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军:娱乐操盘手



尽管在2008年,中国经历了很多事情,留给了国人众多的欢喜和悲哀。但是,冯小刚的年度贺岁片并没有落下,其就如央视的春晚一样,如期而至地降落在国人的眼前。2008年的贺岁片是《非诚勿扰》,其延续了冯小刚多年累积而成的幽默特色。整个贺岁片讲述的故事非常简单,大致就是描述一名“剩男”从相亲到追逐自己真爱的过程。略显跌宕起伏的情节,再配以幽默搞笑的台词,实足让国人在经济危机的困扰下幽默和欢笑了一把。

所以,这样一部影片也同样延续了过去几部贺岁片的战绩,票房收入又一次实现了突破。而冯小刚本人也是获得了不俗的光环。2009年3月18日,冯小刚荣获由凤凰卫视等海内外数十家知名华语媒体机构推选的“2008影响世界华人大奖”,获奖理由是:2008年他凭借《集结号》和《非诚勿扰》一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内地总票房超过10亿元的电影导演。当然,高兴的并不只是冯小刚一人,作为影片的投资方兼冯小刚老板的王中军更会显得高兴,只不过他这种高兴并不是在镁光灯聚焦下发表感言和露出笑意,而是安静地坐在冯小刚、葛优、舒淇等大牌后面,嘴角挂一抹神秘的微笑,以这样的一种姿态来表达他内心的感受。

对于这种坐在背后微笑的生活,王中军已经非常适应了。但是,尽管如此,身为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总裁,其在业界仍是名闻遐迩。先撇开他在京郊占地300亩的大马场、奢华至极的私家花园、名贵收藏和豪门夜宴,单是从华谊兄弟投拍的一系列影片:《荆轲刺秦王》、《鬼子来了》、《刮痧》、《天地英雄》、《卡拉是条狗》、《一声叹息》、《没完没了》、《寻枪》、《功夫》、《手机》、《天下无贼》、《可可西里》、《集结号》……这些就足以可以奠定他在中国娱乐业的地位。事实的确如此,如果说冯小刚影响了世界华人,那么王中军就影响了世界的华语影片。因为正是在王中军的引导下,中国的电影事业才出现了西化和“非主流”的特色,而这些也正是中国电影事业比肩世界电影事业最需要的东西。

跟着感觉走

博锐管理在线|www.aihuau.com|

能够投身中国电影事业,并成为中国电影界的一名大鳄,这是王中军所没有预料的。因为从他的发展轨迹来看,根本就没有章法和套路可言。如果硬是要追究王中军的发展轨迹,以及在那条发展轨迹中的众多拐点,那么就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率性而为。

1960年出身的王中军做过很多工作,16岁时还没拿到初中毕业证,他就通过“走后门”到部队去当侦察兵,18岁就入党提干。但是,在前途似乎一片大好时,王中军却又迅速复员,进入国家物资局担任印刷工。同年,由于对于印刷工作不满意,他考上夜大学习美术设计,然后调入物资部出版社担任摄影记者兼美术编辑。做了几年的编辑,本来发展也挺不错,王中军又突然提出辞职,做起了靠拍照片、卖照片为生的自由人生活。然后承包一家小制作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实现了在京城有私房私车私人生意的生活。如果再按照这样一条路子走下去,王中军也许会把小制作公司发展成一家大公司。然而,王中军没有这样干,1989年9月,他放弃国内让人艳羡的有房有车生活,飞抵美国密歇根州的底特律,成为一名海外留学生。对于这次出国的缘由,王中军的解释是“当时觉得自己特成熟,在国内已经没有什么发展了,只有出国,因为当时出国很热。”

但是王中军出国留学并不只是为了在美国进行设计进修,而是完成他认为更为重要的一个目标——赚足10万美元。所以原本只要一年就能学完课程,王中军硬是花了五年。在这五年的时间里,王中军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餐厅干体力活,有时甚至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在他与太太共同的努力下,历经五年,王中军终于攒足了10万美元。一看存折上的数目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王中军马上收拾行囊,立刻就回国了。

