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文化建设论文 新农村建设亟待文化铸魂工程



[内容摘要]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源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推动新农村的建设,提升广大农民的生活品质,保障农民群众应有的文化权益,应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工程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方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工程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立魂工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工程将建立一个天地交织、遍及全国的远程教育培训网络,培养一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骨干队伍,对农村文化和新农村的建设发挥难以估量的促进作用,并提供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条件。

[关键词] 新农村、农村公共文化、教育培训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源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总人口的绝大多数。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文化的建设却不尽人意,并且一直在制约和阻碍着农村的发展。

据调查,当前农村很多地方老百姓的精神空虚,赌博、迷信活动猖獗。江苏省沭阳县反映,现在是“教民人数比党员还要多”。兴化市反映,目前农民捐资建寺庙、建教堂的积极性很高,文化站不如寺庙建得好、锣鼓声不如麻将声高、文艺骨干变成了和尚去念经①。因此,必须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村文化之所以落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如农村文化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文化运营经费严重缺乏、文化人才流失等,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应该是人的因素。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多年来,政府组织了很多“送文化”下乡的活动,但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却是微乎其微。农民对这种被动的文化支援并不满足,更希望能够自己舞起来,唱起来。

目前,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尤其是农村文化人才队伍薄弱,且严重老化,使农村文化建设进展缓慢。为了更好地推动新农村的建设,提升广大农民的生活品质,保障农民群众应有的文化权益,我国正在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由中央财政扶持,新建和扩建2.7万个农村乡镇文化站设施,“十一五”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目标。由此势必将导致公共文化设施管理、运营人才的极大缺乏,设施的大量增加与人才的极度缺乏也必将成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矛盾。

 新农村文化建设论文 新农村建设亟待文化铸魂工程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现状主要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人员少且流失严重。文化站多无编制,大量的农村文化从业人员纷纷离岗创业、或长期病休等,造成人员流失严重,从而对基层文化从业人员组织引导、艺术辅导的职责发挥产生了不利影响。比如江西省2006年文化站在职人员2024人,比上世纪90年代初人数减少了1700多人,而且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是乡镇干部兼任,有的长期被抽调,有的身兼数职②。

其二、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大多数县的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年龄偏大,中高级、中级职称占比较小,专业理论素质偏低和专业知识老化,能挑大梁独挡一面的业务人员少。其中,由于缺乏对一些必备的现代技术(如:网络信息技术等)的掌握,甚至使刚刚设立的远程教育网、电子小康书屋也爬了窝。浙江省文化站的专职人员中,有一部分是1985年转干的,有一部分是1994年招考的。这部分人多数已40岁以上,年龄偏大,业务能力偏低,专业知识趋于老化。在全省33 个欠发达县的1232 名文化从业人员中,高级职称的只有2名,中级职称的也只有196名,农村群众戏称“搞文化的人没文化” ③。

据统计,2003年,全国县级文化馆从业人员41708人中,具有高级职称1694人,占文化馆总人数的4.1%;中级职称10177人,占文化馆总人数的16.7%。全国还有1879个县级文化馆无一名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占县文化馆总数的66.0%;有446个县级文化馆无一名具有中级职称人员,占县文化馆总数的15.7%④。专业人才、现代信息技术的不足,使文化馆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利用网络、摄录像等现代先进设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优质服务。

其三、缺乏学习、培训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我国目前尚没有专业的针对农村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培训教育机构,另一方面,由于地域和经济条件、生活水平所限,农村文化工作者无法参加各类教育、培训,缺乏提升自己、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和能力。

因此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首先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同时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教育培训,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工程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方式。

首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工程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立魂工程”。新农村建设,不只是建房子,修马路,立院墙。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重要的是使农民的精神面貌有一个全新的变化,这种变化有赖于文化的重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工程将建立一个天地交织、遍及全国的远程教育培训网络,培养一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骨干队伍,对农村文化和新农村的建设发挥难以估量的促进作用,并提供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条件。

其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工程将极大的满足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中不断增长的对文化人才的需求,为农村社会发展中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培养了一批先进文化的火种,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工程将建立一个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教育培训网络,可以为农村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与思想、理论和知识,成为基层文化、农村文化不断得以发展、更新的源泉。

