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鞍山市人民政府近日宣布,将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推出高中阶段的免费教育。鞍山市此举是为了让更多孩子接受高中以上教育,提高鞍山高(中)水平教育普及率,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具体措施是:全市7个县(市、区)各设1所免费的普通高中,招收的新生不仅全部免除学杂费,而且还免除50%的课本费。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教育被放在六大民生任务之首。而报告中“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新提法,无疑是体现“教育公平”的积极举措。从现实考虑,如果不接续高中教育,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生,据说在农村要占到89%,受教育的机会便到此嘎然而止。因为对考上高中的预期很低,甚至有部分“差生”在初一、初二就辍学。15岁乃至更小的孩子,尤其是农村的“留守儿童”,在这个年龄段能够干什么呢?出去打工,那就是童工,显然不合法;不出去打工,成天在社会上闲荡,几年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所以,普及高中教育,可以使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群体不至于被边缘化而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以致沦落为问题青少年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所以,这一政策思路在当前中国的社会意义远远超越学校教育本身,是一个针对社会问题作出的非常理性的正确决策。 如今,鞍山市以其中等发展程度的经济水平,努力将这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了实处,其社会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因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如果能在鞍山成为现实,那么,在中国,至少有20个以上的富裕和中等省份应该也可以办得到。如果不这样做,是否就可以理解为“政府不作为”。同时,还有一部分经济落后的省份,中央财政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使之也能达到这个目标。当然,如果中央财政较为富裕,也可以把支持的面扩大到中等地区。而像鞍山这样率先有作为的,应该得到更多的支持。

当然,鞍山市今年只是在各县(市、区)进行试点,直接受益的是将在7所免费高中就读的3822名高中生,鞍山市为此准备每学年投入200万元左右。这就引出了一个担心,不知整个鞍山市究竟有多少初中毕业生?3822这个数字在“初升高”总人数中究竟占多大比例?更深一层的思考是,有没有可能这项政策措施最后就局限在“试点”(按以往的经验不是没有这样的可能)?如果是这样,那就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就不相称了,而变成了“免费精英教育”,这实际上可能会与“教育公平”相违背。真希望以上的担心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如果鞍山市真正是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目标了,那就又要提出一个问题:是否应该更多地发展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按聂圣哲教授的说法,这可以归入“平民教育”的体系中。“职业地位均平等,敬业程度比高低。”平民教育倡导平民意识,要使学生养成劳动意识、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心,不但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真切希望鞍山市能在教育领域走出一条新路来,到那时,作为忧天杞人,一定会真诚地就此向鞍山市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