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q神个人版 7把金钥匙打造个人巅峰7



3.检查三名下属的工作进度并给出新的任务;

4.给客户打电话,解决其上周放映的产品质量问题;

5.接见重要客户;

6.策划产品展览方案。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下午下班之前,小周检查了一下今天的工作结果,发现除了第六条“策划产品展览方案”没有完成,其他的都完成得很顺利。之所以产品策划方案没有完成,是因为下午接见重要客户的时间超过了他的预算,以致占用了他本该策划方案的时间。但小周知道,这并不重要,因为产品展览要在下个月才能举行,他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策划。但即使如此,小周还是把策划方案放到了第二天的要事顺序表里,并且放到了第三位的位置。

通过小周的策划方案我们能够看出,所谓要事,首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若不立即解决,会影响公司的整体规划;其次要解决的,就是那些会影响公司或者团队内部后面工作进程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公司或团队内部后面的工作就没法进行。

试想一下,假设小周把策划产品展览方案作为最重要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那么,这个方案肯定要不止花掉他一天半天的时间,虽然这项工作也非常重要,但却不能因为这项工作而把其他的工作都停下来。所以,虽然每项工作都显得非常重要,但具体做的时候,却要根据这些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及客观事实的需要而合理安排时间。

比如,假如第5条,重要客户因为自身时间的原因要求上午就要见面,那我们就要把接见重要客户放到要事表的第一位了。

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有些时候,那些对我们自身很重要的事情,有可能对团队的其他成员显得不那么重要,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把团队发展的重要性放在首位,而把对自身很重要的那个事情稍微往后放一下。比如解决客户提出的产品质量问题也许对汤姆个人来说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客户对他的评价,从而关系到他的onmouseover=displayAd(1);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1);>绩效考核。可是,如果他不先检查三名下属的工作进度并给出新的任务,那么三名下属可能就没什么事可干,从而影响整个部门的工作进度。这样的情况下,汤姆就需要把对自己显得很重要的事情放到后面,而把对团队工作更重要的事情放到前面。

所以,我们在制定“每天工作要事顺序表”的时候,就要辩证地看待哪些事情是最应该立即着手去做的,哪些事情平时很重要,但现在紧急情况却可以缓一缓的。

要事第一,对每个人来说只是做事的一个小小的方法。可就是这个小小的方法,却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终生。

第二节:按正确的顺序做事

当碰到一些自认为是大的工作时,我们习惯于做规划,做方案,定时间表。可是,我们却很少有人能够对每天日常的琐碎工作也能够作出一个有利于我们行动的规划和标准。难道我们每天的工作就不重要吗?难道这些工作就不需要做计划了吗?

显然不是这个样子。工作有大小之分,却没有重要不重要之分。对公司而言,每一项工作都是必须的,也都是重要的。我们之所以主观把工作分成重要和不重要两部分,那是我们的工作态度出现了问题。

也许我们是无意中轻视了某些工作,而又在无意中把某些工作的重要性放大了好多倍。这就使我们的工作状态出现了起伏不稳的现象。有时候我们感觉好无聊,每天无所事事,有时候我们又感觉工作压力好大,感觉总是有好多的事情要处理。

你不应该出现这种工作状态的。用一颗胸有成竹,波澜不惊的心去对待工作,我们不但不会感觉到工作的枯燥与无味,还会从工作中发现很多乐趣。

我们又何不从一事一清入手呢?要知道,这个小小的工作技巧,却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工作乐趣。那是一种胸有成竹的乐趣。

我们又该如何针对每天众多琐碎的工作做到一事一清呢?我们要做到如下步骤:

1.预测每天可能要做的事情

每天到公司上班的路上,或者到公司后的几分钟内,我们应该对一天内可能要做的事情有个大概地认识。然后我们把这些可能要做的事情写道纸上。

2.列表

这个表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要事工作顺序表”。这个表我们第一次可以多用点时间把它搞好,然后多复印几张,每天拿过来用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每天都要做一次,徒然浪费时间。列好表后,我们就把写在纸上要做的事情根据重要性及所可能花费的时间进行排序,这一步工作尤其重要,一旦事情的顺序排列的不合理,就可能导致我们一天的工作全部被打乱,不能按时完成。

