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在当下 《幸福在当下》第六章 远离欲望1.有多少欲望才能满足



1.有多少欲望才能满足

欲望的产生永远比满足欲望的手段跑得快,欲望的满足只存在于完成时的那一刻,在满足的那一刻之后,人们就对它再也没有兴趣了。

生活不能装得太满

有两句话,一句是:花未全开月未圆——留有余地才是美;另一句是:随心所欲不逾矩——把握尺度最智慧。

刚开始时,我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认为人活一世就应该轰轰烈烈,追求生命的极致,如果凡事要留有余地、把握度,这样的生命太压抑。后来,因为我的莽撞和无知受过几次伤害,回过头,再去体会这两句话的意味,才发觉不愧为人生经典。

aihuau.com

生活中有一个小窍门,也许大家都有体会:热水瓶的开水如果灌得太满,反而容易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热水瓶盖能传热,如果开水灌得太满了,水与塞子接触,水的热气就会通过盖子散发出去。这样,热水瓶里的水,就会很快冷却下来。所以,有经验的人不会将水瓶里水灌得太满。

生活中,走过了一段路程,也会领悟到:凡事不能太满,把握一个合适的度,才是让别人和自己都最舒服的状态,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处世的技巧。

李嘉诚之所以能够把事业做得这么大,拥有今天的财富和成功,凡事留有余地也是他敬奉的一个哲学。他曾给儿子李泽楷忠告:“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有钱大家赚,利益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l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

这是李嘉诚从商一辈子的经验处事准则,它让李嘉诚结交了无数商界朋友,赢得了广大股东和职员的信赖和支持,树立了崇高的形象,为他赢来了无数的财富。

生活就是一杯水,尽管杯子的华丽程度因人而异,但杯子里的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对任何人都是一样,我们有权利选择加盐、加糖等各种调料。但,若添加的成分太多,装得太满,会不堪其重。

常言道:“物极必反,水满则溢”。这里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留有余地,以便旋转和掉头。一根钢丝做成的弹簧是有弹性的,但是,如果我们不顾及弹簧弹性的最大承受力,过于用力的拉拽它,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弹簧的弹性削弱甚至消失。

凡事都有一个度,超过那个度就会走向他的反面。吃饭是好事,吃多了会得病,疼爱小孩是好事,如果溺爱可能爱出坏品格,水加温到一百度就变成水蒸气。所以,我们做事情就需要考虑自己的承受所及,留有余地才能让生命走得长、走得远。

我有一个女同事,她长得漂亮、身材也好,每天都有不同风格的打扮,时髦、得体,赢得了所有同事的称赞。就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女同事的虚荣心被越发膨胀起来,为了打扮得更惹人注意,更增添品味,不惜花大手笔的钱去购置时尚名贵的珠宝、名牌服装、高档箱包……但是她的收入有限,和强烈的物质欲望不成正比,甚至已经负债累累。

一次聊天,女同事聊到自己的生活其实很累,别人看到的只是一个光鲜亮丽外表,但实际已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变得疲惫不堪。她也反省过自己,超负荷地购买名牌物品似乎也没让自己真正开心过,只让虚荣心一天强于一天,让人欲罢不能。

我鼓励她,既然自己有认识到,就要想办法克服自己问题,如果无法一步到位,就慢慢来。并善意地提醒她,如果想要的东西太多,被欲望压得喘不过气来,就没有心情去品尝更美的生活,凡事不要太满,舒适有度,才能让生活更美好、轻松。并对她说:“其实,你已经够美了,即使不用名贵物品点缀!”

由此,我不禁想起两个词来,非常吻合“舒适有度”的生活状态:一曰“微醺”,二曰“半糖”。所谓“微醺”是饮酒饮到三四分,即非毫无感觉,又不失控,刚有点飘飘然就打住,那才叫享受。何必闹得五脏六腑全要吐出来,甚至丑态百出,活受罪呢?至于“半糖”,则是源于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就叫“半糖主义”。歌词唱道“我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永远让你觉得意犹未尽。真心不用天天粘在一起,爱来之不易,要留一点空隙,彼此才能呼吸……”这里说的虽然是爱情,但其中的哲理却有着普遍的意义。比如,干事业要勇于拼搏,但也不能蛮干不要命;美食要好好享受,但也不要撑得难受;减肥少吃一点是必要的,但不能为此饿出病来;外出旅游劳累难免,但若非得一天去8个景点,定会累得一塌糊涂,还怎能感受快乐?

