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 运动会口号 从斯诺克运动谈营销的“三度”



  连续两天晚上,看完了斯诺克中国“德比”丁俊晖和梁文博的比赛。实在来说,有点乏味,丁俊晖和梁文博双方的状态似乎都不稳定。上半场丁俊晖更快进入了状态,但从第四盘开始一直处于下滑趋势,直到下半场后两盘才缓过来。但小丁最后两盘还是“惊险”的赢了,其实是赢在了“关键”的几点。  

  斯诺克运动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但这项需要技巧和智慧的运动在中国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可能有人会反对我的观点,说小丁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学历。但我要说的是:智慧和学历跟此项运动没有必然的相关性,至少没有绝对的相关性。以前,我们常说中国足球队之所以没有能力走出亚洲、走向世界,是有所谓的“恐韩症”、是因为“没有读书”、没有“精神”等等,其实都不是,原因就像前面说的:没有认识和把握关键的问题。  

  关键问题是什么呢?  

  从斯诺克运动本身来看,要在这项运动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其一是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其二是要有合理的节奏;其三是杆法、走位,等等。这些可谓都是这项运动最为关键的几项素质。单单从这场比赛来看,梁文博打得当然不够好;而小丁打得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梁也具有了上述说的那些素质,而且从技术分析看,梁也不落下风,为什么会失败?  

  造成这种状况的真正原因或本质原因是什么呢?  

  起决定作用的或者本质的原因有三项:高度、角度和力度。这三项素质决定了一个斯诺克运动员的成就。联系到营销,也受到启发颇大。  

 营销 运动会口号 从斯诺克运动谈营销的“三度”

  小丁这么几年来不能成为“超一流”的选手,以及经常出现莫名其妙的失误,其实是因为在斯诺克这项运动中所显现的“高度”不够,而“高度”将决定了他达到的成就。而梁文博是后起之秀,一些球经常走不到位,也是由于角度和力度掌握欠火候造成的。丁俊晖最终是赢在了“力度”和“角度”(虽然大家高度都不高,姑且这么说)。  

  在这方面,斯诺克运动和营销在道理是相通的。就营销来说,笔者认为“高度”是取得营销“成就”的最关键的条件和素质,没有“高度”一切只为“销”产品或服务,很难达到从“营”到“销”的境界。以前,我们知道品牌的“三度”,主要从消费者层面进行定义。现笔者将高度、角度、力度比喻成营销的三项最关键的素质,就姑且叫做营销的“三度”吧。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三度”对营销工作的影响。    

  营销的“高度”  

  斯诺克运动的“高度”是要有大局观,胆大心细,良好的心理素质,像奥沙利文一样,风卷残云,泰山压顶。营销上也一样,没有造就营销的“高度”就不能形成营销的“势能”,没有“势能”当然就不能产生“动能”使产品货畅其流。  

  高度取决于天赋,更取决于平常的积累和对问题的思考。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天才,也少有惊世骇俗的天分。那么,就要求你平时多看、多思考。凡事都会有规律,都会有解决的办法,但思考至关重要。多做逻辑思考和水平思考,而不是直线的思考。很多时候,线性思考只会直接跳过对问题“假设”的论证,直接把假设当作结论了。

  要多做战略性思考,从各个方面和维度进行考量。如:自身的方面、与其相联系的方面,这样做了会影响到自身或者竞争品牌或者其他不相关的品牌什么。反之呢?等等。  

  营销的“高度”可以通过“技术思考”获得;也能通过营销过程中的“锻炼”获得。但我们在营销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很不利的现象:一旦产品卖不动,自然想到促销;谈到营销不是广告就是终端。实际上,一个产品卖不动肯定不只是这样简单的原因,但为什么销售人员很自然想到这些呢?只是跟基层营销人员当时(或者长期)的处境相关的。  

  基层营销人员基本上是处在“线下”活动,对产品研发、生产工艺、包装、价格、品牌推广等等发言权很少,整天在为产品铺货、经销商管理、终端拉动、销售任务忙得焦头烂额的,久而久之思维定式了――反正想了也白想,干脆轻松点,不想了。很多营销人员久了就会出现前面提到的“瓶颈”。  

  其实,问题的核心是没有掌握思考的方法。  

  我记得几年前在给一个产品做创意的时候一位营销前辈的话:换个角度,“长度”就是“高度”。有了战略思考的方法和习惯,你的营销才会有“高度”,而“高度”决定了你营销生涯的“长度”。  