3.估计完成时间

每一项工作,我们都要估计一个需要完成的时间,并把这个时间填到表上,前后误差尽量不要太大。如果我们不能估计一个大约的时间,具体做事的时候就没有时间观念,就可能会拖延,这直接影响我们后面工作的完成效率。而且,如果我们时间分配的不合理,那么我们所列出要做的事情,一天之内可能根本就完不成。

4.每件工作所要达到的标准

每一件工作,公司有一个希望达到的标准,我们也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自己要达到的标准。通常情况下,我们给自己制定的标准要高于公司希望的标准才算合理。这不但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而且也能够给我们的上司一个好的印象,从而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带来好处。当然,标准不可脱离现实定得太高,以致超出了我们的能力。

5.留出足够的休息时间

我们不可能每天都在连轴转,没有一点自己休息的时间。所以我们在分配时间的时候,要留出给自己休息的时间。之所以这样做,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我们可能会在做一件工作的时候,突然接到上司安排的临时工作。这种工作往往十分急迫,被要求立即完成。这时候我们就只能暂停手中的工作,而以临时工作为重。所以,如果我们为自己留出一部分休息的时间,最后可能用不到我们休息上,但却可以用这部分时间补偿因临时工做而花费的时间,从而从从容容完成每天的工作计划。

6.检验、总结

每天快要下班的时候,我们要拿出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的时间来检验一天所作的工作,我们要知道我们有没有按时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工作,我们还要弄清楚我们所完成的这些工作,有没有达到我们给自己制定的标准。如果我们都完成了,而且都达到了标准,那么我们从中该如何总结经验。如果我们没有完成这些工作,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我们又该如何吸取教训?我们要学会不断地检验,不断地总结,只有如此,我们的工作能力才能获得提高,我们的个人发展才有前途。

7.坚持不懈

诚如我们前面所说,做好一件事情容易,但若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就不容易了。这需要我们的坚持。我们不能脑子一热,就什么事情都能做好。情绪一步好了,就突然放松下来。我们要时刻给自己以压力,不管个人的情绪处于何种状态,都及时调解,保证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坚持把每一件事情做好。

第三节:一事一清

世界上最紧张的地方可能要数只有10平方米的纽约中央车站问询处。每一天,那里都是人潮汹涌,匆匆的旅客都争着询问自己的问题,都希望能够立即得到答案。对于问询处的服务人员来说,工作的紧张与压力可想而知。可柜台后面的那位服务人员看起来一点也不紧张。他身材瘦小,戴着眼镜,一副文弱的样子,显得那么轻松自如、镇定自若。

 巅峰q神个人版 7把金钥匙打造个人巅峰7
在他面前的旅客,是一个矮胖的妇人,头上扎着一条丝巾,已被汗水湿透,充满了焦虑与不安。问询处的先生倾斜着上半身,以便能倾听她的声音。“是的,你要问什么?”他把头抬高,集中精神,透过他的厚镜片看着这位妇人,“你要去哪里?”

这时,有位穿着入时,一手提着皮箱,头上戴着昂贵的帽子的男子,试图插话进来。但是,这位服务人员却旁若无人,只是继续和这位妇人说话:“你要去哪里?”“春田。”

“是俄亥俄州的春田吗?”“不,是马萨诸塞州的春田。”

他根本不需要行车时刻表,就说:“那班车是在10分钟之内,在第15号月台出车。你不用跑,时间还多得很。”

“你是说15号月台吗?”“是的,太太。”  

女人转身离开,这位先生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位客人———戴着帽子的那位身上。但是,没多久,那位太太又回头来问一次月台号码。“你刚才说是15号月台?”这一次,这位服务人员集中精神在下一位旅客身上,不再管这位头上扎丝巾的太太了。

有人请教那位服务人员:“能否告诉我,你是如何做到并保持冷静的呢?”

