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维护公司利益 林毅夫在维护谁的利益(3月10日)



关键词:世界银行  林毅夫  救世主  中国责任

 

作为优秀的经济学家,林毅夫在2008年2月4日被世界银行委任为副行长以及首席经济学家,似乎大家公认的是中国人身居如此要职,是增加中国话语权的机会,更是中国人的骄傲;如今一年有余,即使是从5月31日正式上任到现在,也已经过了九个月了,是需要交出一份答卷的时候了。

问题是:林副行长的答卷是交给世界银行的,还是交给生他养他的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的呢?

或者是林副行长的身份是作为中国人在世界银行安插的耳目,替中国多争取一些利益呢?还是世界银行用中国人来实现对中国利益的掠夺呢?

鉴于本文篇幅,以及在评论中所选取的素材均有限,大部分都是采用其3月6日发表在《华盛顿邮报》上的署名文章,以及本人对该文章的分析,此并非对林副行长的完整评判,希望不要有断章取义的误解,另外难免有以偏盖全之嫌疑,如果有不恰当之处敬请谅解。

(其中黑色字体为其文章的主要内容,蓝色字体为本人的评论。)

 

3月6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Robert.B.Zoellick)和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华盛顿邮报》联名发表文章《世界经济复苏取决“G2” 》。两名世行的高官在开篇即指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率2009年将会下跌,美国正处于严重的衰退之中,世界经济要想复苏,这两个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必须合作,并成为20国集团的引擎。没有“G2”(两国集团)强劲发展,20国集团就将会令人失望。

 

这一开篇就是意味深长的:

首先,世界一盘棋,没有人可以推卸得了责任,美国作为国际经济的火车头的角色依然没变,但将中国与美国相提并论无疑是一种国际阴谋,似乎并不是给中国争取更多的利益,而是为了国际经济能够尽快复苏,而在其中被寄予厚望的非中国莫属。

那无疑是要让中国充当救世主的角色,但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本人观点已经在以往的文章中有充分论述,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也说:很多媒体一会儿说我们要救世界,一会儿又说我们造成了世界的经济失衡的责任、货币的超重,它会从两方面说,我觉得真是无稽之谈。把我们捧得很高,把我们像描绘成一个世界的救世主一样,像“功夫熊猫”一样能救世界经济危机是夸大了,因为我们的责任和任务首先是做好本国的事情,我们中国经济还能在今天稳定发展,那就是对世界经济最大的贡献。

说到责任,比如联合国的其他常任理事国,G7、G8、G14、G20,哪个对重新振兴国际经济没有应该承担的责任呢?而假如把全世界的压力都集中在G2身上,这是世界银行为其他国家推卸责任的行为。

即使是这G2,恐怕美国都是指望不上的,因为美国往往都是恰恰在最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掉链子的。“买货先买美国货”“裁员先裁外国人”就是最有理的证据。美国通过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就已经摆明了自己的立场。

有人会说,美国受到金融海啸的冲击重创,金融机构、汽车行业都摇摇欲坠,自身还要面临解决高失业率以及减税、面对外国商品冲击等方面的压力。美国的处境已经够糟糕的了,如果精力允许,美国还是要以负责任的态度来面对世界的。

 

不管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本人却都没有看到美国的责任。

美国的袖手旁观不完全是美国是金融风暴的核心,受到重创所能够解释的。——而是本性使然。

虽然美国素来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在媒体舆论与影视娱乐作品中,但事实刚好相反。从参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到助蒋剿共谋求在中国更大的利益,从侵略朝鲜到越南战争,从灭掉科威特到毁掉伊拉克政权,当然还有阿富汗战争以及对伊朗的威慑,说到底都是为了争夺石油能源并重新夺取世界霸权。

闯祸之前,美国总是振振有辞,从二战期间的珍珠港到新千年伊始的911,美国总是在为自己发动战争编织借口。就连这次百年难遇的金融海啸,美国都要把罪责推卸到中国的身上。

