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or not英文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To be or Not to be(4月8日)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互换协议  国际货币

 

面对人民币国际化我们将何去何从,这是天大的陷阱还是可口的馅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借用在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中的那句经典台词: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

 

一、近半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

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不可谓不积极,甚至可以用“快马加鞭”来形容。比如最近半年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喊话”:

3月下旬,周小川连续三次撰文呼吁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的使用范围,创建一种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单位。历史上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就曾经提议要发行一种超主权的货币,可惜的是凯恩斯败给了建议把美元确立为主要的世界货币的怀特。简单说,周小川呼吁的是重建一种美元以外的“世界货币”。虽然这最终没有作为G20伦敦峰会的主要议题,却是代表中国官方的声音。

第二件事是国务院关于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决议:

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2020年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其间第一站,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内地金融中心与香港离岸国际金融中心的货币对接。

 to be or not英文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To be or Not to be(4月8日)

全球到现在还没有平息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中国决心要全力推动建设上海,到2020年能够建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而现在就是一个全球关注的话题。北京也希望人民币在2020年之前成为自由兑换的货币。

第三件事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货币双边互换协议,通俗地说是在国际上“推销”人民币。

1. 2008年12月12日,中国与韩国签署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货币互换协议;

2. 2009年1月20日,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签署 2,000亿元/2,270亿港元的货币互换协议;

3. 2009年2月8日,中国与马来西亚签署 800亿元/400亿林吉特的货币互换协议;

4. 2009年3月11日,中国与白俄罗斯签署 200亿元/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的货币互换协议;

5. 2009年3月24日,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签署 1,000亿元/175万亿印尼卢比的货币互换协议;

6. 2009年3月29日,中国与阿根廷签署700亿元/人民币,约合380亿比索框架协议。

截至目前人民银行与其他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这六项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3年期双边本币互换安排的协议。

 

新世纪以来,人民币有向世界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流通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人民币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随着中国游客的不断增多,在欧洲一些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机场以及饭店也开展了人民币兑换业务。如纽约的机场、唐人街以及部分华人比较集中的地区。在日本华人比较集中的地区也已经开始收人民币。

此外,人民币在越南流通范围也非常广,已经在越南全境流通。越南国家银行已经开展了人民币存储业务。在西北地区,人民币主要在中亚五国、俄罗斯地区和巴基斯坦流通。在东北地区,人民币是跨境流通到俄罗斯和朝鲜以及蒙古国。特别是蒙古国,已经把人民币作为主要外国货币。蒙古国的各个银行都开展了人民币储蓄业务。在与蒙古国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现金交易量占双边全部交易量的l/3强。

    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香港地区。人民币在香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自由兑换。与在周边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人民币在香港被用来作为投资的一种储备货币。另外,在中国澳门地区人民币也在广泛使用。

目前正与其他有需求的央行就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进行磋商。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得失的争论:

从金融海啸到G20,中国在全世界的话语权从来没有如此重要过。对于这样的机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一种主流观点认为:这是中国扬眉吐气的时候到了,既然奥运会都可以在咱家开,既然中国已经取得了30年的快速成长,那么中国在政治经济乃至金融领域多一些话语权,也是正常的,所谓“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

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国际化战略中的人民币区域化”报告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增强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减少汇价风险,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边境贸易的发展;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

报告也同时指出了其产生的三方面的负面影响: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化可能会引起“中国威胁论”的复活。

报告提出,目前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包括如下因素:

人民币国际流通量增长不足;国内金融市场深度、广度和国际标准化程度不足;国际化过程中人民币对外价值可能发生巨大变动,妨碍经济政策自主性等。

 

另一种观点则偏重于草根阶层。他们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或者也是一条找死之路。那些国家所谓“无利不起早”,人民币国际化所形成的声望也需要中国舍弃相应的利益的,不管是树立形象还是贴上利息及利益,实际上都是在为全世界输送相应的利益。但细想来,那未尝不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思潮的死灰复燃。

他们认为在国际政治经济乃至金融领域赋予中国更多的那不过是发达国家为了让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对中国的欲擒故纵之策。是在“施华长技以治华”。

他们也不主张总拿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与两万亿的外汇储备说事。

因为改革开放的得失成败是需要由历史来做出客观的评判的,至于外汇储备,随着美元的贬值,同时中国难以在外汇投资分配上有腾挪的余地与灵活度的情况下,是就地贬值的。

在这种草根派看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那种货币互换协议关系,或者就相当于在转嫁其在美元方面的风险,或者就相当于站在美国利益的角度在帮助美国推销国债,而中国承担美元担保人的角色;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势必加大中国对全球的责任感,会出现全球的负担都转嫁到中国的身上的可能性。

理性地说,毕竟现在远不是张扬的时候,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大款,在国际与周边的经济态势趋于寒冷的时候,都是需要夹起尾巴做人的。

当全世界都缺钱的时候,如果就你牛,就难免被别人绑票,或者被架在火上烤,或者被敲诈勒索。

——刚好2009年是中国十二属相中的牛年!

 

客观地说,中国的经济未必有大家认为的那样强势,没有必要过于乐观,同时也要看到,机会稍纵即逝,既然已经无法回到过去,那么就只能向未来找机会的。

而未来的机会就在于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可以让新中国的30年改革开放真的成为一种投资,而且缩短没落的满清以至于那之前的数百年期间无意中形成的中国与国际之间的差距。虽然这不是朝夕之功,但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当然,其间我们的资源被侵占,我们的土地与自然资源被污染,我们很多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廉价出让。但假如抓住了人民币国际化这一契机,那些利益都可以借货币战争而回归的。

在那之前,英国也不过是抓住了一次工业革命,美国也仅仅抓住了一次战争,而得到了国际货币的特权,并进而把自己的国家意愿强加在其他国家的身上。

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是利大于弊的。

 

三、人民币国际化是否会注定得到预期的好处?