人生不要太满,凡事掌握度,一切适可而止!这是生活沉淀出的智慧,也是让人生幸福舒适的诀窍。

婚外情是危险的赌博

我上班的途中,经常会遇到一对中年夫妇,他们与我相向而行,夫妇俩一颦一笑一嗔,都是春风细雨般的和谐,无声的恩爱、满足和幸福,都洋溢在男女舒坦的脸上。每次,看到夫妇俩开心的模样,都会让我心生三分“妒忌”,七分怀想。

在幸福、安宁的婚姻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人无法忍受婚姻的平淡,在面对外来的诱惑前放纵了自己,但,真正聪明的人应该知道,当选择了婚姻,就应该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忠贞自己的另一半。即使婚姻生活相比外来的诱惑缺少让人怦然心动的感觉。但是,我们知道自己所拥有的婚姻才是最实在的东西,在夜深人静时,不会因为不忠而突然惊醒,不会因为道德沦丧而背上沉重的十字架。

李洁和老公是大学同学,毕业一年后就结婚了。她们住着学校分配的小两居。黄昏的时候,她和老公捧着一只切开的西瓜,一人一只勺子席地而坐,李洁的幸福一点点在脸上荡漾开来。那时候,看到身边的人婚姻出问题,李洁简直难以理解,好好的日子不过为什么要折腾。

风平浪静的日子过了3年,学校调来一名新老师,和李洁年龄相当,通过几次接触,李洁发现那位男老师笑容很好看,而且特别有才华。平时话不多,但总能说到点子上去。随着交往的加深,李洁的心里莫名其妙地发生了变化,她盼望着上班,盼望着和他在一起。虽然她一遍遍在心里说这怎么可以,我生活很幸福呀,可就没有办法克制自己。

在一次加班后,男老师邀请李洁一起吃宵夜,几杯啤酒下肚,李洁的头靠在了男老师的肩膀上。从那晚起,她们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刚开始李洁还有内疚,时间一长也觉得很正常了。偷情的感觉的确让她刺激,而这种刺激让她早已淡忘了当初的幸福。可是,有一天李洁和男老师在自认为很偏僻的湖边散步时,意外碰到了老公的亲戚。悲剧从这一刻发生了。

老公找到学校,把男老师教训了一顿,李洁也因为全校师生知道了这件事,面子难堪辞职回家。周围的亲戚、邻居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她,老公更是对她不理不睬,每天故意加班,半夜才回家。

李洁觉得生活已经全然不是以前的样子,幸福二字更是早已离她远去,悲凉之中自己吃安眠药自杀了。

一个幸福的家庭因此破碎。

当婚姻的平淡遭遇外来的激情的时候,确实容易让人意乱情迷,但往往在错过之后,才发现,原来婚姻的稳定比浪漫的感觉更为重要。有了婚姻之后又遭遇激情的欲望,其实是危险的赌博。

每个女人都渴望浪漫,可是,将婚外情的那种新鲜刺激当成了浪漫,就成了错误。生活,有时还是平淡些好,得到自己该得到的,珍惜并享受自己所有的,这是一种生活哲学,也是一种修养。

“花开百朵,我折一枝,芳香满襟袖”。生活中,熊掌和鱼翅不可兼得,选择和节制是保证幸福生活而必要的措施,不要因为不懂得珍惜而付出了幸福的代价。幸福不是处处都有,失去了,有可能再也难以找回。

满足永远在未来

还记得我们年少时候的梦吗?就想考所好大学,找份稳定的工作。可当好大学、稳定的工作都有了之后,我们又在梦想什么?LV的包?丰厚的股票收益?即使一样样在实现中,但新的梦又在不断的产生,自己的公司?上流的生活?……梦想好像永无止境,我们的心永远在不满足状态。

可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打开心灵观看过自己的欲望?我们曾经想得到一千元,现在得到了,然而为什么还不快乐?因为我们又开始创造出新的欲望,开始期待新的未来——一万元。没错,得到一万元之后,下个目标就是十万元,得到十万之后呢?就是百万、千万……

人是很奇妙的动物,我们内心无时不充满着无限的欲望,也在奋力将欲望收缴于自己囊中,却没有一个真正满足和快乐的时候。

有一个老人在自家门口的一块空地,坚起一牌子,上面写着:“此地将送给一无所缺,全然满足的人。”

 幸福就在当下 《幸福在当下》第六章 远离欲望1.有多少欲望才能满足
一名富有的商人,骑马经过此处看到这个告示牌,心想:“此人既要放弃这块土地,我最好捷足先登把它要下来。我是个富有的人,拥有一切,完全符合他的条件。”

于是,他叩门说明来意。

“你真的全然满足了吗?”老人问道,“那当然,我拥有我所需要的一切。”

“果真如此,那您还要这块土地做什么?”

