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拥有起重、制冷、纺织、电池、汽车及零部件、医疗器械、振动机械等七大产业集群。2008年,在恶劣的国际大环境下,全市七大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310亿元、利润110亿元、利税131亿元。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20个,其中百亿元以上的2个。事实上,新乡的产业集群发展可以称得上是中部地区的典型,这七大产业集群也仅仅是新乡产业集群的代表。目前,新乡市共有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20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12个,30亿元以上的7个,100亿元以上的2个。长垣起重机械产业集群入选“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有利地促进了新乡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乡产业集群的发展的背后,是新乡市委市政府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为非资源型城市,近年来,新乡市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主抓工作,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内配套率。在大企业大集团带动下,特色明显、专业分工明确的产业集群迅速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链条内存量资产进一步优化,产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长垣县是新乡市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缩影。长垣县在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藏的情况下,培育壮大了起重、防腐、建筑、花卉、卫材、厨师、食品等七大优势产业。其中,起重装备制造业是长垣县的七大优势产业之一,产业布局面积100平方公里,是全国唯一的“中国起重机械之乡”。产业的聚集,最重要的是产业要素的聚集。在产业要素的聚集上,产业园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5年,依托省委、省政府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确立了全市“一轴五带三级三十七个产业聚集区”总体格局。通过调整工业布局,着力推进集聚、集约、集群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以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新乡经济开发区、小店工业区、长垣起重工业园区等5个省级工业园区、桥北新区和市区为中心的37个产业聚集区。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数量居全省首位。以市区为中心的制冷产业聚集区、长垣县的起重和医用卫材产业聚集区、新乡县的振动机械聚集区、沿太行山脉的水泥生产基地、牧野区及凤泉区的电池及原材料产业聚集区等,依托当地在资源、产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逐渐成长壮大,已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行业地位。aihuau.com新乡市产业集群强势崛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规模小,布局散,配套性差。面对08年严峻的经济形势,新乡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推进企业间重组与协作,作为全市龙头企业低成本扩张的良好机遇,作为中小企业应对当前困难的重要措施,作为提升该市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出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新乡市将用3年的时间,通过实施战略重组,在制冷、特色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煤化工五大产业中,培育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导带动作用大、充满活力的企业集团,形成大型企业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中小企业支撑更加有力、产业链条更加完备的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一谷(冷谷)基地”,实现销售收入1720亿元,年均增长30.1%;利税229亿元,年均增长41.6%。在这种思路下,2008年11月5日,凭借品牌优势,卫华集团对大方重机、东泰齿轮、奔宇电机三家相关企业实施重组。综合实力位居国内起重行业前三强的河南卫华集团,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两项响当当的品牌荣誉。此前,起重行业的后起之秀—河南矿山起重机器有限公司,也收购了三家同行业企业。然而这也仅仅是这次整合重组的前奏曲。一场大规模企业重组、行业协作的热潮,正在新乡风起云涌般兴起。新飞集团与深圳市嘉铭仁电子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在新乡市建设整体规模150万台/年、销售收入超40亿元的汽车电子生产基地,其一期规模50万台/年,销售收入超15亿元的建设工程将在近期开工。长垣县计划在三年内将现有的130家起重机械企业整合为8~10家企业集团,将85家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企业整合为3~5家。新乡专用汽车厂与中国重汽集团、山东时代天成公司联合成立了新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在新飞专用汽车产业园联合研发、生产、销售专用汽车。我国第一家向欧盟出口港口起重机械设备的豫飞集团今年也与新乡起重设备厂强强联合,实现了技术研发、营销网络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在产业集群重组整合后,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新乡市在实现集聚、集群、集约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又前进一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