国际化的进程也是人民币在不断升值的过程。

由此我们还要问一个问题:人民币升值好还是不好?

 

从贸易的角度看,肯定是会加大加工与出口贸易的难度,甚至从顺差转变成为逆差。因为人家之所以信任并持有你的东西(即使是货币),都是在预期其将会升值的,或者是看准他有比较高的利率回报的,或者是要跟你在汇兑与贸易中占你的便宜的,但从金融与资本的角度而言,却是利大于弊的。从用劳动、土地、资源等等换取外汇收入转变成为用纸和决策来换取利益,显然后者更高端。

当然,这种效果是需要你成为国际通行的货币才能够体现的。

 

但即使人民币国际化了,是否也可以取得英镑与美元曾经取得的切实收益吗?

答案是——即使别的国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甚至眼红的成功,也未必就意味着中国会在同样的条件下成功。

先看美国,当布雷顿森林会议把美元绑定在黄金之上,美元成为主权国家的国际货币之后,美元凭其强大的黄金储备而大肆以军事和经济手段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掠夺,庞大的战争投入与涵盖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复苏计划的投资结合,以及美国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型,同时欧洲与日本的养虎成患,来向美国讨债,兑换关乎美国生存的黄金储备,直到欧洲等国家拿着美元到美国兑现黄金的时候,尼克松总统发现美国已经无法兑现如此庞大的黄金储备了,就开始耍赖,将一盎司黄金的价格从从布雷顿森林体系35美元瞬间飙升到42.22美元。这个让美元贬值的行为使得等量的美元可兑换的黄金减少了20%,将近1/5,美元的贬值让持有美元的人(不仅是外国,同时也是国内的民众)这导致了通涨的失控,让其他国家的钱血本无归。

尼克松是第一个赖帐的人,这却不能全赖他。他实际是为越南战争与历史买单。

这是美国的第一次遭遇信用体系的质疑,然后美国对外贸易在国际比重中从60%以上到16%以下,就是导致此局面的核心因素之一。此后美元兑黄金不断贬值,直到2007年达到最高点——跃居1032美元/盎司黄金以上。美国寻找可以替代黄金维持其“可持续增长”的信用体系,这就是石油。由此,美国把战略方向调整到中东地区。

当美国发现单纯地绑定黄金已经不足以支撑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就强行让美元成为石油的计价货币,把美元跟石油价格绑定在一起势必违背了一些国家的利益,虽然有当年的法国的总统戴高乐用非常强硬的态度威胁说,我们用军舰,我们要运一堆钞票到你美国来,运到纽约去,把美元货币换成黄金。但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敢怒不敢言”,直到欧元诞生并逐渐成为欧洲大陆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公认的货币,并得到了伊朗与伊拉克的认同,将他们的石油以欧元作为计价货币。

从黄金转到石油、再从知识霸权转到IT,这为美国的美元持续的霸权提供了营养,美国与两伊做对的核心在于两伊将石油的挂钩货币从美元转变到欧元,在货币战争中向自己的竞争对手欧元投降。由此,美国就以“反恐”的名义,在中东地区普遍燃起战火,一面进行石油的掠夺,一面占有进攻欧亚大陆的最为有利的地形,同时也可以挽回美元在中东的地位,并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再来看当初的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实行“金本位”确立了在世界金融市场的霸主地位,从霸主荷兰的手里夺取了海上的霸权,赶出了并与持续打了一个世纪的法国握手言欢,合兵一处地在世界各地大肆侵略并,建立殖民地并转而称为“英联邦国家”,即使到现在,很多国家依然以英联邦的名义存在,比如先后两次火烧圆明园,开设东印度公司。

这些臭名昭著的行径总是会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相关国家的痛苦回忆。

 

因为中国传统的实诚与为人处世的原则,所以中国很难做到像美国那样潇洒,更做不到英国曾经有过的那样霸道。这些残暴的行径是中国这样拥有厚重的历史责任感与独特的亲和力的国家所能做到的吗?即使能够做到,怕也是世异时移,会遭遇“刻舟求剑”的耻笑的。

不知道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是否依然会成为难以承受之重。方向的正确决定效果。视角国际化,首先就需要有国际化的知识储备、国际化的形象包装、国际化的思维方式。

 

假如中国的大门开放之后就再也无法关闭,那就需要用国际化的视野做自己的事情。如果集合全世界的因素来增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用自己的老本儿去承担全世界的压力。虽然所享受的利益和所承担的责任是相对应的,但一方面要量力而为、适可而止;同时也要抓住时机,这应该是个很微妙的事情。

这个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依然没有明确的答案,其实也许也未必需要什么确切的答案,毕竟好事总不能总让你一个人占了吧,即使是点儿背吃亏的也不应该是永远是你的!

 

贾春宝

2009年4月8日星期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3623.html

更多阅读

2012年4月26日校友欢迎CCS孙立成总裁晚宴 欢迎晚宴 英文

尊敬的各位校友:2012年4月26日晚18点半,在东海岸国际海鲜酒楼,部分校友参加了欢迎中国船级社(CCS)总裁孙立成学长访新晚宴!孙立成学长是大连海事大学海船驾驶1978级校友、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大连海事大学

声明:《to be or not英文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To be or Not to be(4月8日)》为网友女孩我等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