我们常以为,若能得到更多的钱、更大的权力、更高的名位、更大的成就,就会满足。但当我们得到这些目标,我们还是不满,因为永远都有下一个更远的目标在前面等待我们去完成,这就是欲望。

欲望是依据这个人的年龄、知识层次、所处的地位以及环境不同而不同。就一个人而言,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欲望,当一种欲望满足以后,新的欲望又会产生。欲望的产生永远比满足欲望的手段跑得快,欲望的满足只存在于完成时的那一刻,在满足的那一刻之后,人们就对它再也没有兴趣了。

读过《圣经》的人,对于古代犹太国极盛时期的君王所罗门,有很深的印象。所罗门被称为充满智能的君王,他领导的犹太国,国强民富。他个人的聪明才智,超过历代的学者智士,他的财富名位,也是得心应手,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物质的享受,算得上达到了极点。但是,所罗门他满足了吗?他是否感觉到自己得到了真的幸福呢?我们看看他自己写的一段话就能明白:“空虚而又空虚,万事全是空虚。太阳底下没有一件可以留念的东西。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大地仍然常在。”所罗门又描写到:“智能愈多,烦恼愈多。学问越广,忧虑越深。”从所罗门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来,世间的一切,都不能满足他,都不能使他幸福。他那么的充满智能,又是一位极有财富的君王,尚且不能满足于现实,何况我们一般的人呢?

可见,欲望是本能,欲望的本质是不满足,人人都如此,即使无比富有。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排斥欲望,从另一个角度,适当的欲望能促进我们过得更好。

试着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欲求是什么,什么样的生活适合自己,根据心灵真正的声音去找寻想要的生活。不是看到别人有什么就想要什么,也不是因为别人拥有了什么我就一定要比他的好。如果这样,此生,我们恐怕都填不满这个欲望的洞。

不要让满足永远都在未来,站在那个遥远的山头孤单飘摇,让我们感受不到其中的快乐。可以给人生设定一小步一小步的方向,每当实现或得到,就好好珍惜和把握,满足得到,活在当下,不要无期的盼望着未来,而把现在当作无用的泥土践踏。

欲求未来会使我们错失当下,而如果我们不能够活在当下,那我们的不满、我们的痛苦将永无止息,找不到尽头。

我们可以试着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与其达不到某个设定的欲望目标,痛苦不已,不如调整自己的心里期限。这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2717.html

更多阅读

转电子书:《呼兰河传》第六章

《呼兰河传》第六章一我家的有二伯,性情真古怪。有东西,你若不给他吃,他就骂。若给他送上去,他就说:“你二伯不吃这个,你们拿去吃吧!”家里买了落花生、冻梨之类,若不给他,除了让他看不见,若让他找着了一点影子,他就没有不骂的:“他妈的……王

《凤于九天28破茧成蝶》第六章 凤于九天28破茧成蝶全

《凤于九天28破茧成蝶》第六章    离,晌午。  思蔷跪伏在棋室内,把散落在棋盘上的七色棋一颗颗拾起,按照不同颜色,放回鼓形的棋盒中。  一只修长美丽的手从后伸来,轻轻按在他肩上。  思蔷身体微硬,本能地保持着同一个姿势,温驯

异术超能小说排行 《金融异术》第六章~~第七章

系列专题:《金融异术》第六章罗伯特·法莱尔(Robert JFarrell)我基本上依赖于市场信息。我相信长期性市场周期;这里没什么新事物,只有旧貌换新颜;回归中值是这个市场的常态。罗伯特·法莱尔在美林证券工作了近50年,于2004年退休。罗伯特

声明:《幸福就在当下 《幸福在当下》第六章 远离欲望1.有多少欲望才能满足》为网友如图所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