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茶座 有感于‘淘汰一批经济学家‘



  “淘汰一批经济学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句话有魄力,早该说了!

    学者的经济观点、官员的治国方略以及所有知名人士的公开言论,本来就应该接受实践、现实和群众的监督和评判。当然,任何学者都不是圣人,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正确。不过,对于一错再错、一再挑战公众良知的人,则确实应该有个必要的检视,以免长期混淆视听、误国误民。

    人们习惯于把经济学者区分为主流和非主流,这正是导致很多人被误导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中还将会继续证明:没有什么主流与非主流,只有正确与错误。

    还有人说:不是不说,是声音传不出去!是这样吗?我的看法是:有些人确实知道对错,但是他们就是不说!有些人说了,不是传不出去,而是“非主流”一贯不受社会和官方的重视。只能自我安慰说:“药救不死病,佛度有缘人”。时间长了,对错自有公论。

    但是,快速变化的现实是无情的。在特殊的历史阶段,注定了一些人、一批人很难自我超越。僵而不化的理论以及屡屡重大失误的投资,我国的代价实在太过沉重了,以至于即使苛责于个别人,恐怕也都是无济于事的。在制度层面,我们有必要关注这样的问题:如何避免今后类似的错误一再发生?如何加快社会的新陈代谢呢?

    世界形势错综复杂,新的挑战时刻发生,人人都需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大浪淘沙的历史潮流。同时,社会也需要更多的进步与监督,避免正确与错误的长期错位。

    只要大家的目的是一致的,只要都是凭着良心在说话、办事,既往的对与错不应成为制约未来正常学术讨论的阻碍。

  

   本着以上思路,自我检视过去一年的财经分析和时政评论,发现不少不当之处。也有一些观点,在当时倍显孤独,然几乎都被事实或市场所印证。摘录出来,但愿对认识今后仍能有所帮助:   

   1、“近年的研究体会和经验表明,在一种表象达到高潮的同时,往往就潜藏了另一种逆向的潜在危机,这或许就是金融市场的特殊之处。上半年人民币快速升值,热钱目前也正在加速流入中国,但是,这个时候中国的宏观调控需要格外谨慎,因为大幅度的逆向流动也许随时可能在数月内发生。”

    “中国是全球流动性泛滥表现最为突出的国家之一,加之对历史上外资大规模逃离造成本国金融危机的深刻警惕,所以一直未雨绸缪地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顽固过热的房地产市场终于收住了狂奔的脚步,此时,股市也在8个月的时间里跌幅达到50%以上。加之境外经济动荡的影响,过热的经济也得到深度遏制。目前最头疼的问题就是输入性的通货膨胀“树欲静而风不止”。而与这一现象伴随着的,是货币政策的一再从紧。前者给了后者似乎很充分的理由,但是,因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实际上,中国的出口、投资和消费正在发生着诸多不利变化,而货币政策的执行者似乎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未来最大的隐患,可能演变成内部货币政策的失误导致的我国经济稳定功亏一篑。”

  “宏观调控必须严谨论证,审时度势,不能过头,更不能成为公害!当务之急,必须扭转一意孤行的从紧货币政策——长远看,这一政策有必要转变为积极型;同时放慢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年内升值幅度已经达到了5.2%);接受并准备应对长期的通货膨胀并对特殊人群实施补贴——美元复苏必将终结商品牛市和全球通胀。至此,足矣。没有什么好慌张的。看得见的手,不能总是闲不住,更不能乱来!”