  营销的“角度”  

  还是引用那位营销前辈的话:换个角度,“长度”就是“高度”。这说明角度的重要性。没有角度,长度可能还是长度,高度可能还只是空空的“高度”。  

  斯诺克运动中,三点一线的球很难打,为什么?是因为打这种没有角度的球,打了就打了,没有了下文,没有为下一个球制造机会,也就没有延续性。  

  营销需要系统,但更需要突破。尤其对一个营销人员而言,找到一个突破口来解决首要问题很关键。当年,青岛啤酒通过资本运作解决了兼并问题,其战略上值得敬佩,但在处理某些市场的“融合”以及纯市场问题时,也出现了问题。笔者认为,主要的角度的问题。

  例如,在西南某省,青岛啤酒先选择渠道作为突破,花了大力气,最后失败了,为什么?因为竞品的渠道基础很好。幸好,一开始没有选择终端作为常规的突破口,要不损失更大,因为在终端的投入更大,而终端领导品牌很容易跟进,使你的攻势化为乌有。现在青岛在西南某省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了――消费者,利用品牌效应持续进行宣贯,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回报。

  营销的“力度”

  为什么从丁俊晖和梁文博的统计数据看,小梁占有优势?但结果是小丁却赢得了比赛?最大的原因是小丁打球的力道掌握很好,知道利用角度和掌握力度。在日常的销售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业务人员将大量的精力和费用投入到无法控制的环节上。旺季做消费者活动花了很多钱,但被终端占用了大部分费用;淡季对终端的维护基本上成了白送,起不到作用;促销员成了摆设,可有可无8226;8226;8226;8226;8226;8226;

   这样花了很多钱和精力,就有力度了吗?不见得吧。前面的案例已经说了,角度选对只是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至于你能不能取得突破,那要看力度。“力度”永远不是蛮力所能达到的效果。青岛在华南某省进行渠道攻势,力度很大,但没有收到任何成效;但在消费者层面进行大力度宣传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力度一是要用对地方;二是要用到恰到好处集中、聚焦。

  消费者对促销可能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但只要抓准需求,掌握好节奏和力道还是可以引起共鸣的。

  还是前面提到的案例,消费者活动,使知名度转变为美誉度和忠诚度是需要时间的,不是大力度促销一阵,没有见到响应立马变化,否定掉;而是要持续进行,不断改进。

  “力度”是在“高度”和“角度”之后的营销“致命”一击。“力度”讲究爆发,更讲究策略和一定时期的稳定性。在电视剧《亮剑》里,李云龙通过发掘战壕靠近日军,集中手榴弹的威力一举击溃对手,是为“力度”做了策略性的解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2660.html

更多阅读

斯诺克 女子世锦赛历届冠军 2012斯诺克世锦赛冠军

  女子斯诺克上世纪一度很发达,不仅可以和男子一起打职业赛,后来还有专门的女子比赛(女子英锦赛、女子LG杯...),03年左右的时候大部分都被取消掉了。即使世锦赛记载也不是很多,好多地方的记载都有写龃龉(WLBSA,IBSF等等都有女子世锦赛,这里

斯诺克世界排名2014世锦赛后 2014斯诺克世锦赛决赛

斯诺克世锦赛结束,赛季末世界排名出炉。赛季末排名将确定球员的保级(参见本博:2013/14赛季斯诺克职巡赛降级名单,田鹏飞成奖金排名最大受害者,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a45bc0101id8x.html),同时其实质亦是新赛季(2014/15赛季)的

斯诺克历年世界排名第一 斯诺克排名第一

斯诺克历年世界排名第一(1)雷-里尔顿,1976/77赛季-1980/81赛季,1982/83赛季,总计6个赛季。  (2)克里夫-桑本,1981/82赛季,总计1个赛季。  (3)史蒂夫-戴维斯,1983/84赛季-1989/90赛季,总计7个赛季。 

英国Riley莱利瑞丽 台球杆/斯诺克桌球杆 riley台球杆

Riley莱利(瑞丽)台球杆/斯诺克桌球杆是RileyBCE集团旗下世界闻名的桌球品牌。Riley和BCE两个品牌本是竞争对手,在2002年被StuartLacey收购后,创立了RileyBCE集团。Riley莱利台球杆/瑞丽斯诺克桌球杆拥有百年历史,是全球高级斯诺克球杆和

声明:《营销 运动会口号 从斯诺克运动谈营销的“三度”》为网友别感动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