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成长规律漫谈 农村基层干部成长规律初探



农村基层干部是一支优秀的群体,他们在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站在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个承上启下的特殊时期,我们以韩城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观察点,回顾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历程,总结经验和教训,探讨其中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近三十年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年轻干部成长规律漫谈 农村基层干部成长规律初探

   (1)、“选”,选好领头雁,配强基层班子。作为一个村,支部书记的作用举足轻重,是发挥村干部发挥战斗力的关键。三十年的实践证明,选好一个支部书记,就能带动一个好班子,这个村的工作就能上去;反之,支部书记弱,班子强不了,支部作用就难以发挥,工作也难打开局面。所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首先必须把人选准,把班子配强,把那些真正“靠得住、有本事”的人选进村级班子,特别是选准配强村党支部书记,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主要用三种办法选人:一是解放思想,开拓视野,从致富大户、民营企业负责人、外出务工经商的能人、复转军人等各类优质人才中挑选,真正选出条件过硬的村组干部;二是充分发扬民主,激发广大村民的参政热情。1984年市委决定在全市农村建立村民委员会,对村委会的产生、人数、职责作了明确的说明。1987年全面实行村民委员会选举。三是强化引导,大胆使用。对选拔任用的能人,工作中既大胆使用,又帮肤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充分发挥各人特长,在领导方法上,做好传帮带,使他们尽快适应新岗位,带领广大农民,尽快走上致富路。

  (2)“培”,坚持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农村干部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到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因此,坚持加强对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培训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收入的本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解决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扎扎实实实施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建立干部任职资格培训制度,对新任职的村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切实提高村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同时建立健全基层干部学习培训的激励机制,把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同年终考核评比、奖励、补贴结合起来,激发参加学习,接受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习教育,使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得到新的解放,观念有新的提高,执政为民的意识进一步强化,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

    (3) “带”,选派机关干部下基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新的时期对村干部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村组干部办事公道,廉洁自律,而且要求村组干部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因此,市委先后在1996年、1998年实施两批双百工程,组织近200名年轻机关干部下派任职,带动农村致富奔小康,带动农村干部素质的提高。同时大力推进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工程,大力培养“双强”型村党员干部,不断壮大“双带”型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要坚持在“培”中“带”,在“带”中“培”,快速提升党员干部的致富技能和带富本领,帮助农民解决“想干不会干”、“想干不敢干”等问题,营造一种“一人致富不算富,全村致富才算富”的浓厚氛围。

    (4) “实”,通过办实事,在干中提高干部素质。农村基层干部处于农村工作的第一线,他的一举一动,老百姓都看到眼里,记在心里。随着农村的发展和农民负担的减轻,这就需要我们基层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干事情,考虑问题,一定要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既提高了自身素质,又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树立威信。特别是税费改革后,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但是,目前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扶持力度,相继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对农村实行种粮补贴,乡村道路补贴,医保补助等,作为基层干部要把国家赋予农村这些优惠政策办好、办实,同时,还要结合本村的实际,积极引导群众搞好富民增收,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和政绩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5) “关”,关心干部生活,消除心中之忧。农村干部处于兵头将尾,即使干部又是农民,因此,基层干部有“三忧”。一忧:乡村债务包袱重,新村建设起步难。二忧:雁过拔毛,惠农政策“打折扣”。三忧:筹资难,如何避免举债搞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建设项目大多要求村民筹资配套、投工投劳,而向农民集资数量有限、难度很大,但项目要按计划完成,村集体免不了又要借债,最终成为村干部和村民的负担。有关涉农部门、特别是乡镇党委给他们出谋化策,当好参谋,同时希望国家加大资金的投入,减少农民筹资配套等。同时,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关心和支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乡村干部激励机制,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大力宣传、表彰,给予鼓励和奖励,对农村基层干部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给予以关心和照顾;对任职时间较长的且工作突出的帮助办理养老保险;有条件的地方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的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工资标准等,这些都为农村基层干部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成绩

一是队伍结构有了进一步改善。坚持把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严格把握选拔标准,加强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把任职较长、年龄较大的村干部调任到需要成熟老练、工作稳重、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岗位,同时把年轻能干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干部队伍。鼓励40岁以下村干部积极参加学历教育,提高文化素质修养。改革开放初期,全市村干部平均年龄50.2岁,4/5村干部是初中以下文化;现在,全市村干部平均年龄42.3岁,高中中专以上文化占到46.2%,大专以上文化占3.2%,年龄和知识结构有了较大改善。

    二是能力素质有了进一步提升。广大村干部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理论的学习以及村务工作的领导经验、先进典型的解剖学习,扎实开展“三级联创”等系列活动,他们在理论和实践的碰撞中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强化。目前,一般性的矛盾纠纷都在村级已经消化掉了,大大地减少了矛盾上交数量。同时,村级经济也有了较大发展,农民的收入得到大幅提高。

三是保障机制有了进一步健全。从建立健全村干部保障机制入手,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政策,完善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切实帮助解决后顾之忧。近年来我们不断提高村干部的待遇,由过去只给村主要干部发放补助扩大到所有村组干部待遇的标准不但提高。对任职30年以上的村干部发放补助,这些都大大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积极性。

三、目前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瓶颈问题

    1.个人因素影响。部分村干部平时缺少学习,思想观念陈旧,对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工作靠经验,办事凭习惯。面对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只简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处理复杂问题显得力不从心、办法不多、信心不足,对上依赖性强,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

