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08-10-9),中共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据传,“三农问题”是全会的主要议题之一。作为对中国“三农问题”有一定研究的我,很有必要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中国土地所有制问题一句话说不清
近几天,在网上有不少文章和贴子在谈中国土地所有制,主要是三种观点:反对土地私有化的和主张私有化的,以及土地承包自由流转,统称为“新土改”。其实,中国目前的土地问题十分复杂,它有2000多年平均地权的传统意识;有“共产”理论与法制60年的观念制约;有承包制30的成绩与弊端;有劳动力失血、土地抛荒的现实;有城市无限制扩张的蚕食;有家庭小农不适应工业时代的生产模式;有土地成为农民福利与进城牵挂的存在;有土地被污染、氮肥依赖的症状;有农业成中国最弱势产业、处于崩溃边缘的警示等等。
只对土地私有或非私有改革,肯定解决不了“三农问题”。中国“三农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土地所有制问题只是中国“三农问题”之一,且一个政策管不了全国。
而且,中国那么大,东、中、西部与南北区别大,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居住人口数量和素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土地的认识也不同等等,全国一个土地政策肯定行不通,实现不了对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致富三者都有利。因此,中央只能给一个大政策,在不排除私有的条件下,各地采用适合什么样的形式,就采用什么样的改革形式。例如:沙漠边缘、大山区、边远地区,最好私有化;城市边缘地区最好不要私有化;主要农产区,最好法人所有制现代公司化;其他大面积地区,用“土地承包永续制”过渡到租赁等多种集中经营模式,农庄、地主、农场都应该允许试,待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再论。
总之,土地要集中经营,人口要减少,城市资源要向农村转移,农村必须现代化。
二、金融、社保、户籍、计生、公共投资等也是大问题
农村金融服务,只有一家农信社,其在农村货币媒介起不到“酶”的作用。现代产业没有金融服务是不可想象的。农村金融服务,不要移植城市的运行模式,要让农民土生土长的金融服务业有生长的空间,把农村金融个体户纳入正规渠道管理与支持。
农村社会保险和生产保险事业,要分别探讨其可生存的模式。几亿农村老人必须在农村家庭养老,不要搞集中供养模式,除非是无子女户。农业生产保险,必须由政府经营,财政补贴。
户籍制度,非改不可,没必要担心农民进城,产生城市病。要进城的你赶不走,不进城的进了城也会自动回农村。特大城市,也可以放开户籍管理,包括北京。真正给中国公民自主选择居住地的自由,只要配套工程到位,符合人性的选择,是最合理的政策,观念上的预测限制政策都是非人性的政策。
户籍制度最起码的改革是:任何城市必须对大学生就业,放开户籍管制。
计划生育,现状在是农村多生,城里少生;读书少的多生,读书多的少生;哺养和教育能力差的多生,哺养和教育能力强的少生;整体处于逆淘汰状态。
我认为生一胎政策要改,起码要鼓励80后夫妻双方都是大学毕业的城市就业人口,生育二胎。当代中国人必须明白,二胎,是正常人口更新的最低起点。我们不能再为过去的多生付出代价了。
农村公共投资,是世界难题。它分两种,一种是公共服务设施投资,二是农业水利设施投资。两类公共投资,要分别不同情况,各地采用不同的措施,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与分工。群众集资兴办农村公共服务事业的,政府应该鼓励。
三、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农村干部现代化
农村是中国人的根据地,农业是吃饭的大事,是中国稳定的大局,农民是小康建设最难的群体。农村也是中国现代化程度最低的地区,人口的量与质,思想观念与劳动能力都有改善的必要。其领头的现代化就是生产模式的现代化,生产模式的现代化是所有制的现代化,土地所有制现代化是其核心,农村土地没有集中经营,就不可能有农村的现代化,中国“三农问题”就无从下手。这是纵的层面分析,横向层面,就是政府服务项目现代化。
在农村的政府没有首先现代化、农村的公务员没有现代化、在农村的人没有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将成为一句空话。这些现代化的核心,农村干部代化是前提。
“土地所有制”、“生产模式”、“政府服务”、“干部现代化”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
2008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