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期盼已久的奥运会还有不到十天时间就要开幕了。近来,常有媒体的记者采访我,提的问题最多的是:北京市民乃至全国人民应该怎样看待并参与到这场世界性的节日盛典中去。对此,我的理解是:奥运会的本质就是让世界各国人民有个机会聚到北京来一起玩,所以我们不妨以平常心来看待本届奥运会期间发生的一切。

当然,奥运会是竞技体育运动,所以通常一定会分出输赢。同时,这种输赢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代表了民族和国家的声誉。所以,无论哪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会把这一点看的很重,运动员也会为之拼搏。但是,对于北京市民乃至国人来说,却应该以超然于比赛和输赢以外境界来欣赏各项运动,那才是真正懂行的高水平观众。如果一味地“成者英雄败者寇”,尤其是抱着“不拿金牌就是失败”的心态,那就违背了“重在参与”的奥运会的基本精神了。试想,每届奥运会,能够拿金牌的也就是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就是来“参与”的,这本身就是奥运会的一部分。再想,在全球60亿芸芸众生中,能够得亚军、季军,进入前十名、前二十名,那也多么不容易。现在有的媒体上就在鼓吹“金牌第一”,我也认为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但这仅仅是一个可能的结果,而不应该是中国办奥运会的目的,毋须把这个看得太重。即使中国不能得到金牌第一,那也无碍于北京奥运会将成为迄今为止历史上最棒的一届奥运会。 有记者问我GDP与金牌的关系,我实在感到很好笑。“国力强而体育强”,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两者之间并不一定成正相关关系。有些非洲国家、拉美国家是田径场上的金牌大户,至少可以说中国在目前还望尘莫及,但其国力却未必强到哪里去。再说日本,现在经济规模还是比中国大,但近几届奥运会金牌乃至奖牌都比中国少。所以,什么事情都不要说得绝对了。国力强是一个综合因素,不能以奥运会的金牌数来衡量。 本届奥运会,赛场之外的新闻事件也一定少不了。国人更应该抱有平常心去看待这些事情。譬如游行示威,在西方国家已经可以说是对此习以为常到了熟视无睹的地步。本届奥运会的“林子”够大,当然什么样的“鸟儿”也都会有,有些人、有些社会群体对现实生活有不满情绪,要宣泄,现在已经划出专门的区域让有兴趣的人去折腾了,所以国人对此也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轻易地把事情的性质上升到“是否爱国”的“纲”和“线”上去。 最欣赏刘翔的一句话:“亚运会和奥运会其实就是玩,但关键是要把它们‘玩’好。”希望刘翔、希望姚明、希望所有的被内定为夺金夺牌热门的运动员都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奥运会上潇洒“玩”一回。至于国人,那就更应该与一切烦恼“神圣停战”,逍遥自在、平平常常地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玩”个尽兴、“玩”个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