在回国之前,王中军曾对朋友说会开一家自己的公司。回国后,王中军说干就干,倾力拿出十万美元办了中国第一本直投杂志《吃在北京》。其实,当时办这本杂志是很有风险的,因为区区十万美元既要支付办公室租金、水电,还要支付近30号人员的工资,但王中军并没有想这么多,他惟一想到的就是十万美元至少可以使公司维持半年的时间。这样赌一把后,王中军取得了胜利,这本杂志让王中军赚了100万,而且发展势头似乎越来越好。突然,王中军有一天对员工说:“不做了。”在一片惊讶声中,王中军高调宣布他的宏伟计划:搞定中国银行,争取做一单亿元大生意。原来王中军在办杂志的过程中发现中国银行全国的标识是不统一的,全国那么多支行,什么样的标识版本都一样。在国外历练了的王中军发现这是一个机会,因为按照他的推理来讲,中央公司是一级法人,标识应该是统一,如国外的麦当劳,全世界的标识都是一样的。所以,中国银行在CI方面也应该实行标准化。

有了这样一种思想后,王中军立马就行动,他先做了一个市场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撰写出可行性报告,然后根据市场的制作材料和工艺方法确定制作成本,最后找一个厂家负责制作。完成了这三步之后,王中军就开始天天到中国银行游说。凭借他自称的“天生口才好”,再加上中国银行也意识了CI标准化的问题,中国银行答应了王中军的要求,但是对于王中军的实力,中国银行表示怀疑,因为中国银行当时有1.5万家门店,王中军的小公司是否有这方面的能力让他们比较顾虑。而王中军似乎早有准备,信心满怀向中国银行保证:“没问题!我们有两个厂,南方一个厂,北方一个厂。”而事实上,王中军并没有实实在在的工厂,所谓南方一个厂,北方一个厂都只是王中军事先确定好的合作伙伴而已。当中国银行去工厂进行实地考察时,一见两个厂一个挂着华谊兄弟北方制作公司,一个挂着华谊兄弟南方制作公司,认为王中军具备这方面的操作能力,然后就将全国1.5万个门店的标识制作全部交给了王中军,此单生意总价是4.5亿元人民币。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顺风顺水了,完成了中国标识统一的问题后,华谊兄弟也顺其自然地成为了中国银行的广告总代理。再后来,随着标识问题越来越受重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石化、中国农业银行先后找到王中军,要求进行CI标准化。王中军自然也是乐在其中,一方面用着招牌式的神秘微笑接单,另一方面也乐此不疲地对慕名而来的人进行培训。按照常理说,这样的发展势头应该可以让王中军满意了,既可以当商人,又可以当教父。但是,突然有一天,王中军在路上碰见了以前的一位同事,这位同事告诉他拍电影很赚钱,王中军心动了。然后又是说干就干,很快投资开拍了第一部电视剧《心理诊所》,结果赢利百分之百。第一次就尝到甜头,王中军非常高兴,认为电影行业赚钱简直是太容易了,于是将华谊兄弟的发展重头由原来广告行业转向了电影行业。接下来,又通过慧眼识英才的方法将冯小刚和陆川等现今的多位知名导演收归旗下。有了这些知名导演的加入,再加上冯小刚和王中军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有着深度的了解,华谊兄弟也就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冒出了诸多经典的影片,既充当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创造者,但同时又在扮演“搅局者”的角色。

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华谊兄弟能够成为中国电影界的大鳄,这是王中军肯定没有想到的,事先肯定也是没有规划到的。但是,电影事业是否又会是王中军事业发展的一个归宿呢?这也许很难说,因为王中军过去走过的事业轨迹和个性很难给这个问题一个清晰的答案。

“西化”中国电影业

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能使华谊兄弟在中国电影界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既与王中军自称的“天生口才好”有关,同样也与他对于中国电影业的深刻了解密不可分。但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王中军能够借用西方的企业管理模式来运作中国的电影业,对中国电影业来了一次“西化风暴”。

王中军一直都不避讳谈他对中国电影业的贡献,而实际上王中军所谈的贡献就是将美国大片的运作经验巧妙地引入了中国。如在导演选择方面和影片拍摄管理方面,王中军一直奉行的都是“拿来主义”,美国大片是怎样干的,王中军就怎样干的。比方说,美国大片都会请好莱坞一流演员确保票房收入,那么王中军在请演员和导演方面就不惜重金投入,不能请好莱坞演员,就选择国内最知名的导演和最有名的演员,不惜大资本的投入。其中,最具典型案例的就是《天下无贼》的拍摄,该部影片预计总投入4000万,但王中军给冯小刚、葛优、刘德华、刘若英就预算好了总共1600万的片酬。他的目的就是希望砸重金,请最好的演员确保影片质量和人气,这点就是他学习美国大片运作方法的结果。

