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2001年期间,中心承担“神舟号”系列飞船的太阳帆板驱动机构的全固体润滑谐波传动产品的攻关任务,但是该基地在1996年建设时国家计委原计划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机械工业部安排科技费用800万元并未到位,国家投资经费不足,影响到公司的技术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在关键时刻给予重要支持。资助其仪器的更新,研发以及试验台的改造、为提高用于“神舟号飞船”4号船、5号船太阳帆板驱动机构用固体润滑谐波传动减速器的传动效率做出了贡献。 在公司研制风云3号卫星,尖兵5号卫星,鑫诺星等多种航天飞行器中部分部件的时候,由于公司不属于军工序列单位,虽然承担了十几项航天及军工谐波传动研发及生产任务,由于没有军品特别费,严重影响了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创新基金及时提供资金支持其购买仪器,保证了企业顺利完成各项航天军工任务以及各项民用产品的推广作用。 卷宗四:创新基金在促进高科技企业成长,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上起到了促进作用。创新基金在企业完成重点项目的研发与商用,最终甚至走向上市的道路上起到了促进与支持作用 案例四: 60万中创信测解燃眉 北京中创信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2月注册成立于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中关村科技园区)。公司的“手持式2.5G SDH综合测试仪”项目于2000年6月获得创新基金60万元无偿资助。项目于2001年9月顺利验收合格。创新基金的支持使公司得到了快速发展。 “手持式2.5G SDH综合测试仪”验收通过后,该公司于2002年又申报了“GPRS网络信令协议分析仪”项目,并于2003年4月获得创新基金75万元贷款贴息的支持。 由于企业在所处行业的领先地位,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于2003年8月正式在中国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现注册资本为1.4亿元,净资产2.9亿元,是一家专业致力于研发、生产通信网测试测量、维护管理产品的高科技企业。 卷宗五:创新基金对扶持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民族科技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案例五: 启明星辰的难题 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中国留学生创立的、1996年在中国本土注册、拥有网络安全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提供整体安全解决方案与服务的高科技公司。 该公司拥有一支年轻而富于经验的研发队伍,现有研发人员200多人,50%以上的员工具有国内外名牌大学硕士学位以上。 智能型黑客入侵检测预警系统是启明星辰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安全系统。1999年底智能型黑客入侵检测预警系统经过专家评审被定为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项目,获得无偿资助创新基金90万元。该项目在研发的关键时刻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难题。如果研发资金不能够及时到位,该系统的研发成功至少要推迟1-2年。创新基金的支持,使该公司及时筹集到了研发资金,保证了该系统的研发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提前推向了市场。使公司研发的第一代产品按项目合同的计划在2000年6月提前推向了市场,并赢得了回报。 通过引进本开发项目创新基金后,启明星辰公司“智能型黑客入侵检测预警系统”已成为公司赢利的核心产品。相继推出了基于主机和网络的最新产品版本,已成功签约多项银行、政府和企业的入侵检测项目,运用到全国各个重要主管行业与部门。本创新基金项目实施前入侵检测产品销售额为几百万元,引进创新基金后到2001年10月,入侵检测产品销售额年增长率已达到180%,其支持效果显著,为民族化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卷宗六:创新基金在项目评审上的客观公正与权威性,使获得该创新基金的认可能大大提高公司的社会形象,有助于公司的品牌建设,对公司进一步的融资起到了重要作用

案例六: 带动融资南北天地间 北京南北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1994年5月,企业是专门为中国企业及政府提供信息化的主流应用软件与咨询服务厂商,也是中国较早的十大财务软件厂商之一。“南北浏览器版外贸ERP管理系统”项目于2001年获得科技部创新基金70万元支持,北京市科委匹配35万元。 创新基金的支持,直接带动了社会资金的投入。2002年4月,国内彩玻行业龙头企业、大型上市集团公司—安彩集团,在对南北进行考察期内,安彩投资有限公司认为该企业能够得到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无偿资助,进行主打产品研发推广,说明南北公司的管理、研发、市场营销团队是优秀的,南北公司的产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决定给南北投资参股,向南北公司投入第一笔风险资金1400万。 卷宗七:创新基金的连续性资助和引导促使一些不具有经营思路和商业化经验的研发团队转变为各方面齐备的经营性公司,加快了项目从研发到最终实现产业化 案例七: 存亡边缘的希望 北京天惠华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但其核心技术—全数字超声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1997年,当他们开始有开发B超仪的想法时,即得到了一个美籍华人企业家的资金支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共获得了30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投资,直到2000年底完成了全数字超声诊断系统原理样机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