那个人这样回答:“我并没有和公众打交道,我只是单纯处理一位旅客。忙完一位,才换下一位,在一整天之中,我一次只服务一位旅客。”

说得多好!“在一整天里,一次只为一位旅客服务。”这话堪称至理。“一次只做一件事”,这可以使我们静下神来,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就会把那件事做完做好。倘若我们好高骛远,见异思迁,心浮气躁,什么都想抓,最终猴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到头来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服务人员之所以永远那么轻松自如、镇定自若,就是因为他已经养成了一事一清的好习惯。就像他所说,“我一次只服务一位旅客”。把一件事情做好了,再去做另一件,既没有耽误工作,还能更清晰,更专心地把面前的事情做好。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所面对的工作密度,永远也不会像这个服务员那样吧?可是,为什么我们就总是感觉到工作太多,忙不过来呢?总有人每天风风火火,急急忙忙,还不断地出错误。这一切,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没能学会一事一清。

8226;消除焦虑心理

要养成一事一清的习惯,也要讲求一点方法。比如一个习惯于同时做许多工作的人,我们就要先弄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是什么心理驱使他这么做的?一般来说,喜欢同时做许多工作的人,往往抱着一种善意的想法,那就是尽快把工作做完。这种人一看同时面对许多工作,心里就会产生焦虑,总想着尽快把工作做完。可是,由于采取的方法是错误的,结果就出现了越忙越乱的现象。

解决的办法就是先消除这种焦虑的心理。俗话说心急喝不的热粥,一口吃不了胖子,做什么事情都要一件一件的来。开始的时候这种焦虑心理可能不大容易消除,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强迫自己去专注于一件事,在一件事未完成之前,坚决不去做第二件事。直到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再为其他的事情焦虑时,也就养成了一事一清的习惯了。

8226;庞大的工作分阶段完成

有两个人请求上帝赐给他们幸福。上帝问他们需要什么,这两个人回答说他们想要得无非就是世俗的东西,比如金钱,美女,名声等等。

上帝带着这两个人来到了一处三面环山的地方,然后说:“三座山的山顶,分别放着金银珠宝,美女,以及可以让你得到地位和名誉的成功秘诀。你们只有三个小时的时间去取这些东西。三个小时之后如果你们还在这三座山上,你们取到的那些东西也会重新消失。”

上帝说完就开始看计时器。两个人首先想到的是珠宝,于是都朝有珠宝的那座山顶爬去。其中一个人心想:“如果我把珠宝取得少一点,那下山的速度就会快很多,这样我还可以到另一座山上得到一个美女。”另一个人在想:“三个小时爬上爬下三座山,根本就不可能,就是两座山也不可能。我还是多装点珠宝,慢慢下山,这样时间还能来得及。”

第一个人装了一点珠宝就朝有美女的山上跑去。第二个人则拼命地把珠宝往口袋里装,装不下了就脱下衣服用来包珠宝。

三个小时很快就到了,而第一个人才领着美女跑到了半山腰,第二个人呢,由于珠宝装得太多,下山的时候一步一挪,也刚到半山腰呢。

上帝发了一声:“嘘”,两个人的手里又什么都没有了。

无论是一下子想把一个问题解决还是想同时把所有的问题解决,都是不可取的。而故事中的这两个人,恰恰犯了这两种毛病。第一个人是想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所有的问题解决掉,结果是贪急生乱,什么都没收获到;我们可以把第二个人看成是面对一件庞大的工作,而这个人又想一下子就把这个庞大的工作完成,结果因为没有把这个庞大的工作分阶段、分目标的完成,也什么都没收获到。

这虽然只是一个故事,但给我们的启示却不容忽视。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好的工作方法,没有一个好的工作习惯,即使满腔热情,也难以在工作中做出成绩来。而职场上,评价一个人的惟一标准就是结果,没有成功的结果,所有的过程都不再显得重要。