2.经济发展制约。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加之土地、环保、税收等宏观政策调控,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同时,村级刚性支出的不断增加,农村创建项目的不断增多,又使农村经济负担不断加重,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面前,为村民服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显得弱化。

    3.选拔培养受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才的流动性大,择业面广,好多青年人才向市区或大城市转移。同时,大部分青年人才在企业工作,流动性大,造成对本地青年人才情况的跟踪培养带来难度,选人用人的视野和空间受到限制,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显得不足、培养不力。一些村级后备干部大都不在村里上班,等到要用的时候,后备干部已经在其他领域有所建树或个人创业,在经济效益较好的情况下,不大愿意从事村干部工作。

    4.岗位吸引不足。随着公务员制度的推行,乡镇机关的人员精简,事业单位的改革和企业的改制,农村干部的“出口”受阻。相反,在新形势下,农村工作量越来越大,上级对村干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村干部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反而对村干部的后顾之忧问题却“爱莫能助”,导致村干部的岗位吸引力已不如从前。一些致富能手即便加入到村干部队伍中,由于看不到出路和前途,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自己的实体或企业上,甚至使村级工作陷入无序状态,给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不便。

    四、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夯实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素质基础。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按需培训,确保取得实效,切实解决村干部有能力办事、能办成事的问题。要形成定期轮训村干部的制度,把提高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构建和谐农村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作为培训工作的首要目标和长期任务,重点强化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市场经济、农业科技知识和学历教育,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帮助村干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政策的能力,带领农民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能力,严格依法办事、发展基层民主的能力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干校的作用,在培训的方式、方法上进一步拓宽,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

    二是构建增收机制,增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经济支撑。要坚持从现有条件出发,联系农村实际,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以强村富民为目标,构建村级长效增收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着力解决好村干部“有钱办事”的实际问题。按照相关规定推行村集体土地“留用地”办法,将一定比例的征收土地用于集体组织发展经济。要严把开支关,坚持开源节流并举、加减法同用,严格财务管理制度,有效控制村级管理费用,厉行节约,开支规范,减少浪费,增强实力。

    三是完善激励保障,激发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在活力。要建立村干部考核奖励保障机制,切实加强目标考核、责任监督、激励保障,激发村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年初,应确定每位村干部岗位奋斗目标和工作责任,制定目标任务考核制度以及奖罚制度,与个人的奖金报酬、职务升迁等切身利益挂钩,严格做到令出必行、行之必果,努力营造出一种“混日子没市场,干事业有奔头”的良好氛围。对优秀村干部要千方百计地为其谋求政治出路,不仅要想办法解决身份问题,还要大胆提拔使用。对于一些工作不思进取、破坏班子团结、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村干部,要坚决处理,甚至辞退。当前,要重点建立误工干部工作考核奖励机制,尤其要建立误工干部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好这批默默无闻、甘当配角人员的后顾之忧,充分体现组织人性化关怀。对一些工作能力强、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的误工干部,可以考虑吸收到村定工干部队伍中来,使他们工作有奔头。

四是强化源头建设,积蓄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后备力量。要拓宽选人视野、完善选人方式,在通过“选、派、招、聘”等途径,配强现有村级班子的基础上,着重在“备”上下功夫,着力加强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锻炼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使村干部队伍后继有人。要建立人才台帐制度,对本镇范围内的企业以及各行政村进行详细摸底,及时全面掌握人才的就业和流动情况,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行管理机制,便于日常管理和跟踪培养。要建立与乡镇企业挂钩培养机制,对企业优秀青年人才进行定期教育培训,尽早吸收到党内来,接受党的教育和管理,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为将来能尽快胜任岗位打下基础。要充分利用我省今后五年选聘2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机遇,充实干部队伍,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积累农村工作经验,成为能够独档一面的村干部,继而提高全体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3014.html

更多阅读

谈谈“肾病四忌” 年轻干部四忌

谈谈“肾病四忌”一忌:劳心、劳力、生活无序;二忌:感染、感冒、发烧;三忌:高食盐、高蛋白;四忌:肾毒性的药物和食物、不良情绪。一忌:劳心、劳力、生活无序:是肾病患者的第一大忌。劳心不只是因为操心而劳累,主要是指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建设内容

中共商都县委组织部 米树云农村基层组织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前沿和关口,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其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既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对联“领字”平仄规律初探 对联的平仄格式

对联“领字”平仄规律初探文/钟胜天所谓“领字”,就是对联中在句前具有统领作用的文字。对联领字的数目一般为一至三个,偶有四个,它在联语间不仅具有统领的作用,而且具有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对联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关于对联中领

开元公司党建“六大写实”工作实质 农村基层党建六大载体

开元公司党建“六大写实”工作实质来源:阳泉矿工报 作者:阎会俊 王瑞鑫  点击:211次 时间:2009-06-04 六大写实”新载体 固本强基显实效——解析开元公司党建“六大写实”工作实质如何进一步深化“双创双争”工作,使党建基础更扎

昌吉州2015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点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昌吉州2015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点2015年,是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关键一年,是突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年,也是依法治州、建设法治昌吉的一年。今年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

声明:《年轻干部成长规律漫谈 农村基层干部成长规律初探》为网友俗世情牵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