      ——以上见“目前僵化的货币政策令人气愤和忧虑!”(郭士英 2008年6月10日)

    2、“美国保持利率稳定是个很明智的决定,反映了美国金融精英的调控始终是以经济稳定和总体增长为目标的,尽管美国也面临了通胀压力,但是,这样的决定还是表明他们希望企业和市场能够在低利率的环境下得以喘息和调整,同时,也保留了为通胀治理而加息的权利。一个阶段内保持利率稳定在低位,符合目前面临诸多问题的美国市场和广大企业的利益和预期,因此政策的效果毫无疑问也会是积极的。

  在当今金融异常发达的世界,货币政策至关紧要,决定微观企业的生死存亡,决定金融乃至经济全局的兴衰成败。宏观调控是一门艺术,高手之间的差别或许表面看来微不足道,但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目前来看,年初制定的“两防”中,经济过热的隐忧在国内外因素的叠加作用下已经消除。那么,在利率高企的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到底是什么呢?美国的政策就是最好的借鉴——至少维持基本不变,坚决防止过度从紧。

  纵观时局,有三个政策论调必须反对,其一是货币从紧治理外资流入形成的流动性过剩;其二,加息治理通货膨胀;其三,否定渐进式价格改革,主张能源和粮食价格完全放开。”

                         ——以上见“货币政策亟需转向”(郭士英 2008年6月26日)

 经济学家茶座 有感于‘淘汰一批经济学家‘

     3、“目前困扰国内的主要问题的根源都与以原油为代表的“商品牛市”有关。中国若不从遏制国际商品牛市入手开始治理,那么,无论如何内部调控恐怕都难以回避未来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现在中国股市表现全球最糟就是悲观的先兆。例如货币政策,就算存款利率达到两位数,又能如何呢?能够保证世界能源和粮食价格回落以及国内通货膨胀不恶化吗?难道充满阴谋的国际商品牛市主力会因此主动偃旗息鼓?我们的价格管制和财政补贴又能坚持多久呢?而目前准备祭出的人民币持续升值,也会加大国际游资的利润,他们的利润就是我们的损失,因此,快速升值也绝不可取。”

                ——以上见“中国的出路:攘外安内 突出重围!(”(郭士英 2008年7月1日)

    4、“我想,至少目前,支出法看经济趋势是很有说服力的。对于许多人只看当前仍然高于10%这样一个增速就否认经济拐点和忽略发展趋势,我觉得不亚于是对政府的麻痹和对群众的不负责任。也因此,不难理解部分媒体反复用心良苦地高唱“形势一片大好”,也没有让产业和金融界最终信任和释怀。面临是否调整宏观政策的重大形势分析阶段,我想,陈兴动的角度和主要观点非常值得高度重视!”

                      ——以上见“坚决支持尽快放松宏观调控”(郭士英 2008年7月28日)

    5、“对于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我们注定将遭受诸多的外部挑战。正确的决策来自于对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前瞻性研判,要善于抓住主流和要害,随时做好两手准备。既要积极防范,也要争取利用矛盾和市场失衡,实现主动出击。

8195;8195;  例如美元的走势值得政府和有关机构跟进研究并及早制定总体上的对外战略部署。不少专家认为,美元正在酝酿长期大底,今年四季度前后很有可能开始阶段性走强。这个走强是战略性走强,将以美国战略上亟需改善其国家信誉及其不可回避的金融制度改革所驱动。因此,美元走强可能早于美国经济放缓结束的信号,市场可能以美国总统大选为契机发动攻势。

8195;8195;  不少专业人士认为,世界原油价格本轮暴涨已经完全脱离基本维持产需平衡的基本面,是发达国家投机资金和跨国公司联合操纵的结果,这一次价格危机的严重程度已经超出以往历次石油危机,目前已是强弩之末,本年度逆转的可能性非常大。加之频遭世界主要产油国指责和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抗议和抵制,以及美国和欧洲经济对通货膨胀恶化趋势的敏感性过大的超常压力影响,考虑美国国力已无法支持其再战伊朗等因素,过度疯狂的世界原油价格正在进入阶段性调整,并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但也有人认为,在今年四季度,世界原油价格可能存在再度回升到160-170美元的可能。不过,自此以后,油价上涨将有可能与商品期货牛市一同被美元的长期复苏所终结。所谓原油每桶价格会上200甚至250美元,更多是某些利益集团一厢情愿的危言耸听,在全世界经济都遭受原油严重困扰以及美元即将返身向上的国际大背景下,这样的预言就像“外星人将入侵地球”一样荒唐可笑。   

8195;8195;  目前除了原油和商品价格严重过高背离外,全世界最为不平衡的金融现象还有欧元的汇率被严重高估——以欧洲的实力无法长期维持1:1.6的汇率。

    ......

