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影响 试论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应取的对策(二)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二、危机在我国蔓延的内外因分析

  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正在影响着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给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从2007年底的20%以及2008年夏天的14%,下降到目前的不到8%。可以说,我国也已卷入了这次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并且已直接引起实体经济的衰退。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也有过某种意义上的经济危机,1958年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后的三年困难和文化大革命后的74-76年的经济严重衰退,也可以说是经济危机。不过那是生产不足的危机,而我们目前所发生的则是生产过剩危机。如前所说,这是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危机。

  那么在我们国家中,怎么也会有这种危机呢?那就要分析一下我们改革开放后所建立的市场经济,在目前阶段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市场经济。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行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可以说,我国已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但是,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什么性质,是姓社还是姓资的呢?在改革开放初期,这个问题,小平同志是不主张争论的。在当时来说,这样做,对减少改革的阻力是有好处的。但这并不是说,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什么是姓资,什么是姓社?这要看资本和劳动这两种基本生产要素中,谁是主体,谁支配谁?应该说,以资本为主体,由资本雇佣劳动,为利润而经营就是姓资;以联合劳动为主体,由劳动利用资本,为共同利益而生产就是姓社。按照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那么,我国的市场化的改革,今天还只是建立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还没有达到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事实上,市场经济是从简单商品经济发展而来的,而由简单小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只能先到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而不可能直接到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所决定的。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在革命和建设中存在两个问题,以至可以说犯了两个错误:一个否认市场经济,而搞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另一个是跨越阶段,搞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对于前一个问题,计划经济由于存在难以克服的信息方面障碍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因而不能解决资源配置问题,效率较低。而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来解决,实践证明,这是解决资源优化配置,增进社会福利的有效机制。提出要用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人们在感情上也还比较容易接受。

  可对后一个问题,虽然我们的理论早有说明,根据中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情况,中国革命必须首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允许资本主义的一定发展,而后才能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可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一开始就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不让私人资本有一个发展的机会,从1953年开始,不到三年时间,就消灭了资本主义,到1956年就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接着,这种“左”的倾向愈来愈烈,通过1957年的反右,1958年就来了个大跃进,实现了公社化,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结果造成了连续三年的困难时期。而后的文化大革命,实际上就是对这种错误的“左”倾路线的坚持,而对一切所谓右倾保守观点进行的彻底批判!结果带来了74-76年的经济严重衰退,以至几近走向崩溃。可就是这样,人们觉得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经济形态,在感情上离开了具体历史条件,而易于接受社会主义而拒绝资本主义。

  正是有鉴于此,我国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只提按其目标来说,我们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提先要建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对减少改革的阻力,让人们易于接受是有必要的。但在步骤上,按照小平同志的规划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是允许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走向共同富裕”。这实际上就是先要改造成为让一部分人先富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后才发展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改革的实际过程。首先从放开自由市场,允许个体经营,并进而允许雇工经营开始,允许一部分人以钱赚钱,先富起来。其次又将集体经济通过承包等多种形式,逐步改造成了以利润为目的的现代企业。最后,也就是最主要的是通过国有资产重组、“抓大放小”和“国退民进”。让很多国有经济陆续从一些竞争性行业中退出,以不同形式转给私人所有。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也改变经营方式,改造成了独立核算的营利性企业。另外,我们还采取一系列的鼓励投资和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很明显,我们改革开放所走的这一步,所建立的市场经济还不是姓社,而是姓资。因为它是以资本为主体,为利润而经营的,是让一部分利用资本,雇人劳动,用钱赚钱,首先富起来的。

