出全新的处理器微架构,使其新平台功能更强大,能效比更大。该战略使英特尔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市场的变化。

多元化路上的荆棘

在某种意义上,削减成本实乃消极之举,虽有助于维持现状,却无法直接推动业绩的持续增长。近年来,英特尔一直努力实现业务的多元化,以应对主业成熟所带来的挑战。但是,迄今为止,其多元化道路走得并没有预期的那么顺利。

2008年10月,英特尔发布了其电视中央芯片。其媒体处理器CE 3100可以使电视具备完全浏览互联网的功能。不过,到目前为止,在个人电脑芯片领域,呼风唤雨的英特尔打出的这一拳却如同落到了棉花上,包括索尼和夏普等在内的众电视机厂商并没有做出积极响应。

这已不是英特尔多元化努力所遭遇的第一次挫折。

欧德宁的前任贝瑞特曾试图通过多样化战略保持英特尔的高速增长。贝瑞特曾经在网络泡沫高峰期投入数十亿美元发展新业务,涉及的领域包括手机芯片、数码相机和其他电脑外设等,其中仅1999年和2000年2年间,英特尔就投入87亿美元进行28项收购。今天看来,收效并不明显。最大的挫折莫过于XScale通信芯片。

90年代末,英特尔指控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侵犯专利。后来,两家公司和解,英特尔从中获得一项技术,并以此为依托开发出了XScale芯片产品线,进入手持设备芯片市场。XScale被用在诸多产品上,包括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

贝瑞特当时的想法是进入增长势头迅猛的手机和通信设施芯片市场,有效避免PC芯片市场饱和对其业绩造成的不利影响。然而,天不遂人愿。据一些分析师估计,英特尔通信芯片业务每年的销售总额仅在3亿美元左右,对英特尔业绩的贡献微乎其微。终于,2006年6月底,英特尔以6亿美元现金将其通信芯片业务卖给了Marvell通信公司。

贝瑞特任内英特尔在多元化方面的挫折并不表明贝瑞特没有眼光。实际上,有许多英特尔没有做成的业务其他公司都做成做大了。那么,为什么这样一家霸主却频频在新市场损兵折将呢?

从外部原因分析,一是英特尔的强大引起了其他公司的疑虑和恐惧。以其电视芯片为例。电视厂商之所以将英特尔拒之千里之外,主要是不希望英特尔主宰这一芯片市场。他们担心,一旦像电脑制造商那样采用英特尔的标准化芯片,其利润的很大一部分将被英特尔收入囊中,而电视机行业本来利润率就不高。第二个外部原因在于现有对手过于强大。英特尔所涉足的一些市场并非“蓝海”,而是充满血腥的“红海”。2005年底,英特尔与美光科技公司合资生产NAND 闪存芯片。2007年,英特尔在该业务上的营业亏损额超过了24亿美元,市场份额仅有3.2%!在该市场,三星仍是当之无愧的领袖,市场份额远远超过英特尔,达到了40.2%。3年前,英特尔成立了数字化医疗业务部。英特尔显然很看好这个市场。据美国一家市场调查公司估计,到2012年,美国仅家用护监视仪的市场就将达到25亿美元。但是,在英特尔之前,已有霍尼韦尔和飞利浦等公司捷足先登。面对这些对手,英特尔在个人电脑芯片领域的经验很难成功复制。

从内部来看,公司内的资源配置导致其核心业务对其他业务产生了抑制作用。葛鲁夫和贝瑞特任内,在英特尔的战略中,微处理器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于其他业务无法在它周围萌芽。任何员工只要从事的不是个人电脑芯片业务就会被视为二等公民。正如该公司一名前芯片设计师所言:“台式机事业部以前在公司中高人一等,我们喜欢这样。” 贝瑞特将微处理器业务比作石碳酸灌木。石碳酸灌木是一种生长在沙漠中的高大树木,会分泌出一种有毒的油,杀死在它附近生长的所有植被。

然而,在多元化的道路上,欧德宁并不想退缩。

早在2005年初,英特尔就宣布进行重大重组,新设5个事业部,即移动事业部、数字企业事业部、数字家庭事业部、数字医疗保健事业部和渠道产品事业部。大规模重组体现了计算与通信融合的特点。欧德宁试图通过改变英特尔以往计算与通信截然分开的情况,有效整合公司资源,把握住3C融合的潮流,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开拓消费电子和医疗卫生业务。

Atom处理器就反映出了英特尔这个思路。Atom处理器于2008年正式推出,目前主要用于上网笔记本,但这并非英特尔的最终目的,其意在于增长迅猛的智能手机。据预测,今年全球个人电脑销量下降幅度将超过5%,而智能手机市场增长可达32%,其诱惑力可想而知。现在,英特尔正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开拓智能手机芯片市场。

在硬件方面,英特尔准备推出手机版的Atom处理器。这种处理器主要为上网笔记本而设计,并因上网笔记本的风行而销量大增。2008年第4季度该处理器销售额增长了50%,达到3亿美元。但是,上网笔记本毕竟只是一个小市场。据Gartner公司估计,2008年第4季度上网笔记本销量仅占PC总销量的5%左右。

