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的奠基人



在管理学领域,戴维·麦克利兰(David Clarence McClelland,1917-1998)与马斯洛等心理学家齐名。他在心理学领域耕耘达57年之久,其研究涉及到需要和动机、权力和领导、激励和成就等多个方面。

麦克利兰于1917年5月20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的弗农山庄(Mt. Vernon)。他的父亲是一位卫理公会教派的牧师,曾在伊利诺伊州杰克逊维尔市(Jacksonville)的女子学校麦克默瑞学院(McMurray College)担任校长。麦克利兰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二。在父亲的影响下以及家庭环境的熏陶下,麦克利兰从小学习就非常 刻苦且成绩优异。1933年,麦克利兰中学毕业。1935年,他进入韦斯利昂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学习心理学,1938年获得学士学位。同年7月,麦克利兰与夏普莱丝(Mary Sharpless)结婚,次年获得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的心理学硕士学位。此后,麦克利兰又用两年的时间在美国著名学府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继续深造,并且在24岁时就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对于多数人来说,这个年龄也许大学才刚刚毕业,而麦克利兰不仅连续跳级,而且在以严谨著称的耶鲁拿到博士学位也不过用了两年时间,足见他的聪慧和勤奋。

1941年开始,也就是博士毕业的那一年,麦克利兰进入大学任教,曾先后任教于康涅狄格女子大学、韦斯利昂大学和布林莫尔学院(Bryn Mawr College)。在29岁时,麦克利兰就担任了韦斯利昂大学心理学系的系主任。

麦克利兰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一直致力于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激发人的潜力问题。与影响广泛的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不同,麦克利兰以大量测试和试验为依据,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在人的生命长河中,人们的需要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改变不断发生变化的,环境和社会对需要的形成与变化产生着重大影响,尤其是组织与管理因素同需要息息相关。他总结出影响人类行为动机的三种需要: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希望更好地做事情或者更迅速地解决问题,或者掌握更复杂的技能;亲和需要(Need for Affiliation)——希望和他人建立并保持亲密友好的关系;权力需要(Need for Power)——希望控制他人,影响他人的行为或对他人负责。此后,这一理论框架构成了他毕生不断深化的探究方向。

1956年,麦克利兰进入哈佛大学任教。1963年,他与人合伙创办了自己的咨询顾问公司——麦克伯咨询公司(McBer & Company)。后来,这个咨询公司并入世界知名咨询机构合益集团(Hay Group),称为Hay-McBer。集团下设的麦克利兰研究与创新中心(McClelland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Innovation)在onmouseover=displayAd(4);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4);>人力资源测评与管理的研究中居于重要地位,他们所设计的素质测量模型,在全世界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的奠基人
麦克利兰的理论创新,不仅仅来自于在大学教学中的研究,更多地来自于咨询和培训实践。他的咨询公司受企业和政府的委托,开展过多项管理人员工作onmouseover=displayAd(1);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1);>绩效评估和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在这些活动中,他发现以往人力资源测评中存在着问题,进而对传统的测评方法提出了质疑和挑战。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研究,他指出,传统人力资源测评方法过于学院化,过于偏重智力和知识性技能,对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士既不合理也不公平。更重要的是,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有逻辑、很有水平的能力测评和训练方法,总是收不到预期效果。比方说,人们总是把知识和成就联系起来,把智力与发明联系起来。但现实中,有些知识测验得分很高的人,不见得能够取得与其知识水平相称的成就;智力超乎常人的人,不一定就能做出发明创造。因此,麦克利兰认为,真正影响绩效的因素,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他把这些因素称为素质(competency),也就是“能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于是,他致力于建立素质测评体系,以他提出的三种需要为前提,通过大量实验和调查,寻找真正影响绩效的素质因素,并形成操作性很强的测评方法。1973年,他根据自己的研究,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测量素质而非智力》,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上都有新的突破。后来,他在这一领域持续研究,不断推出新的成果,由此赢得了“素质研究之父”的美誉。

麦克利兰在他的学术生涯中,获得过多种荣誉和奖励。1964年,他被选为美国东方心理协会的会长。他与伯纳姆合作的论文,获得过麦肯锡奖(McKinsey Award)。1986年,麦克利兰转入波士顿大学任教。1987年,他因为在心理学领域的学术成就,被美国心理学会授予杰出贡献奖。1998年3月27日,麦克利兰因心力衰竭逝世于马萨诸塞州列克星敦市(Lexington),享年80岁。

麦克利兰有很多著作和论文,主要有:《动机研究》(1955)、《评马斯洛教授的论文》(1955)、《取得成就的社会》(1961)、《意识的根源》(1964)、《成就动机是可以培养的》(1965)、《渴望成就》(1966)、《权力的两面性》(1970)、《权力需要》(1972)、《测量素质而非智力》(1973)、《权力:内省经验》(1975)、《权力是巨大的激励因素》(1976)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1791.html

更多阅读

“生态文明”理论的提出及其当代意义 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

内容摘要:“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它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其内涵主要是指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

成就动机理论的大师:麦克利兰

成就动机理论的大师:麦克利兰来源:《管理学家》杂志社栏目主编:刘文瑞教授本期主要撰稿人:王肖婧、卢欢编者按:大师思想,实践源泉。从创刊伊始,《管理学家》杂志每期深入介绍一位管理大师的思想和实践,迄今已六十余位。读懂大师,读懂管理

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探索和理解 理论探索杂志

本帖最后由 三阳开泰 于 2015-3-18 07:54 编辑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探索和理解教 育 教 学 新 理 念 的 阐 释http://www.360doc.com/article/4091167_62986403.html一、教育教学新理念产生的理论支柱“理念”的涵义:理,指理性、理论

声明:《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的奠基人》为网友驰马荡江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