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曾著文《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小时候才华横溢的方仲永,不到二十岁就“泯然众人”了!我“伤”愚昧无知、贪图蝇头小利的方父。其关键原因在哪儿呢?在于学!学之者,觉字头,觉者,悟也。仲永天赋异禀,悟性极高,殊非常人。奈何贪图小财的方父,整日拉着仲永“环谒邑人”,“不使学”,间接地扼杀了一个英才。博锐管理在线|www.aihuau.com|俗语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道理再明白不过了──—一个人先天的条件再好,后天不琢不学不勤不练,也会成为一事无成,方仲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怎么样才能学有所成呢?海民结合自身的30余年为学经历,开《海民谈学习》栏目,与广大有缘诸君共研,欢迎朋友们不吝指正。为学,首在虚心。虚者,勿满也。虚心者,勿自满也。老子云:满则溢也。尚能盛乎?!俗语说: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咱们中国,“牛人”遍地。随便往哪儿一站,方团中央百里,必有英豪。人若自满且逞强者,非但不能有所收获,恐自保其身,亦难矣。心虚下来,就会发现,一个人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我们所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少了。试以血型观之。海民:老J,您知道自己是什么血型吗?老J:知道啊,我是B型血。海民:B型血的人都有哪些特点呢?老J:啊?……老J不知道了。孔子无师者,无常师也。孔子师天下!老子有师,师天、师地、师人、师天下!每个人都是牛人!每个人都值得我们学习!宽厚之人,吾师以养量;俭约之人,吾师以居家;

明通之人,吾师以生慧;缄默之人,吾师以存神;谦恭善下之人,吾师以亲师友;博学强识之人,吾师以广见闻。…….是以,吾《瞻天下以为师》也。《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辨弓”一事。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想唐太宗何等英明神武,尚能与“弓工”(即制弓的匠人)“聊天”,听弓工“训导”或“传道”,吾等俗人,尚不知学,知学而不知虚心,真羞煞斯人也。故欲为学以明理且成事者,必先虚其心,而后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