第四节:学会总结

失败的方式多种多样,失败后又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未能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我们在读书学习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我们为了学会一个定理,一条规律要做很多的题,经常就是以题海战术来取胜。但是,这种方法会让我们身心疲惫,而且题目是永远不会做完的。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解决呢?其实很简单,当我们竭尽全力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急着去做其他的事情,停下来想一想,在千辛万苦过程中,我们用了什么样的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最终达到了目的。

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会总结,学会反思,当你站在这想的那个瞬间,你可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成果,你可能体会到事情的本质,你可能找到了一条捷径,你可能距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8226;总结是进步的阶梯

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和得失成败,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保持强劲动力,确保进步、避免失败的有效措施和途径。以下这个故事也说明自省的重要性。

从前,在一个国家里,有一位做了无数善事的善心者。国王非常尊敬他的善举,便封他为圣者。

  有一天圣者过八十大寿,国王前来庆驾,特别带来一位画家,想借画家的笔,将这位圣者慈祥的容貌画下来,做为世人的典范。

  在用完晚餐之后,众多的佳宾都前来观赏这幅慈爱的画像。当画家将这幅画像拿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因为画里的人根本没有慈善的面貌,反而充满了暴戾、粗野、邪恶的气息。

  国王一看,生气地要人把画家拖出去鞭打。

  这时,圣者听到了惊呼声,跑了出来,当他看到这幅画像后,就跪倒在地:“皇上!这画里的人,才是真实的我啊!”

  国王惊诧的问:“为什么?”

  圣者道:“这就是我一生挣扎着,不想去做的那个人啊!”

在这世上,没有天生的圣者,唯有能时时刻刻自我反省、自我检视的人,才能成为圣者。

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天生就成功的人。只有那些时时刻刻都能自我反省、自我监视的人,才能成为赢家。

每个人在这一声中都不可避免地会碰到挫折,失败。聪明人能够从失败中寻找教训,总结经验,所以他们才能够成功。

8226;把挫折变成财富

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不是没有遇到过挫折,而是他们善于把挫折当成财富,善于从挫折中找到经验教训,从而反危为安。

华润总裁宁高宁由军事变革理论总结出“企业生存环境的十大转变”,并根据变化随时进行战略调整。

再举联想为例,联想集团刚成立之初,是由几个人凑了20多万建立的一个小公司。可就是这么点钱,在开始做生意不久,就被一个客户骗走了10多万,公司一下子陷入了困境。虽然后来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度过了困境,可其中有一个副总却落下了心脏病的毛病,到现在仍然受不得惊吓。

这件事对联想的教训非常大,柳传志进行了深深地反思。正是因为柳传志善于总结教训和经验,后来的联想虽然又遇到过许多被骗的时候,但在柳传志的带领下,都一一化解掉了。正如柳传志在复旦大学作演讲时所说,创业是一件好事情,但必须要学会总结经验和教训,不然总会遇到问题的。

再举一个日本企业家的例子。稻盛和夫被日本经济界誉为“经营之圣”。他所创办的京都陶瓷公司,是日本最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之一。该公司刚创办不久,就接到著名的松下电子的显像管零件U型绝缘体的订单。这笔订单对于京都陶瓷公司的意义非同一般。

但是,与松下做生意绝非易事,商界对松下电子公司甚至有这样的评价:“松下电子会把你尾巴上的毛拔光。

对待京都陶瓷这样的新创办公司,松下电子虽然看中其产品质量好,给了他们供货的机会,但在价钱上却一点都不含糊,且年年都要求降价。

对此,京都陶瓷的一些人很灰心,因为他们认为:我们已经尽力了,再也没有潜力可挖。再这样做下去的话,根本无利可图,不如干脆放弃算了。但是,稻盛和夫认为:松下出的难题,确实很难解决,但是,屈服于难,也许是给自己未足够挖潜找借口。