第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工程将为政府与农民的沟通、为中央与地方的沟通建立一个新的渠道,通过农村文化工作者在虚拟社区的各种活动,让我们能够直接了解到基层文化、农村文化的一手资料,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一渠道,把国家、政府的文化方针政策直接传播到农村和基层文化工作者。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工程将通过集中授课、卫星广播、网络互动、光盘教学等方式,开展一般性的公共文化服务资质培训工作,同时有重点的选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骨干到京进行集中培训,以期在短时间内为广大农村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公共文化服务骨干。所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工程应该具备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工程是公益性的。面向广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人才工程,本身即具备其公益性的特点,同时,提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工程将是信息化的。它应该以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为基础,以国际互联网、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为主要载体,传送教学、培训的主要内容。

第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工程是多媒体化的。其内容的形式一定是多媒体化的,集声音、图像、动作、演示及各种实例于一体,以期达到既具备一定的理论高度,又生动活波、通俗易懂。

第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工程是互动化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工程的教育培训不是单向的教学内容的传播,而是一个即时的、互动的培训系统,即具备自学习的功能,学员也可以和专家、老师及同学进行各种学习的交流。

第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工程是本土化的。它的本土化主要是指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可以不离开工作地而接受教育培训,同时,由于教育培训的内容是全开放的、可选择的,受训者可根据自己本地的特点及工作的具体要求有选择的进行学习。

第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工程是综合性的。这个综合性主要是指它的内容不应该是单一的公共文化服务知识的内容,而应该集公共文化服务知识、文化艺术基础理论、现代信息实用技术、农村文化工作实务为一体,同时还应该具备其它如农村致富、粮油副食果品等农村经济类实用信息,是其不仅是一个培训教育的平台,更是一个农民致富的平台,从而增加这一平台的实用性,让更多的人愿意、主动使用它。

设想中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工程应该由四个子工程组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培训教材出版工程、农村公共文化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农村公共文化人才培训网(网站)、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培训队伍工程。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培训教材出版工程拟聘请国内相关专业人士,编写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培训系列教材,内容涵盖公共文化服务、文化艺术、现代信息科技、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方面。在教材编写的基础上,聘请相关专家进行现场授课,并录制成音像制品免费发放至基层图书馆、各文化馆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等,提供给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从业者学习。

农村公共文化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文化馆/站、文化艺术培训学院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数字电视、数字图书馆、政府政务网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相结合构筑一个天地交错、遍及全国的远程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县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等基层文化单位工作人员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通过逐级设立集中面授点的方式,形成省、市县、乡镇和村基层培训的三级地面培训辅导网点。

农村公共文化人才培训网(网站)以农村公共文化人才培训的主要内容为中心,辅以当前国家的农村文化政策、文化发展信息以及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种实用的文化服务信息,同时开设学习、工作、招聘、讨论等农村文化社区,以对农村文化建设有实质性的贡献。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培训队伍工程建立公共文化培训师资格认定制度,利用各地文化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的师资,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农村公共文化培训队伍。其培训资格证书由文化部颁发,通过相应的认证,即可参与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培训中来。

总之,实现农民文化权益、活跃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需要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注释:

① 韩虹、倪国强、徐循华、谷峰、臧玉淼:关于江苏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文化发展论坛,2006.8.29

② 李玉英代表:五项措施破解农村文化建设难题, 中国文化报,2006.03.09

③ 杜志雄:关于浙江省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④ 2003年数据显示农村文化人才匮乏,2006-03-27,www.ccdy.cn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3094.html

更多阅读

调查研究制度建设亟待完善 完善我国遗赠制度研究

◎文/ 江 涛近年来,调查研究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被弱化和“变味”“走样”的毛病。有些部门和同志作决策不认认真真下基层搞调研,老老实实到群众中收集意见建议,而是“走走马,看看花”“不动腿,动动嘴”“开闭门会,造闭门车”“先定论,后佐证

声明:《新农村文化建设论文 新农村建设亟待文化铸魂工程》为网友墓偌丶淡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