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秘史第一部分 《逆向投资策略》 第一部分 心理学前沿的启示 第3章 决策的
前面的来源于代表性的认知偏见,支持一个最重要而且持续出现的投资错误。作为直觉统计师,我们不理解回归均值原则。这一统计学的现象是在一百多年前由优生学的先驱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提出的,对避免重大的市场错误有重要意义。在研究人类的身高时,高尔顿发现身材最高的男人常常有矮个儿子,而身材最矮的男人经常有高个儿子。因为大部分高个的男人都来自于中等身高的家庭,他们的孩子有可能会比他们矮;同理,个子矮的男人很有可能会生出比自己高的孩子。在这两种情况中,子女的身高并不像他们的父亲的身高那样差距太大。也就是说,他们子女的身高回归到整个群体身高的均值。对这种现象的研究催生出了“回归”这个词。回归的作用随处可见。在我们的经验里,大部分杰出的父亲多少都会有不争气的子女,魅力四射的妻子身边是平淡无奇的丈夫,那些看上去有毛病的人通过调整常常有所改进,而被认为有巨额财富的人最终会走坏运。看看我们对一个棒球运动员平均击球率的反应。尽管一个运动员在赛季中的击球率是0.300,但他的击球率可能是不平均的,他不会在每10次击球的过程中都会打到3个球。有时他的击球率是0.5或更高,远高于其平均值(或均值),有时候击球率可能只有0.125。在162场大联盟比赛中,不论他在一些比赛中的击球率是0.125或0.5都不影响平均值。我们更趋向于关注其刚刚结束的比赛记录,而不会意识到球员在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中的表现与整个赛季的差异很大,运动员被称为在“连续安打”或在“下跌”的状态。粉丝、解说员,甚至很不幸的还有运动员自己,也都对短期的表现投入太多注意力,而忘记了运动员更可能会回归到长期平均表现水平。回归发生在很多本不期望出现但必定会出现的事件中。以色列空军飞行教练员在表扬了成功执行了复杂演习的学员后会很苦恼,因为通常下一次演习中学员的表现会不怎么好。相反,当他们批评一次差劲的演习之后,接下来便是一次好的表现。他们搞不懂的是,为何这些学生飞行员训练时的表现水平,与棒球运动员每日的击球率一样不稳定。他们的飞行表现回归到均值。好的着陆之后是一次较差的着陆;专业水准的射击之后是未击中目标;优秀的编队飞行之后是乱七八糟的队形。将演习的质量和他们的评论联系起来之后,教练员错误地总结为“批评促进学习,表扬不利于学习”,这一概括遭到了理论研究者的普遍反对。在股市中这种情况是如何运行的?根据当时芝加哥大学的罗杰·伊博森(Roger Ibbotson)和雷克斯·辛克菲尔德(Rex Sinquefield)关于股票回报的经典研究,在截至2010年的85年中,股票的平均年回报率是9.9%(包括股价增值和分红),债券平均回报是5.5%。考利斯委员会(Cowles Commission for Research in Economics)的一项早期研究显示,股票的回报率和19世纪80年代几乎一样。如图3-3所示,股市的回报一点都不稳定,与击球率为0.3的运动员在一些星期里的单一一场比赛结果一样。很多时间里股票的回报远高于9.9%的均值。在部分时段股票的表现惊人,有时一年的涨幅高达40%或以上。在部分时间段里,股票的表现像是在做自由落体运动。虽然股票的平均回报率稳定,但也有“连续安打”或在“下跌”的状态。图3-3 股票年回报率(1926~2010年) Source: David Dreman,2011.Data Source:IbbotsonSBBIClassic Yearbook 2011.对于投资者来说,普通股的长期回报率,就像球手的长期平均击球率一样,是应该记住的重要的事情。然而,作为直觉统计师,我们发现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市场的历史证明,我们总是坚持把市场对常态的偏离当成一种新的状态。
1927~1928年或1995~1999年的投资者认为,25%~35%的回报在那时是常态,尽管这种回报与均值相去甚远。而在1930~1931年、1973~1974年以及2007~2008年,投资者又觉得大额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尽管他们同样明白这种损失与均值相差很大,就像图3-3所示的那样。1982年年中,投资者发现道指(当时的指数低于1965年的水平)的表现平淡无奇,所以他们认为股票不再是一个好的投资工具。《商业周刊》在大牛市开始之前的1982年7月发表了题为《股票之死》的封面故事。到1987年,道指上涨了4倍。理所当然的,在20世纪90年代末,华尔街教主们认为,因为美联储已经解决了经济周期问题,大熊市将成为过去。这些乐观的想法所持续的时间,还没有列侬每次婚姻的平均时间长。相似的剧情在股市每一次高峰和低谷期上演。通过研究投资专家的买入和卖出建议显示,大部分专家对目前市场的波动预测大同小异。流行的观点总是高额的回报(不论是正回报还是负回报)会持续下去。而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图3-3所示,那些高额的回报是散点图中的极端值,随后的价格会回归均值。我们在详细研究一个特定的趋势且深陷其中时,可能会对长期回报的关联性熟视无睹。在全神贯注于短期行情时,即使是那些对长期标准很清晰的人,也无法完全看清长期趋势。市场的长期回报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中等身高的男人。就像一个身高超常的人不太可能有更高的子女一样,如果真的有超高回报率,其后期不太可能有更高的回报。但因为股市专家和其他人一样,对回归的原则不太清楚,每个相对于过去基准的巨大的价格变动都被一个新的伪理论加以重新解释。
更多阅读
逆向投资策略 txt 《逆向投资策略》 推荐序2
另辟蹊径的金融投资理论探索浓缩了半个多世纪的华尔街征战经验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全球“逆向投资之父”大卫·德雷曼(David Dreman)的传世经典之作——《逆向投资策略》的第4版。这部著作问世于1979年,早已风靡全世
认知心理学研究前沿 《逆向投资策略》 第一部分 心理学前沿的启示 第1章 泡沫星
你还记得过去把投资当作一件趣事的那些日子吗?我记得。对我来说,20世纪60年代末的纽约金碧辉煌,那时我20来岁,正当年。我是在股市泡沫破灭(Go-Go Bubble)的前一年开始从事分析师的工作。我们购买的所有股票都在上涨,而且不只上
认知心理学研究前沿 《逆向投资策略》 第一部分 心理学前沿的启示 第1章 泡沫星
弗雷德·希尔斯曾是Simon & Schuster的编辑,他在1997年我提交手稿时提出这个问题。他接着说道:“连我12岁的女儿都知道泡沫和恐慌。”弗雷德说到点子上了。我确信实际上所有读者都知道历史上那些市场狂热和大股灾。你可
政治心理学前沿译丛 《逆向投资策略》 第一部分 心理学前沿的启示 第1章 泡沫星
前面指出,投机热潮的一个最值得注意的特点是,不同时代的投机热潮总是很相似,即使它们发生的时间相距几百年。绝大部分泡沫最重要、具有毁灭性的共性是信用的过度使用。让我们再次简要回顾1929年和2007~2008年的大股灾,同过去的
心理学前沿 《逆向投资策略》 第一部分 心理学前沿的启示 第1章 泡沫星
在成为时髦理论之前,适用于市场行为的当代心理学观点早在170年前就出现了。与化学、医学或其他科学领域一样,其在科学方法上迈出的第一步是精确观察。回到19世纪40年代,苏格兰的新闻工作者查尔斯·麦基(Charles Mackay)用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