当世界的目光集中在中美两国,而美国又在推卸责任的时候,其向中国施压的意图是再明确不过了。

  文章指出,全球收支不平衡是结构性的,根源在于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中国的过度储蓄。面对危机,虽然中美先后公布了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但与美国再次致力于“刺激消费”一样,中国也再次寄托于“投资拉动”。文章认为这只是两国对短期忧虑的习惯反应。

这完全是谬论。

假如美国人吸取教训而在消费方面有所节制,所伤害的无疑首先是全世界各国,当然也包括中国的利益,即使美国人真的过度消费,根源也在于那些钱来得太容易了。那是因为美国人的福利待遇好,共同基金以及退休保险等方面的保障比较全面,其次是西方人的本性就比东方人看得开,他们自古倡导人的个性,不为子女攒钱更不用赡养老人,所赚的钱与财产一旦此生花不完,遗产税就够下一代承受的,因而还不如在现世以各种名义花光。

中国民间储蓄原本也不高,更多的是“备战备荒”而避免遭遇意料之外的难处。“一分钱憋倒英雄汉”的事情太多了;加之寅吃卯粮素来为中国人所鄙夷,而客观环境,中国基层百姓的生活缺乏保障,缺少安全感,更是中国的储蓄过度,美国的储蓄再刺激都很难被刺激起来。

 

假如按照文章所说:“长远来看,美国必须着手刺激储蓄和投资,而中国则需要拉动内需。如果美国只是一味利用国外的廉价资金来刺激国内消费,那么悲剧必将重演”。

那么这个言论更是刺激了消费的美国人将以买国货为核心,更是对美国执行新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为了“避免悲剧重演”,而不用国外的廉价资金来刺激国内消费,这无疑是把“廉价的中国制造商品”拒之门外。

  该文提醒,为了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中国必须改变其收入分配。接下来,中国应该建立良好的社会安全保障系统,提高公共服务部门效率,落实资产的合理定价机制——这些举措都将增加消费和进口。

这无疑是以和谐的名义促进进口,是在变相吸纳中国即将被拉动的消费所产生的资金,至少是分流。是在以中国百姓节衣缩食所积累下来的资金,在保障尚且不健全的大市场环境中,甚至是拿出自己的养老、医疗以及子女的教育基金去消费,假如那些钱中的大部分都流入了外资的口袋,无疑是“令亲者痛、仇者快”的效果。

  文章指出,中国的储蓄率远高于其他国家,其背后的事实并不仅仅是因为老百姓喜欢储蓄,而来自于中国一些大企业的大量储蓄。

文章进一步的分析认为,雇佣着80%劳动力的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非常小,因为中国的金融服务基本上为四大银行主宰,而四大行是为大公司提供服务的。这意味着,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和中小企业一直通过低收入和低利率补贴了那些大公司。鉴于此,中国亟须建设一个小型的地方金融服务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

这倒是立足于客观现实,为中国提出了一个良好的建议。假如中国能够在此方面“从谏如流”,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民间经济的扶植力度,则定会为中国经济整体格局的平衡提供有益的力量,只是在执行方面是否会对外资有超国民待遇,对民间经济持续性地执行近乎苛刻的监管制度?这倒是值得推敲的问题。

世行表示,解决中美经贸失衡的有力工具是,中国进一步放开贸易和投资服务,增加进口,缓解贸易紧张问题,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和活力。

就如希拉里在结束对中国的访问的时候,本人所写的文章中提到的,希拉里转告中国领导人,奥巴马政府“渴望与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合作”。希拉里说,中国也有非常强的振兴经济计划,希望两国能有效共事,解决相关问题。

但就在希拉里在北京示好前夜的2月19日(星期四),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投票同意对从中国进口的高压不锈钢焊接管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认为这些产品损害了美国制造商的利益。这为美国商务部对上述钢管征收关税扫清了道路。

 

另外,据说林毅夫先生还曾经提议发达国家还有几个发展中国家5年出资2万亿美元,主要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等“瓶颈”项目,以带动全球经济复苏,他自己感觉这个建议有创新意义。林毅夫坐在今天这个位子上也许应该提出一点建议帮助发展中国家,毕竟世界银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但某些朋友(上海的王兴栋)却认为,作为一名经济学家,着眼于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这样的建议除了可笑、不切实际之外不晓得还有什么意义。

5年出2万亿,好大的口气!今天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深陷经济危机,自顾不暇,哪有心思援助发展中国家。就美国而言,最近四个月的财政赤字超过5000亿美元,随着经济刺激计划的执行,财政赤字将超过万亿美元,奥巴马自己都说巨额财政赤字的局面很可能会长期化,让美国人出钱救发展中国家,相信奥巴马、美国国都不会同意!