  可见,从事实上来看,我国的市场化的改革,不管我们怎么说,今天还只是建立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还没有达到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这是适应目前生产力性质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革,有利于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因而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让我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应该说,我国改革开放,分阶段先走这第一步是正确的,成就是巨大的。看一只猫是好还是不好,不能以它是白猫还是黑猫,而是看它能否抓老鼠。看一种经济制度的好不好,也不是看它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而是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然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的,由于资本对劳动的支配,大资本对小资本的支配,必然出现了社会人群贫富的两极分化。而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贫富差别的扩大,就必然造成有效需求和有支付能力需求的不足,由此必然导致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一般来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生产过剩危机的根源,但是,正如过去我们说的,新民主主义,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下的资本主义,是我们可以加以利用和限制最终加以改造的资本主义。现在我们进行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按其客观规律,首先,也必须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资本以钱赚钱先富起来,即先转变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然后再引向“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应该说,即使在一定程度上,会有一定的贫富差别,但也不就是一定会出现严重的贫富差别导致生产过剩,出现危机的。

  可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的贫富差别就是迅速扩大了。根据有关权威统计,反映这一差距的基尼系数,在我国,1981年是0.288、1990年0.343、1999年0.397,进入新世纪后则基本上在0.4以上的水平发展,2003年达到0.46后继续增加。现在,尽管各方研究给出的数据有所差异,但一般认为,已经到了0.5左右。贫富差距之大和扩大速度之快,不只赶上以至远远超过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是世界上少有的。

  那么,这种状况又是如何造成的呢?这需要从市场和国家(或政府)的关系谈起。

  市场经济是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竟争的市场中的价格来解决的经济形态。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不直接参与经济的经营和管理,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即资源如何配置,都由市场自发调节。然而,这并不是说,市场经济就可以不要政府。为了克服垄断和外部性弊端、提供公共物品、管理信息、调节收入、控制经济波动等诸多市场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保证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都需要有政府的参与,以实行对经济的监管和调控。

  政府要履行自己的职能,就要有一定的权力。政府机构不是营利的企业,因此这是一种不同于企业、家庭私权的,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定(一般以法律的形式)来施行的公权。可是,在我国,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民主制度的不健全,特别是对行使权力的缺乏有效的监督。因此,在我国市场化过程中,有的人却混同了政府机构和营利企业的区别,把公权视作私权,公权私用,出现了公共权力市场化的现象。

  公权的市场化就是公权的商品化、金钱化和资本化。具体表现为:1.权力寻租,即把权力也看成是一种生产要素,以此来取得收益,。公权本是应该无偿为大家服务的,但现也作为一种稀缺资源,象土地和房产设备一样,可以出租,取得租金。2.权钱交易,即把权力当作一种商品,可以出售换取金钱。3.官商联手。如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为其自身利益联合哄抬房价,地方政府既可出卖土地赚钱,还可因此提高GDP。房地产商更可由此取得暴利。4.直接参与市场。政府官员直接从事企业经营或者参股,利用权力进行不平等竞争,取得高额利润。还有的国有企业实际上成了官办的垄断企业,也成了少数人利用公权谋取部分人利益的工具。5.利用外资和外贸,从中获取利益,等等等等。

  公权的市场化是一种公权的私人化,但是它不是一般的私人化。在历史上,只要有公共权力的存在,就会有假公济私以至行贿受贿,利用公权为自己谋利的现象存在。但这种权力的滥用还仅是某种实物或某种特定的关系,受到具体物质形式和特定具体关系的限制,还是有一定限度的。然而今天的公权的私化一旦和市场相结合,变成了公权的市场化、金钱化,就完全突破了具体的物质形式和特定关系限制。正如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贪欲是无限的一样,公权的市场化,虽然也表现为行贿受贿,但其数额来说是没有限制的,是无限在扩大的。

 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影响 试论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应取的对策(二)
  公权的市场化,把公权变为私权,看钱办事,那就必定造成办事的不公,给钱的,什么事都给办让做;没给钱的,应给办让做的,那也不给办不让做。这就是政府官员的腐败。而腐败就必然造成不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权,本来是保护公平竞争,维持市场正常秩序的保证。可这种权力一旦被私人所收买,就会变成一种扼制竞争的力量,就会打击市场平等竞争,造成垄断。

