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这种需要的性质如何,例如是由胃产生还是由幻想产生,是与问题无关的。”[1]47
需要的产生果然与问题无关吗?我们不要忘记,效用价值论或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如何被劳动价值论者斥为主观唯心主义的。那么这种需要难道不是通过我们的意识或主观感受才能够获得反映吗?而这种形式的反映,按照劳动价值论者的一贯逻辑,难道不是一种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吗?
而什么是商品的属性呢?马克思说: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但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因此,商品体本身,例如铁、小麦、金钢石等等,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商品体的这种性质,同人取得它的使用属性所耗费的劳动的多少没有关系。”[1]48
由此我们看出,这种属性就是马克思的物或者说商品体的自然属性,而这种属性又可称之为使用价值。我们注意到,马克思这样指出:
“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1]48而商品的交换价值“不可能是商品的几何的、物理的、化学的或其他的天然属性。商品的物体属性只是就它们使商品有用,从而使商品成为使用价值来说,才加以考虑。”[1]50
马克思还强调:“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没有用,那末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1]54
现在我们要问,马克思是如何判断一物是有用还是无用的?这种判断是不是一种主观认识?毫无疑问,只要是一种人类的判断,这种判断就是一种主观认识。当人们对煤炭的认识还仅仅局限于它的可燃性时,无论如何,人们也不会说它还具有这种可燃性之外的其它有用性,从而事实上人们应当为所购煤炭支付更大的价值,或者说人们应当因为仅仅用之获得热量而为所购煤炭支付较小的价值。
有人也许会说,这种其它的自然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不错,我十分赞同这一观点;但是,这种尚未为我们所认识的客观存在能够进入到马克思所说的有用性范畴吗?马克思能够说一种劳动产物的尚未为他所认识的客观存在具有价值吗?迄今为止,我们并不知道有多少劳动产物中的客观属性或“有用性”尚未我们所认识;那么,我们也就不可以说因此而消耗了多少劳动从而包含有多少价值。
我们知道,庞巴维克被马克思主义者视为劳动价值论的敌人,但他却这样说道:
“有一点必须说明以免误会。我绝不是否认‘取得的困难’或‘生产的劳动量’对供需的关系,从而对边际高度,最后对价值量的关系,可以是,而且事实上经常是一个重要的第二级的决定性因素。不过,这个决定性因素仅在我的理论中所指出的那种方式和限度内发生作用。……唯有取得的困难本身是价值的最后的普遍的决定性因素和尺度这一更为广泛的论点,我只能加以极其强烈的反对。”[2]231
我们已经知道,对于庞巴克而言,“一件物品的价值是由它的边际效用量来决定的。”[2]167而这个边际效用就是一种物品“所能满足的一切需要中、最不迫切的那一具体需要(或部分需要)的重要性。”[2] 167
毫无疑问,这种观点是基于人们的主观意识。马克思主义者对此说其“完全是主观唯心义的虚构和别有用心的捏造。”[3]316
然而,我们由前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就主体关于物品对其重要性——即边际效用或效用——的认识来说,与马克思的关于使用价值的观点并无本质区别:劳动价值论者无法对劳动产品中尚未认识到的东西给予有用性判断从而进行价值判断,而庞巴维克——即效用价值论或边际效用价值论者——同样也是如此。
但是,二者之间却另外存在着一个根本区别,那就是:对于劳动价值论者而言,这种有用性的判断与具体需求者的现实需要无关(当然也与其是由胃产生或幻想产生无关——需要就是需要),而只是与人类对物的自然属性的认识水平有关——但是,却未必与认识的正确性有关;而对于庞巴维克等人而言,其边际效用(或效用)不仅仅要与人类对物的自然属性的认识水平有关,而且还要与需求者的具体认识或主观感受有关。
现在我们要问,考虑到需求者的具体认识或主观感受,与没有考虑到需求者的具体认识或主观感受这两种观点,哪一种更缺少一种客观性?
由此我们要问,难道需求者的具体认识或主观感受不是一种客观存在吗?忽视了这种客观存在的认识,难道会具有甚于重视这种客观存在的认识的客观性吗?幻想的情境毫无疑问是虚无的;但是,幻想本身难道不是真实的吗?这种幻想本身难道不会给主体带来真实的喜悦或痛苦吗?这意味着,不管我们的认识水平如何,这种主观感受却是真实的存在。主体将因与某物的关系而真实地感受到某种喜悦或痛苦。而劳动价值论者的观点,却等于在试图把这种喜悦与痛苦强加于人——显而易见,这才是真正的虚构与捏造。这种经济观点与他们的政治主张如出一辙——不,应当说他们的政治主张与其经济观点如出一辙。
事实上,我们真正要反对和避免的主观性是那种缺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把握的意识,而不是人们的主观认识或主观感受本身。——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谓的正确未必不是令人怀疑的,从而我们只能说其是一种相对的基于现有人类认识水平的正确性。如果我们要反对人们的主观认识或主观感受本身,无疑就等于反对或否定我们作为人的自身的存在。
因此,坚持劳动价值论的马克思主义者们,才是真正的主观唯心主义者。
需要顺便指出一点的是,在庞巴维克看来,所谓边际效用决定价值并不是指效用是价值的实体内容或基础,而是指其为价值的评价尺度。——我们仅就此而言,这显然是一个极为客观的观点,马克思的那种以劳动的存在方式即劳动时间为其评价尺度的近于循环论证方法显然不可与之同日而语。
-----------------------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庞巴维克:资本实证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3] 李向荣,孙德常,姚子范,吴世泰:政治经济学史纲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