于是,经过再三摸索,公司创立了一种名叫“变形虫经营”的管理方式。其具体做法是将公司分为一个个的“变形虫”小组,作为最基层的独立核算单位,将降低成本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即使是一个负责打包的老太太,也都知道用于打包的绳子原价是多少,明白浪费一根绳会造成多大的损失。这样一来,公司的营运成本大大降低,即便是在满足松下电子的苛刻条件下,利润也甚为壮观。

如果你有足够的毅力和信心,你就能够对所有的问题都找到解决的办法。“人定胜天”不只是一句豪言壮语,还是对人类的无穷潜力的肯定。在一个时间观念浓厚,效率优先的商业社会里,“铁棒磨成针”的笨法子显然并不可用。我们不一定要走捷径,但却必须找到那个最能体现效率的方法,那就是必须学会总结。

8226;总结出规律才有价值

许多公司每到年底时候,总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工作总结。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情,可也有许多公司,或者许多个人,在做总结时流于形式,报喜不报忧,好处尽量夸大,缺陷则尽量掩盖,完全抹杀了总结本身的含义。

成功的经验自然需要总结,但失败的教训也更需要总结。一个总是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的人,是很难成功的。眼睛总是盯着前方,而不偶尔地回头看一下自己走过的路,也很容易滑到失败的边缘。

  有位董事长一大早就到公司上班,看到新来的清洁工正在打扫清洁,就笑着对他说:“只要你好好的做,总有一天,你也能像我一样,拥有一番事业的。”

清洁工也笑着回答董事长:“董事长!您也要好好地妥善经营公司,否则,有一天,您也会像我一样,成为清洁工的。”

这位董事长就是那种眼睛只盯着前方,而不懂回头看一下自己所走过的路的人。生活中,不要因为你只是个普通职员就可以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也不要因为你是董事长就可以不认真做事、马马虎虎。有时候,成功和失败之间的转换,其实只是一件很快的事情。

  总结不一定非要形成于文字,不一定非要让别人看到。像上文中提到的那位圣人那样,时时刻刻的反思,时时刻刻地警戒自己不要滑进失败的深渊,你最终也能成为一个成功者。

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他的成绩的取得都是遵循规律的结果。总结,也就是对规律的总结。规律的探索是个不断总结和不断思考的过程。

  有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几个学生到吕梁游览观赏美妙的大自然景色。只见那吕梁的瀑布飞流而下,在这里,就连鼋(yuan)鱼、鼍(tuo)鼈这一类水族动物都不敢游玩出没。然而,孔子却突然发现一个汉子跳入水中畅游。孔子大吃一惊,以为这个汉子有什么伤心事欲寻短见,于是,他立即叫自己的学生顺着水流赶去救那个人。

  不料,那汉子在游了几百步远的地方却又露出了水面,上得岸来,披着头发唱着歌,在堤岸边悠然地走着。

  孔子赶上前去,诚恳地问他说:“我还以为你是个鬼呢,仔细一看,你实实在在是个人啊!请问,游水有什么秘诀吗?”

  那汉子爽快地一笑说:“没有,我没有什么游水的秘诀,我只不过是开始时出于本性,成长过程中又按照天生的习性,最终能达到一种境地是因为一切都顺应自然。我能顺着漩涡一直潜到水底,又能随着漩涡的翻流而露出水面,完全顺着水流的规律而不以自己的生死得失来左右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我游水游得好的道理。”

  孔子又问道:“什么叫做开始出于本性,成长中按照天生的习性,而有所成就是顺应自然呢?”