美国人自己都打出了购买美国货、雇佣美国人的条款,你就别做梦了。还说欧洲国家,最近达沃斯论坛上,英国首相布朗就提出了金融保护主义的概念,就是西方国家的银行要把钱借给本国公司,国际业务要减少,人家连银行借贷都不想给发展中国家,让他们出钱援助,真的是白日梦。

不仅是经济危机的时候,经济很好的时候西方国家就大方了吗?

2005年八国峰会期间就提出过援助非洲的计划,当时设想的规模只有500亿美元,那时全球经济一片红火,但年年开八国峰会,年年都提援助非洲,年年都画一个大饼,但落实的情况怎么样?如果落实的好,就像国内给中小学生减负一样,还需要每年都讨论吗?

 

就如本人在以前文章中所指出,并为众多有识之士达成共识的: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道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的肯定是以美国利益为核心的。如果在民族性与职业道德方面发生冲突,林先生的决定性立场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倾斜。

在发展中国家中,林毅夫认为中国处于最游刃有余的状态。中国外汇储备多,政府财政情况好,经常项目盈利相当大,外资在中国整个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在当前的情况下,中国靠刺激国内经济、增加国内需求,可以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

但现实情况是:世界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海绵,在疯狂地吸纳中国人钱包里的积蓄,吸中国百姓血。

 

林毅夫作为中国人民的骄傲,优秀的经济学家,但本人担心的是他所代表的是世界银行的利益还是中国人民的利益?

真的希望林先生不要成为国际社会通过世界银行对中国的吸金之工具。

也真的希望本人以上的担忧是多虑了——毕竟林毅夫素来是本人非常仰慕的经济学家。

 

贾春宝

2009年3月9日星期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3667.html

更多阅读

林毅夫当年是如何来到大陆的轉 林毅夫游到大陆

喧腾一时的林毅夫“叛逃案”,坊间一直流传他是抱着两颗篮球游泳来到大陆的。林毅夫和妻子陈云英去年3月接受媒体访问时否认此传闻。但对于如何从台湾游到大陆,没有清楚交代。台湾地区“监委”叶耀鹏经过调查后,认定林毅夫应是穿着救生

林毅夫:中国未来产业投资有哪些机会?

【商机】林毅夫:中国未来产业投资有哪些机会?2015-05-06林毅夫在五·四青年节,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与朗润园里的经济学家——宋国青、黄益平、徐高共同就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展开研讨。这次“朗润·格政”系列活动中,林

吴敬琏对林毅夫的评价 林毅夫的这一年

  林毅夫是去年5月底从北京来到华盛顿的,在异常的忙碌中,他已经任职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一整年。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林毅夫在世行展示了“值得尊敬的学术才能、可操作的经验、具合作精神

富豪女出租车找刺激 林毅夫谈中国经济刺激为何更富成效

林毅夫是位非同寻常的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他是第一位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世行首席经济学家。1979年,26岁的台湾军官林毅夫“叛逃”到了大陆。根据媒体的叙述,他从台湾控制下的一个岛泅水至大陆的一个岛。在大陆的改革时期,他成为一

经济学家林毅夫:中国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虽然已经离开台湾20多年,但他的口音仍然清晰地保留着极有特色的台湾腔调。更准确一点,应该是台湾宜兰的腔调。根据台湾《天下》杂志的说法,1978年,身为台湾上尉军官的林毅夫游渡台湾海峡,到达厦门,后进入北京大学求学。     正是

声明:《如何维护公司利益 林毅夫在维护谁的利益(3月10日)》为网友陌上花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