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分权的意义 讨论分权比讨论分科更有意义



教育部正在为高中是否有必要文理分科征求意见,这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赞成反对理由皆很充分。简单地说,赞成者理由是人的一生很漫长,文理知识都重要;反对者理由是现在的学生负担已经很重,再不分科恐怕要把学生压垮。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争论下去,这场争论是没有结果的,因为赞成多学知识的没有错,赞成减轻负担的也没有错,将深度与广度折中一下大概也不会错,孰优孰劣,难分伯仲。最终,高考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来进行,家长与学生即便是心有怨言,也一定会地紧跟而上,再苦再累仍旧无可奈何。

但是我们如果换一个思路,这场争论其实是可以找到结果的。

我们的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是让每个学生的素质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也就是所谓素质教育,这大概不会有什么人会横加反对!问题是,什么叫素质教育?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理解。假如我们承认这种差异,我们就没有必要去统一什么叫素质教育,只要每个家庭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培养自己的孩子就行,也就是说因材施教可能是达成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要想因材施教,就必须要允许大学高中和学生个性化发展,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高中的学生完全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初步选定自己的主攻方向,有的侧重于理工或人文,有的侧重于全面发展,有的学生侧重于学一技之长为今后稻粱谋也不错,有的学校只招某种特长的学生以体现比较优势也可以。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大学倒是有一些依据社会需要设置课程的权力,但整个整个招生考试的环节并没有配套起来,一是中学没有权力针对自己的教学优势进行学科调整;二是学生没有权力根据自己的爱好或专长进行相应的选择,三是大学没有权力为自己的办学方向设置入学考试。

市场对人的需求是格外敏感的,需求会创造供给,教育市场应当也不会例外。但是,如果教育本来就没有市场的话,那么供给就肯定不会产生,教育正面临着这样的窘境:大学、中学和家长都被高考这根指挥棒挟裹着,谁也没法动弹。大家都知道这样不合理,但是都在目前的体制下并没有比统一高考更好的办法。

要想突破重围,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第一步就是学校、学生都要与教育行政部门分权,高中、大学要争到自主办学的权力,学生要争到自主考试的权力,让当事三方各得其所,即学生有选择学习专业的自由,高中有自主办学的自由,大学有自主招生的自由,三方权利公平对等各取所需,学生选专业就象在市场中选择商品,大学招学生就象企业采购原材料,教育市场必将风生水起一片繁荣,素质教育之风自然而然形成,讨论文理是否分科已经没有意义。

有的高中可以分科,有的高中可以不分,有的学生愿意知识更全面,有的学生愿意知识更专业,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只要高中毕业以后有对应的大学向他们敞开大门,他们就不必为自己是应该更全还是更专还是必须专全俱佳而心神不宁。在分权的过程中,大学的独立办学权力是重中之重,只要大学不再仰仗高考,中学与学生自会改弦易辙。

但这样一来,肯定有人会担心,大学没有了统一招生的标准,那些执掌招生大权的大学官员岂不为所欲为?大量的教育资源与政策都掌握在教育行政部门手里,大学真的敢与之抗衡?

 制度分权的意义 讨论分权比讨论分科更有意义

别急,分权还要第二步,那就是改变现行的管理机制,使每个招生的官员恪尽职守,自愿自动地为他们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缩小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范围,使他们不能够对高中大学教育指手划脚!如何改变?

一是把现行的大学尽快进行私有化改造。国家把目前大学的股权卖给私人,再把出卖股权的收益用来投资基础教育,招生腐败问题便迎刃而解。大学私有,老板们自然不会贪图眼前的利益,胡乱地招收几个不合格的学生而牺牲学校的长远声名与更大利益。不是老板特别有觉悟,而是利益捆绑着他,他非用尽心思不可。哪个企业进原材料时,老板自己不会关注呢?

假如北大、清华这样的大学也变成了私立的大学,他们一定会按照自己的办学目标来设立专业和招收学生,其他各有专长的学校竞起仿效,高考指挥棒便不再灵验,素质教育必定能够得到真正的推广。没有专长的学校也可以继续延用统一考试的模式,没有特别把握的学生自会乐意参与其中。当然,这样的改革工程肯定浩大繁杂,分步稳妥推进是必须的,关键是现阶段全社会必须要有这样的方向性认识。

二是全面推行教育券制度。都是私立的大学,国家还要不要支持?正常情况下,国家没有义务支持非义务教育,但是在行有余力的情况下还是应当支持学生的,但不是交由教育行政部门来分配,而是有更好的办法,即把每年拨给各类大学的巨额经费变成教育券直接发给学生,由学生自行选择学校,收到了教育券的学校再与财政结算,既让学生得到了实际支持,又给各类学校以公平竞争的环境,更使教育资源分配的腐败问题消弥于无形,岂不一举多得!

私立大学兴起必定会让许多人惊慌失措,因为这与他们的传统认识相悖。教育乃社会公器,让私人承办可以放心吗?这些大学胡乱收费或者误人子弟怎么办?持这种担心的人其实是有点杞人忧天。且不说中国的私学源远流长,也不说世界私学繁荣昌盛,单单放眼我们的生活四周,只要是官办垄断的行业,几乎所有的产品与服务不是价高就是质次,而只要是放开竞争的行业,百姓不仅能享受到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而且可以得到价格低廉的实惠。

不仅如此,有了私立学校的竞争,目前大学的诸多毛病大抵都能克服,比如教师责任心不够、学术自由不够、滥发文凭、教师官本位、保送生生源腐败、各地录取分数不一致、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脱节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进,不是私人老板的道德情操更高尚,而是私人老板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必须顾及长远利益,他们和目前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派的官员在利益的激励与约束上有着天壤之别。

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教育改革指望教育部是行不通的,因为很少有改革政策的制订者故意改掉自己的利益!全社会也千万不要为文理是否应当分科而迷失了因材施教提高素质这个教育改革的最终方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3650.html

更多阅读

《比的意义》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设计太行小学 赵桂萍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46-47比的意义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

《比的意义》说课稿 比的意义教学视频

一、说教材比的意义是比和比例这部分知识的起始课,是学生学习了分数除法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的。本节课内容包括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同除法的关系等知识。教材在知识的呈现形式上,不仅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还注重给学生留下足

声明:《制度分权的意义 讨论分权比讨论分科更有意义》为网友指尖的落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