  腐败和垄断,两者相互作用,结果必然会促使贫富差别的扩大。当然市场竞争也必然会出现两极分化,会造成贫富差别。但那样的差别是以经济的发展为限度的,而这种由腐败和垄断造成的差别,则完全与市场竞争规律相悖的,它可以不受能力和经营效益为限而让一部分人迅速暴富。我国贫富差别之所以能有如此迅速的扩大,应该说,主要就是腐败和垄断的“功劳”。

  贫富差别的扩大,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必然会造成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足,而有效需求和有支付能力需求的不足必然导致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由此我们可以说,我们在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市场竞争先富起来的同时,我们的政府本应该利用自己的权力,在人们收入普遍提高的条件下,逐步缩小差别,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对掌握公权的人缺乏有效的监督,出现了公权的市场化,产生了腐败和垄断。结果贫富差别不只没有缩小,反而是越来越大。这种由腐败和垄断引致的贫富差别的无限制的扩大,正是我们国家会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上面我们就国内的生产和消费、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上分析了我国会有经济危机的内部原因,然而市场经济是世界性的,除了国内市场,还有国际市场。发展国际贸易,各国生产自己具有资源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其结果对双方都有有利。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进出口贸易以年均28.5%的速度增长, 2002-2007年入世6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年即从改革开放到入世之前23年的总和。并且进出口贸易从逆差转变为顺差,使我国从一个外汇捉襟见肘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但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发展对个贸易,促进经济繁荣,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成为危机的因素。

  首先,净出口增加了有效需求,但一旦暴发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国外需求减少,出口受阻,就直接使实体经济受到冲击。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已经使我国国内众多出口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受到严重冲击,中国出口型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同时还要看到,出口数据的下降并不象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这不仅是因为进出口是国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因为它是维持我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保障,出口的下滑,还会对其他许多相关关行业受到影响。目前,全国钢铁产品的价格平均下跌已达20%,国内钢材价格连续下跌,不少中小钢铁企业停产。目前我国钢铁产能总体过剩,而高端产品如特种钢却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全球经济减速将加剧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

  钢铁需求的下降,又会带动上游产业如焦炭行业、铁矿石行业降价、减产,而其下游的汽车、房地产、造船、机械等行业也出现减产或销售下滑的迹象。

  总之,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并导致中国出口的需求下降,加剧中国原本的钢铁、原材料等产能过剩的局面,带动上游和下游产业需求齐萎缩,经济景气度明显下降,经济减速,原有的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其次,我国生产出口产品,其优势是劳动、资源和环境成本便宜,因而价格低廉。实际上,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高额利润,往往是以劳动、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牺牲为代价而取得的,由此不可避免地给后续发展带来困难。

  生产条件的恶化,必然会造成边际投资效率的下降,商品价格的提高。因此就会出现同单纯因需求不足造成的经济衰退但价格下降不同的局面,而是在经济衰退同物价上涨同时并存,即出现所谓滞涨的局面。

  最后,外汇储备的增长,本是好事。但是在今天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情况下,在金融危机情况下,美元贬值,储备缩水。

  所以,这一次世界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的过度的透支消费引起的,美国透支的是未来的收入,带来的是虚拟经济破产。而我国透支的是未来资源,金融危机对我国则是直接影响到实体经济。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危机时期一般是物价下降,而在我国,却是滞涨。

  总之,对待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我们只有科学地认识其成因,既要认识危机的一般成因,又要认识这次危机特别是危机在本国表现的特点,才能提出相应的对策。

  (未完,待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3218.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试论顾城的《一代人》 改变地球的一代人

原文地址:试论顾城的《一代人》作者:梦回唐朝朦胧诗无疑是中国当代汉语诗歌史上最值得关注也绕不过去的重要课题,其重要性在于,它曾以独树一帜的美学原则回应着那个特定时代的思想解放大潮,以它迥异于政治写作的诗歌话语和令人耳目一新的

刘立潇:试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试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刘立潇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100875[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面对当前多方面、深层次、高强度的世界竞争发展趋势,如何继续保持经济良好发展势头,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难题。本文从影

声明:《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影响 试论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应取的对策(二)》为网友厮守这份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