还有一点的就是王中军的用人,确实的说是将HR理念引入了电影公司的管理。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讲,电影行业几乎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因为投入巨资之后,你不能预测他到底能够带来多大的收入,那么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很多公司都会加强过程管理,甚至事无巨细的过问。但是王中军没有这样干,他的理念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同样以《天下无贼》为例,总共投资4000万,整个剧组1000多号人,但王中军很悠闲,一方面他很相信冯小刚,让冯小刚敞开手干,另一方面要谈管理,他也只管四个人,冯小刚、葛优、刘德华、刘若英。他认为没必要去管理那么多,只要管好这个四个关键人物就可以了。再比如以陆川拍摄《可可西里》为例。在拍摄《可可西里》之前,陆川只是一名普通的年轻导演,突然有一天陆川找到了王中军,王中军把剧本一看,再与陆川一聊,《可可西里》就开始拍摄了。结果影片拍摄得非常感人,同一年度先后获得金马奖、金鸡奖和华表奖。这其中就是王中军能够发现人才和敢用人才的功劳。现在在拍摄重大投入影片时,王中军也偶尔会去片场走走,但是他不是去“查哨”的,而真的只是走走,开口就是“你们忙你们的,需要我做什么你们尽管说”。在这样一种人格魅力和管理理念下,华谊兄弟聚集了一批知名导演和演员。

当然,如果还要谈一大贡献,那么王中军在中国电影业引入投资人概念。在华谊兄弟创办早期的时候,王中军并不懂什么资本运作,尽管他很想赚钱,但是他的思维也仅仅停留在如何通过实实在在的事业来赚钱,从来就没想到什么资本运作。但是,由于王中军这个人比较喜欢聚会,经常参加一些中国企业家的论坛,长期参加下去后,“天生口才好”的王中军就很自然的结识了一批经济界的朋友,如美林银行驻中国区主席刘二飞、中金公司董事长朱云来就是王中军非常要好的朋友,这些资本界老手经常给王中军灌输资本运作的概念。一听,仔细一想是有那么一回事,王中军也开始在华谊兄弟导入资本运作管理的概念,而华谊兄弟也成为了中国娱乐业较早引入私募的公司。先是太和控股入股华谊兄弟,随后TOM集团又进入。但是,不管谁入股华谊兄弟,王中军始终保持着绝对控股的地位,这是他进行资本运作的一个前提的条件。因为他所想的就是引入资本目的是解决影片拍摄资金和影片风险,但是绝对不能为了钱将控制权失去,最后导致外行去管理内行。这样一种管理方式的执行,一方面壮大了中国电影业的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也确保了电影界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原则。

现在,似乎已达到功成名就境界的王中军很少在公司里面坐班,经常是早上睡觉睡得自然醒,然后开着宝马Z8或者奔驰SL600偶尔去公司里面转转,或者去京郊马场看看。下午三点还可能出现在京城的三里屯酒吧,就着一杯美酒,或是晒太阳,亦或又像是思索,眼光照射在他嘴角神秘的笑意上,给人一种很自然但又似乎难以看懂的感觉。但是这一抹笑意可能又会在中国娱乐业掀起新一阵波澜,因为他的个性似乎就是如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1715.html

更多阅读

什么是操盘手,主要是做些什么? 操盘手是什么

操盘手的二十五条理念成为操盘手是每个股民的梦想,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一个层次。真正的操盘手是万中挑一!那么一般人和他们之间不同的是什么? 请认真斟酌每条法则。每一个简单的句子里面都蕴涵深义.诚实地评估一下最近你是否违反

如何成为操盘手的故事 期货操控

转贴一位操盘手的自传 ,并认真阅读《A股你能挺几时?》能挺几时的文章里面并非是指数的涨跌,而是挣钱机会的缺失,请认真把握。江南村妇/即日我怎么开始做股票的呢?说来话长。总之,是因为我遇到了一个奇人。那是在一间乡下的屋里。说是乡

从一篇“操盘手日记”中摘录的 华尔街操盘手日记2

从一篇“操盘手日记”中摘录的行业趋势不好时,即使选的公司是行业老大、有着很好的管理、很好的成本控制,它的表现还是会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的龙头公司甚至二线公司。在现阶段的中国股市,行业不好,公司再好,也顶多是个事倍功半的效果。最

声明:《王中军:娱乐操盘手》为网友攒一身善良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