那汉子回答说:“如果我生在丘陵,我就去适应山地的生活环境,这叫做出自本来的天性,如果长在水边则去适应水边的生活环境,这就是成长顺着生来的习性;不是有意地去这样做却自然而然地这样做了,这就叫顺应自然。”

  孔子听了汉子的一番话,若有所悟地点头而去。

我相信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发大致是:聪明的人之所以有智慧,就在于他能找到生活中的规律并掌握规律,因此做什么事都会得心应手,并且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将企业简化为“下雨打伞”。不错,做任何事,都要以自然平和的心态,顺着规律而行。 

8226;学会总结的方法

以下五点是我们在总结的时候,要突出注意的问题:

第一,既要学会总结经验,也要学会总结教训。经验是工作成功的启示,教训是对失误的反思,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财富。我们从事的任何一项工作,肯定既有成功也有挫折,成功时不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受挫时也不能怨天尤人、一蹶不振。应坐下来认真思考,既要把成功的启示总结出来,用于指导今后的工作实践,使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又要把失败的教训查找出来,作为今后工作的警示,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工作中经验丰富可以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但也容易产生惯性思维,导致经验主义。

第二, 既要学会总结具体的,也要学会总结抽象的。要从更高的层次、更深的涵义去认识和理解总结工作的重要性,既要抓好有形的、具体的事物,也要抓好无形的、抽象的内容。既要总结工作的得失,也要总结工作方法、以及把握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惟有这样,才能使物质变成精神、使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才能提高分析、解决各项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三,既要学会分析,也要学会综合。先分析、后综合,在分析的过程中不乏综合,同时在综合过程中又不断分析,这是认识事物也是总结经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分析不是简简单单地分,而是依据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来分;综合也不是随随便便地合,而是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来合。在人们的实际思维活动中,往往是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分析的过程同时就是综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寻找事物内在联系、探求客观规律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复杂到简单、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最难的一步,也是最苦的一关,过了这一关,你也就做到了善于总结。

第四,要实事求是,特别是不能把成绩变成“注水猪肉”。总结是事实成果的汇总归类和条理化,要注意用事实和数字说话。既不能人为拔高,注水膨胀,也不能把别人的成果拿来共享。

第五,不能回避问题。总结的目的是为了修正和提高,在于应用。我们经常讲“成绩不讲跑不掉,问题不讲不得了”。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要客观地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避免在意后的工作中犯同样的错误。

第五节 不断修正

成功者注重修正。因为他们知道,一旦目标确定,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不让自己偏离方向。就像从地球发射一个火箭到达月球,在整个火箭飞向月球的过程中,实际上只有3%的时间是在完全正确的航行轨道上,没有丝毫偏移,在其余97%的时间里则一直都在修正,才能到达月球。

我们的工作也是如此,每一个步骤都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如果我们意识到了,我们可以迅速改正,如果没有意识到,那我们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越来越大,直至失败来临。

8226;把握变化随时修正

这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一个小寓言:

一只兔子给狮子当伙夫,每天,他不是四处去打猎,而是坐在山洞前写文章。一只狼很好奇,就走过来问他在干什么。兔子告诉狼说他在写文章,题目是《浅谈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狼听后哈哈大笑,说这简直是天方夜谈。为了证明自己说得是真的,兔子把狼领进山洞。

不一会儿,兔子独自从山洞里走出来,继续写文章。一只野猪正好从这里路过,看到兔子这个怪模样,就问他在写什么。兔子自豪地告诉野猪说他在写《浅谈兔子是如何把野猪吃掉的》的文章。野猪不信,于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野猪身上了。

在山洞里,狮子坐在一堆白骨之间,边满意地剔着牙,边读着兔子交给他的文章:《一只动物,能力大小关键要看你的老板是谁》。

有一次,这只兔子向他的一个兔子朋友吹嘘自己是怎样杀死狼和野猪的,这个秘密逐渐在森林中传播开来。狮子知道后非常生气,他警告兔子:“你把帮我找食物的秘密说了出去,现在大家都知道了,看你以后怎么帮我找食物去!如果这个星期没有食物进洞,我就吃掉你。”

可是,兔子仍坐在洞口写文章。一只小鹿走过来,他不屑地对兔子说:“兔子,你还在写什么‘浅谈兔子是怎样吃掉狼或野猪的’文章呢!这个事情全森林都知道啦,大家是不会再上你的当的。”兔子听到这话并不生气,他诚恳地对小鹿说:“我马上要退休了,狮子让我找个人顶替,难道你不想做这份美差吗?”小鹿想了想,终于忍不住诱惑,跟兔子走进洞里。

