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21世纪商业评论(www.21cbr.com)
“能把你带到这儿来的东西,不能把你带到那儿去。”(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这是美国畅销书作家马歇尔·戈德史密斯一本书的标题。无论对企业还是对个人,这都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提醒。成功与它的伴随物鲜花和掌声一样,总是短暂易逝的。不过,成功最可怕的特性不在于它的短暂,而在于它同时也是一种导致失败或毁灭的慢性毒素。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这句话倒过来说也是对的,但似乎很少听到人们这样说,也许是人们太在意成功了,将视线及于成功就不再移开。问题是,成功与失败一样都只是“中转站”而已。成功故事的后面,常常有更多的且通常是我们不愿去面对的故事。
过去的一年,商业世界发生了如此多的“强烈地震”,我们见识了如此多在“一夜之间”倒地的标杆。成功的企业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却各有各的失败。归纳起来,商业上的失败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小失败”,是资源和培育不足造成的失败,这样的失败顺理成章,随处可见,许多失败的中小企业属于此类;第二种是“成功的悖论”所导致的大失败,许多大企业的失败都属于这一类。外在的机会与内在的努力造就了特定的成长曲线,沿着这条成长曲线,企业大获成功,但忘记了决定成长曲线的各种变量都在悄悄发生变化,曲线由陡峭变得平缓,最后滑过抛物线的顶点,开始下滑。具有醒悟和反省机制的企业,会在抛物线滑过顶点之前及时从这条曲线抽身出来,但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对自己的成长曲线流连忘返,或者在心智模式上被这条曲线彻底裹挟,随着下滑的曲线一同下滑,最后坠入失败的深渊。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失败是我们较少留意的。虽然就结果而论,它称得上是一种大失败,但其原因往往都是一些稀松平常的“小节”。在“成功的悖论”导致的失败中,导致失败的因素曾经也是导致成功的因素,而在这一类失败中,导致失败的因素对成功从来没有起到正面作用,当然,也没有对成功起到致命的妨碍作用。这些因素看上去的无害性伴随着企业或个人的成长,当企业和个人走向成功时,它们俨然具有了不容置疑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所以这些在不成功的企业和个人身上的种种毛病、缺陷、怪癖被诌媚或自恋地视为特色和优点。正所谓“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此时,这些本来“无害”的“小节”由于承载它的主体的强大,其能量即危害性在不知不觉中得于滋生和扩散,而它们仍然被尊奉为特色和优点,对于任何制度和监控都拥有无限豁免权。这是致命的失败发生之前的冗长序幕。
戈德史密斯所列举了二十种小节。诸如争强好胜、习惯说“不”、乐于展现个人爱好、吝于赞美等等。但正是看上去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缺点,正在每时每刻地透支着领导者个人和企业的社会资本,毒化着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企业的公共关系,直到有一天,支付危机爆发,企业的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因社会资本的亏空而亏空。戈德史密斯有意把这本书写成是柯维的经典之作《高绩效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反经”,可以给这本书取另外一个书名《失败的高绩效人士的二十个恶习》。这本书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它的深刻,而在于它的细致。你也许会觉得它琐碎,但关注“琐碎”正是作者所刻意强调的。正如加拿大诗人罗伯特·塞维斯说的:“让人身心交瘁的并非眼前这座高山,而是你鞋里的那粒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