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布的第一季度经济数据,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1%。这表明,去年11月以来政府4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的决策已经奏效,我国经济正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经济运行已提前回暖。与此相对应,沪指从去年11月1664点起点,目前已跨越年线,连创新高。的确,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好转,至少没有恶化,股市也已出现2007年、2008年市场剧烈震荡、大幅下跌后的“赚钱”效应。但我以为,目前就断言中国经济已经见底,为时尚早。
我们可以举出看好中国经济的N个理由,新出炉的各项数据也支持宏观经济环比增长率忆经在去年第四季度见底,经济形势正向着好的方面发展,不过,本轮中国经济的复苏和成长,最主要的还是依靠投资拉动 ,表现为中国银行业的信贷扩张的规模是史无前例的。大量的贷款主要投向大型企业和基础建设,这里可能隐藏效率低下,和普遍的腐败与浪费,可能由银行信贷的大量集中投放产生的大量坏帐,并积蓄金融风险。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投资可以增加GDP,可以“保八”,但要创造实在的业绩却很难、很慢。打个比方,一条崭新的高速公路上,十分钟看不到第二辆开过,旁边又轰轰烈烈地在开工建设新一条高速公路,这又能带来什么业绩呢?再者,政府主导的投资能否带动社会投资,从而使就业率恢复呢?现在还看不出肯定的迹象。有道是投资比重的增加,“挤出”效应一般都是规律。 从消费角度看,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成交旺盛,但这仅仅只是由于前期受到抑制的需求,在各项政策促发下产生的一次短期爆发成交量上涨是否能够得到持续,具体要看两方面,一方面是价格能否保持稳定适应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导致成交量上涨的消费是否具有普遍性。从这点上看,当前楼市并没有达到实质性回暖。汽车销售的情况是由于季节因素和政策效应双重因素,3月创历史新高, 一季度汽车产销小幅增长,但由于汽车销售结构向中低端下移,车企的收入和利润并没有出现同幅度的增长,总体上销售呈增量不增收态势。
其实,我以为构成对中国经济威胁的,主要的不是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金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是集中在出口及相关产业上,所谓的“危中有机”,主要是表现为借外部经济危机,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驱动力的转型。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天一季度,经济数据好转,是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的云开,那么我们还没有见到中国经济的“日出”。
什么是中国经济的“日出”?我想应当是,在中国,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地享受着平等国民待遇和产业政策,人民有着广阔的就业自由和空间,政府从主导经济发展的第一线退出,成为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的规模减少,政府的运行成本减少,财政“藏富于民”;产业工人、农民和服务业从业者等创造社会价值的劳动者,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受到广泛的尊重,建立起以低收入群体和工薪阶层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家和企业成为全社会最活跃的元素,产业升级,企业成本和单位能耗下降,多数企业有自己的专利发明,形成了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并具有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总之,中国经济不实现发展模式的根本上的转型,心就不踏实。
如果说“股市是经济的睛雨表”,那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大底、任何一次牛市,都要二次探底,由于没有创新低才最终确定底部。如果,对于中国经济的乐观,也许等待观察可能更加理性。对此,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一旦国家的信贷紧缩,社会投资不能很快的跟上,宏观经济出现类似1998年二次探底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