不一会儿,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写文章。一只小马走过来,小鹿的遭遇又发生在小马身上。在山洞里,狮子坐在一堆白骨之间,边满意的剔着牙,边读着兔子交给他的文章:《如何发展下线动物为老板提供食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狮子的胃口越来越大。一天,他对兔子说:“我原来4天一只小鹿就饱了,可现在总是饥肠辘辘,所以我的食物要加倍,每2天一只动物,如果一周之内还是这样的局面,我就吃了你。”这次,兔子离开了洞口,跑进森林深处。他见到一只狼就问狼:“你相信一只兔子能轻松吃掉一只狼吗?”狼轻蔑地看着兔子:“你说什么,我吃掉你还差不多!”于是,兔子把狼领进山洞。 

不一会儿,兔子独自走出山洞,又向森林深处跑去。这回他碰到一只野猪:“你相信一只兔子能轻松吃掉一只野猪吗?”野猪不信,于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又发生在野猪身上。原来森林深处的动物并不知道兔子和狮子的故事。

在山洞里,狮子坐在一堆白骨之间,边满意地剔着牙,边读着兔子交给他的文章:《如何实现由坐商到行商的转型——为老板提供更多的食物》。

故事中的兔子无疑是聪明的,它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目标的变化而适时修正自己的方法,从而完成自己的任务。如果它固守这原来的方法,不思调整和修正的话,它早就成了狮子的美餐了。汽车大王福特曾经说过,当船舵固定在一个角度时,船就不会照着舵手的方向前进,而只是在原地打转。若想抵达目的地,舵手就得回转船舵,不断地调整和修正航向才行。

人们总是很容易就被惯性思维控制,碰到熟悉的工作,就凭经验做事。经验可以使我们提高工作效率,但也能够把我们带入歧途。看起来,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可实际上,每一次的工作都会有着细微的不同。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些细微的不同,我们可能就与成功失之交臂。

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修正。不断地察看前面所做的是否正确,不断地思考后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虽然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可总有一条是最近的,一条是最远的。南辕北辙,固然也能把我们带到目的地,可却浪费了我们太多的时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2410.html

更多阅读

3389开启不成功 开启成功之门的三把金钥匙

 一个成功的商人游走于商海中,离不开他独特的眼光和智慧。同时更要具备开启成功之门的三把钥匙。商海奔涌的激流告诫我们,投资创业并不是仅以一笔钱、一片地、一间屋、一群人便可大功告成的,各种的艰辛与奥妙只有涉足其中的人才能真

大学生创业的必备素质 家纺创业投资必备的三把金钥匙

时下,个人投资创业是那些不愿为薪水折腰的人们,追求独立性、自我价值的人们,下岗失业、迫于生计的人们,或是有鸿鹄之志却为燕雀之流所累的人们最为热衷的话题和选择。但是,商海奔涌的激流告诫我们,投资创业并不是仅以一笔钱、一片地、一

创业必备 创业成功必备的三把金钥匙

时下,个人投资是那些不愿为薪水折腰的人们,追求独立性、自我价值的人们,下岗失业、迫于生计的人们,或是有鸿鹄之志却为燕雀之流所累的人们最为热衷的话题和选择。但是,商海奔涌的激流告诫我们,投资并不是仅以一笔钱、一片地、一间屋、一

指南:开启成功之门的三把金钥匙

一个成功的商人游走于商海中,离不开他独特的眼光和智慧.同时更要具备开启成功之门的三把钥匙。     商海奔涌的激流告诫我们,投资创业并不是仅以一笔钱、一片地、一间屋、一群人便可大功告成的,各种的艰辛与奥妙只有涉足其中的人

声明:《巅峰q神个人版 7把金钥匙打造个人巅峰7》为网友寂寞的诗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