在软件方面,英特尔储备了一些优秀的Linux操作系统开发员。2009年3月,英特尔开发的Linux软件Moblin 2将正式推出。该软件将用于今年年中推出的新型便携式电脑MID,并免费向硬件厂商提供。英特尔此举有着深远的意义。目前,多数智能手机都使用由ARM公司设计并许可给高通、三星和得州仪器等公司生产的芯片。显然,英特尔希望这顿免费午餐能够将诸多手机厂商吸引到自己身边,并逐步构建起一个强大的生态圈,以此获得新的发展。

明争暗斗的盟友

多元化的努力重塑了英特尔的竞争蓝图。在诱人的机遇面前,英特尔要面对竞争态势改变所带来的挑战。

英特尔开发的Moblin 2软件直接与微软的Windows Mobile手机操作系统形成了竞争,使得这对铁杆盟友中间被插进了松动其关系的一刀。

自80年代个人电脑革命以来,两家公司虽也发生过多次冲突,但因互有所求,双方都努力将冲突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这也是所谓的Wintel联盟得以维持的主要原因。随着个人电脑销量下降,电脑的某些功能正在越来越多地被高级手机和其他无需Wintel的设备所取代。

尽管个人电脑仍是技术行业的中流砥柱,但据IDC公司预计,未来3年其平均增长将放慢至9%。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的销售却有望增长18%。这种转变为那些在以前做梦都不敢想超越Wintel双雄的公司创造了有利时机。苹果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其iPod和iPhone既没有使用英特尔的芯片,也没有使用微软的软件。像诺基亚这样的手机制造商以及甚至某些初创企业也都有机会扮演更有影响力的角色。

英特尔和微软都注意到了这个令其不安的趋势。以前他们“并肩战斗”,通过降价、加强营销等手段抵御了竞争威胁,并维持了高利润率。在新形势下,原来紧紧捆绑在一起的英特尔和微软开始拳脚相向。

英特尔正在大力推动能在许多小型低价电脑上运行的低功率芯片,而这些电脑有许多并不使用Windows为操作系统。它已不能无视新的现实。据悉,使用ARM芯片和Linux操作系统的产品大约只相当于Wintel产品的三分之一。如果英特尔无法缩小这个价格差距,到2012年将有50%以上的上网笔记本和移动互联网设备使用ARM芯片。微软也采取了类似行动。该公司正在试验一版新软件。这种软件可应用于使用非英特尔芯片的设备。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英特尔和微软之间的明争暗斗将会更加激烈。英特尔执行副总裁马宏升(Sean Maloney)说得更直接:“英特尔与微软的关系从来都不是排他的关系,过去几年这一点已经愈发明显”。当然,英特尔和微软仍互相依赖。英特尔控制着个人电脑芯片市场的81%,而微软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更是高达95%,双方唇齿相依。

当然,对于英特尔来说,竞争未必是坏事。在商业界,因竞争而繁荣,因缺乏竞争而衰败的例子并不罕见,英特尔亦如此。80年代IBM选择英特尔的8088 CPU时,它坚持要求英特尔将芯片设计许可给其他生产厂,以确保IBM芯片的供应至少能有两个来源。结果英特尔将其许可给了AMD,由此培养了一个“冤家”。不过,英特尔并未在竞争中落败,反而越战越勇。反之,在竞争程度相对较弱的市场,英特尔却屡遭败绩,它与惠普合作的Itanium芯片就是一个例子。

在多元化的征途上,英特尔面对的已不再只是那个“小个子”AMD的叫阵,微软、诺基亚或其他公司都会在某些市场与它遭遇并交手,而结局并不取决于英特尔目前的强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1006.html

更多阅读

英特尔:布局物联网

   2011年6月,英特尔公布了超极本愿景,希望通过一台单一设备,就各种应用,提供丰富完整、毫不妥协、令人满意且更加安全的个人计算体验。  10个月的酝酿与发展之后,在4月初举办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2012)期间,超极本开始带来全新

英特尔cpu后面的字母 后欧德宁时代的英特尔

     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安排,专攻移动通信芯片的高通市值一度超越传统PC芯片市场老大(也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厂商)英特尔的消息被报道不久,英特尔宣布其总裁兼CEO保罗·欧德宁(Paul Otellini) 已决定在明年5月的年度股东大会上退休,届

应战的g 英特尔应战云计算

    被ARM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的一众新兴公司逼迫得有些手忙脚乱的英特尔,终于有了回稳的迹象,并开启了一连串反击计划。  终端方面,以超级本为突破口,英特尔正在打出一套组合拳,包括早在去年就已经在积极酝酿的手机战略的回

英特尔i5 三人创办英特尔

 当世界进入到世纪之交,信息产业已渗透到每个角落。由格罗夫、诺宜斯、穆尔创办的英特尔公司以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领先的技术,从当时千军万马办集成电路的公司中异军突起。如今英特尔公司已控制全球90%以上的计算机微处理市场,是当今世

声明:《爱情的十字路口 十字路口的英特尔》为网友瓍膂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