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我们不应该片面理解养老保险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养老保险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对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既有限制作用,更加有促进作用。国家应该在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应该积极反映广大人民不断增长的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愿望。
经济发展水平与基本养老保险享受水平应该有一个适当的比例,这个比例应该参考国际水平,最好在世界中等享受水平中选择适当的位置,并且综合考虑恩格尔系数以及其他因素。其中,世界中等享受水平是一个区间。
基本养老制度由于其特点,特别要考虑困难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在当前,要在充分肯定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在建设国家中的作用的同时,充分估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为自己创造的养老保险权益对改变城乡二元养老保险结构的重要意义。要特别考虑农村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问题。我们应该千方百计捕捉对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险有利的经济因素。近二十年以来,这个经济因素已经形成并且强有力,而且其发展态势也十分看好。这个经济因素的核心力量就是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国家应该因势利导,在为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按照城镇代际养老保险的原则,利用单位为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先为农村老年人把低水平的基本养老制度建立起来,完成农村老年人基本养老制度从无到有的突破。
(二)公平原则
社会保障项目的建设、覆盖范围、保障水平不仅是衡量公平程度的尺度,也是提高公平水平的一种手段。实践已经证明,通过不断健全社会保障项目建设,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的享受水平,已经成为提高社会公平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坚持公平原则,笔者把公平原则划分为初级公平和高级公平。
社会保障的初级公平
社会保障的初级公平是指那些层次较低的公平。其外延包括形式公平、效率原则和按劳分配原则等。
社会保障的初级公平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延伸,强调程序的公平和过程的公平。形式公平承认市场经济参与者在程序适用上和竞争过程中的人格地位平等。形式公平承认市场经济参与者劳动能力的不平等和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形式公平与效率原则和按劳分配原则具有一致性。
形式公平、效率原则、按劳分配原则不仅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被社会公众所认同。人们对于劳动致富、科技创新等致富方式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与尊重。
在社会保障领域内,效率原则对于公平分配是有积极意义的。分配的结果应该大致符合正态概率分布曲线,即大部分人处于中等收入水平,分布在中间,在右边有少部分人为高收入者,在左边,有少部分人为低收入者。因此,效率原则只是表现为对少数人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公平性。
社会保障的高级公平
社会保障的高级公平是指那些层次较高的公平。其外延是实质公平,包括与劳动创造财富过程相联系的实质公平和与创造财富没有联系的实质公平。
与劳动创造财富过程相联系的实质公平是指当据以作为社会保障给付依据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低于一个设定水平,导致其社会保障水平太低,由企业或国家、社会出资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的一种公平。
与劳动没有联系的实质公平是指一个人在不参加劳动,没有任何贡献的情况下,如果他发生了困难,并不具有维持基本生活条件的,国家和社会对其进行帮助,提供其维持基本生活水准所需要的费用。
划分社会保障的初级公平、高级公平的意义
第一、通过把社会保障的公平划分为初级公平和高级公平以及形式公平、效率原则、按劳分配原则和实质公平,使社会保障的公平原则从抽象变成具体,变成提高社会保障公平水平的一种策略,从而有利于科学落实社会保障的公平原则,有利于提高社会保障领域的公平水平。
第二、形式公平与效率原则、按劳分配原则被划入社会保障的初级公平范畴,这样就可以把坚持效率原则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保障权益统一起来,使广大人民多了一个维护社会保障权益的理论依据。在过去,人们往往把效率原则作为反对社会保障水平过高的理论依据。
要实现养老保险的公平原则,需要观念转变,把过去城镇为主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的转变;需要重心转变,把养老保险制度由城镇向城乡保障体系转变;更需要公共财政进行转变,即中央财政支付实现由城镇向城乡转变。也许,传统的力量是强大的,在三个转变中,观念的转变具有核心意义,这是改变城乡养老保险二元状态的关键,也是当前养老保险工作需要完成的一个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一个任务。
(三)经济效率原则
根据经济学理论,可以利用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对资源配置状态的任意变化作出好与坏的判断: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否则认为是坏的。这种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称为帕累托改变。更进一步,用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可以来定义所谓最优资源配置,即: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经济学理论把帕累托最优状态称作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反之,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例如,如果产品在消费者之间的分配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分配都会至少降低一个消费者的满足水平,那么这种状态就是最优的或者最有效率的状态。同样的,如果要素在厂商之间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配置都会至少降低一个厂商的产量,那么这种状态就是最优的或者最有效率的状态。
在过去的实践中,人们往往不太在意产品在消费者之间分配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而把重点放在产品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养老保险是一种产品,政府主办的非赢利性养老保险更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养老保险产品在消费者之间分配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养老保险的经济效率。养老保险经济效率的提高对于老年人口的社会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经济效率原则,就是要以中国国情为基础,借鉴国外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养老保险体系的要求为指导思想,把中国的养老保险事业办好。
笔者还认为提高中国养老保险事业经济效率还必须以建设创新国家这一国家战略为指导,积极进行制度创新,灵活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例如:
系统方法。目前,关于养老保险科学的研究现状是把中国养老保险问题分割为一块一块的,考虑了养老保险子系统的独立性,这是必要的,但由于把这种独立性绝对化,忽视了各个养老保险子系统之间的联系性。由于忽视了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必然损伤客观存在的作为联系养老保险各个节点之间关系的管道,从而造成管道阻塞。在这样的情形下制定的养老保险制度,必然导致养老保险机体的一部分组织的损伤,必然违背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我国古人早已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了。北宋真宗年间,皇城失火,宫殿烧毁,大臣丁谓主持了皇宫修复工程。他采用了一套综合施工方案,先在需要重建的通衢大道上就近取土烧砖,在取土后的通衢深沟中引入汴水,形成人工河,再由此水路运入建筑材料,从而加快了工程进度。皇宫修复后,又将碎砖废土填入沟中,重修通衢大道。使烧砖、运输建筑材料和处理废墟三项繁重工程任务协调起来,从而在总体上得到了最佳解决,一举三得,节省了大量劳力、费用和时间。
在目前的中国,如果我们不是孤立看待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当我们把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汇集起来,把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创造的养老保险缴费适当返回农村,作为农村老年人口养老保险基金来源,这就解决了当代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社会保障,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缴费的后备力量雄厚,未来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也能得到解决。这符合系统科学的思想,是系统思想催生的一个养老保险连环计。
模糊数学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对于保护养老保险利益有缺陷的劳动者的权益,对于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对于养老基金在全国范围内的适当统筹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有了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我们就不必担心数据获取的困难和计算过程的复杂,因而,我们就可以放心采用最公平合理的处理方法。
(四)社会保险法最好能平衡反映其基本原则
社会保险法草案第三条规定:“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我们知道,社会保险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社会保险规范,集中体现社会保险法立法指导思想,是调整社会保险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保险立法,守法,执法,司法的根基和出发点,是处理社会保险法律关系问题的依据。社会保险法基本原则应反映社会保险关系的最一般特征。
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和公平原则是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两个公认最基本原则,这两个原则具有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社会保险法只反映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而不反映公平原则,可能不利于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笔者建议把公平原则也写到社会保险法中。
笔者建议把经济效率原则也写到社会保险法中。笔者认为经济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和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相比至少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