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 秀屿区“十一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



 2.3.2事故灾难方面

 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隐患尚未得到有效治理,事故灾难应急体系尚不健全;道路交通等较大事故仍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污染事故与其引发的社会安全事件相互交织;特种消防应急装备与器材还不能满足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海上渔业船舶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

2.3.3公共卫生事件方面

重大急性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风险加大,新发传染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时有发生,公共卫生形势还十分严峻;食品卫生、职业卫生、饮用水卫生、环境卫生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自然灾害衍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益增多;公共卫生工作基础薄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手段相对落后,应急检测检验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尚不健全;卫生和动物防疫机构的应急人员、设备、经费与所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动物防疫力量薄弱,突发动物疫情的风险依然很高;药品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反应处置体系不完善。

2.3.4社会安全事件方面

因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环境污染、企业改革、宗教信仰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较为突出。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 秀屿区“十一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

3.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 

3.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湄洲湾港城新区建设,按照“四谋发展”的实践主题和“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全面布局与重点建设统筹,近期任务与长远目标兼顾;依靠科技,用好存量,建好增量,重点解决应对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社会参与,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湄洲湾港城新区建设。

3.2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做好与市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衔接,统筹谋划全区应急体系建设总体性规划。结合实际,着眼长远,避免铺张浪费和重复建设,实现应急资源的有机整合和优化配置,有序推进我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充分利用存量资源,挖掘潜力,提高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信息、队伍、装备、物资等方面的有机整合,提高综合应急能力,重点解决应对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

——先进适用、标准规范。采用国内外成熟技术,兼顾先进性和适用性,确保应急体系的高效、可靠运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标准化体系,实现应急体系建设与运行的规范化。

——分级负责、分步实施。按事权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建设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根据现实需要和实际能力确定建设项目,分级分步组织项目实施,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项目建设。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应急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把政府管理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程度。

3.3建设目标

3.3.1总体目标

根据省“十一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要求,结合我区“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和各相关规划分类目标,到2010年,形成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和应急保障等能力明显增强,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显著提高,有效减少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3.3.2分类目标

自然灾害类:行政村灾害信息覆盖率达到100%;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显著提高,灾民24小时内得到基本生活救助;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平均误差小于120/公里;气象灾害预警时效提高到30分钟以上;气象预报预警公众覆盖率达到90%;风暴潮灾害I级和II级紧急警报提前6小时发布;森林火灾年受害率低于1‰;已查明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减少约30%;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农作物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

 事故灾难类: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35个百分点以上;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25个百分点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不超过5.0;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起数比2005年下降20%以上;水上人命救助有效率达到90%;企业排污造成的重特大环境事件减少20%。

 

公共卫生事件类:乡镇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率都达到100%;区、乡镇突发动物疫情报告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应急预备队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24小时内到位率提高到95%以上。

社会安全事件类:信息预警和应急处置的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安全事件综合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突发群体性事件、社会治安事件和恐怖袭击事件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突发事件稳中有降,重要金融业务系统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基本能够应对粮食、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市场异常波动。

4.建设方向与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在现有应急资源的基础上,逐步解决一些涉及全局或靠单个部门暂时难以协调解决的关键性建设项目,重点围绕监测预警、信息与指挥、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通信、紧急运输、培训演练、科技支撑、恢复重建、应急管理示范等十个方面,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和基层整合现有应急资源,理顺行业和基层应急体系的建设项目,明确行业和基层应急体系建设项目的建设标准和指导意见。

4.1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扩大监测覆盖面,增加监测点密度,改进监测技术和手段,完成隐患排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综合预警系统,并解决预警信息发布的瓶颈问题,建立健全我市关键基础设施的监测监控和保护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各领域的监测系统与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基本建成。 

4.1.1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监测系统 

加密沿海海域、乡镇、主要城镇、气象灾害多发、天气敏感区等地区气象监测站点拓展台风灾害监测网络,实现近岸台风实际路径报告时间隔1小时。加强海上安全信息预警系统建设。健全与完善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事件监测报告系统、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 、预防控制、检疫监督系统。建立健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风险隐患监控系统。健全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价格行情监控系统。完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预警信息系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2885.html

更多阅读

《奉贤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二 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

2、奉城镇。规划控制镇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是上海市“一城九镇”的试点中心镇之一,被建设部命名的全国重点城镇之一,历史文化基础雄厚,依托国际深水港,工业和物流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进一步完善城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经济结构调整

     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政府在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等八个领域的责任,且给出时间表,承诺到2015年逐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要重视公共科学服务体系建设

一、公共科学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会议明确提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

声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 秀屿区“十一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为网友陌生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