    通货膨胀对于中国来说,不会是一个比其他国家更为严重的问题。首先是我们的粮食基本自给自足,粮食安全不成问题;另外,在出口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基本工业品和消费品并不存在短缺问题;对于比较短缺的能源,目前的价格管制措施以及节能降耗、发展新能源等政策措施都是明智的可持续的。由于世界共同利益的综合作用,原油价格的回落只是早晚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有能力保持稳定并最终胜出。国内从紧的货币政策,结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共同运用还是必要的,但是,过度从紧的基础和空间已经不复存在。”

                     ——以上见“谋求金融安全与稳定的思考”(郭士英 2008年9月4日)

    6、“商品牛市的结束,使得困扰世界的通货膨胀魔影正在消散,这就是澳大利亚、欧洲纷纷降息的原因。

    经济过热正在被下滑过速的可能性取代、通货膨胀正在被通货紧缩预期所取代,维持高利率的两大依据相继倒下。未来必须要进入降息周期,这个转变必须要灵活、及时。周边国家已经开始降息,大势已经明朗。我们只需等待,毋须过分悲观。

    ......目前的问题是宏观调控必须要刺激生产力的恢复,货币政策不能继续僵化和保守。”

                   ——见 广州日报 2008年10月9日 郭士英:中国必然要进入降息周期)

    7、“个人判断,从紧货币政策确认终结,降息周期已然启动,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可防患于未然,可有效恢复市场信心。未来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放松空间,不排除其他兼顾经济和市场的综合措施陆续出台。投资者切忌盲目悲观和看空——经济基础稳固而政策取向已然明朗;股市已经提前超跌且有国资和大股东托底,故未来具备独立特行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本人认为货币政策松动尤其将对房地产行业的健康调整起到重大积极作用。初步判断,房价还会价值回归,但是过度下降是不可能了。甚至可以断言,即便有其他变数,只要货币政策持续宽松,房地产就不会出现类似崩盘的境况,中国也就不会百业萧条。

    投资是看未来的,而不仅仅是盯着眼前。如果政策取向正确,实际上很多问题会在未来出现积极的变化。不久的将来,人们会发现,今日全球降息对未来经济乃至世界格局影响深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3243.html

更多阅读

《经济学家茶座》:杂志吸纳人际传播案例研究

传播学者勒温喜欢通过“聊天活动”开展学术创新,他也许没有想到,这种做法成就了一本东方国家的杂志——《经济学家茶座》,并引发了独特的“茶座现象”。《经济学家茶座》(季刊)属杂志型图书(也称MOOK),设有“学问聊斋”、“国事我见”、“学

叶建华:低碳经济为化工产业带来发展良机

叶建华 (blog)  从工业革命发展的历史来看,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带来产业结构的大洗牌、大调整,都会淘汰一批落后产业和企业,催生一批新兴产业和企业。不少产业和企业已经成为这次经济危机的牺牲品,正所谓:“沉船侧傍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凑效 奏效 “以情管理”新理念奏效 悦达纺织品供不应求

近日,记者来到江苏悦达纺织集团,看到的是一片繁忙景象,各车间正在开足马力生产订单产品。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悦达纺织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强化创新管理,跑到市场“回暖”之前,企业经济运行平稳。进入9月以来,产品一

声明:《经济学家茶座 有感于‘淘汰一批经济学家‘》为网友世界在热闹什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