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我国的近邻,同时也是一个与我国有着许多相同特点的国家:人口众多;处于发展过程中;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同属“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众多的相似特征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使印度逐渐成为世界新兴的一个经济大国,很多人在有意无意之间,总把印度和中国联系起来,一些乐观的经济学甚至预测这两个国家在未来将很有可能是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两个国家。当然,从目前的情况下,印度在整体上依然落后于我国,但是近几年来印度经济发展迅速,而且其经济发展呈现出与我国不同的特点,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最近几年,印度经济中十分突出的一个情况就是其工资上升幅度快,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印度工资增长速度亚太地区第一
美国的硅谷银行(SVB)金融集团下属的硅谷国际公司(SVB Global)在2008年1月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印度在2007年的平均工资上涨比率达到了14%~15%,高居亚太地区榜首。与之相比,排名第二的菲律宾工资增长率仅仅为8.2%,而排名居于最后两位的日本和香港仅仅为2.6%和2.9%。
其实,印度的工资快速增长不是去年才发生的。事实上,最近几年来,印度一直保持了工资快速增长的趋势。例如,2004年印度的平均工资增长率为11.6%;2005年达到13.9%。相关统计表明,1999年至2005年,印度平均的工资增长率为11.5%,而同期中国的工资增长率则仅为7.5%。从工资增长的趋势看,印度工资增长率将会继续保持这种高速增长趋势,相关的预测表明,2008年印度的工资增长率将会达到17%,排名位居世界第一。
从工资增长比率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比率对比情况看,印度的工资增长率大大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虽然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加快,但是其绝对增长率与我国相比,却有一定差距。例如,印度在2005~2006财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9%,2006~2007财年的增长率为9.2%(印度统计经济增长所采取的时间起始与我国不同,从上年的4月1日起开始算,到下年的3月31日结束)。这一增长比率要低于工资的增长比率。
那么,工资高速增长对于印度有什么积极意义?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工资的高速增长对印度的长期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工资主要发放给工薪阶层(企业所有者阶层得到的收入主要是利润),工资水平的提高就意味着工薪阶层收入的增加,依照经济学理论,这些工薪阶层的消费支出就会增加,进而导致整个消费市场的扩大,最终拉动一国经济的增长。而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就是消费。如果一国收入增长的主体是高收入阶层如企业所有者,那么依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这些收入很高的人,只会拿出新增收入中相对比较低的比率用于消费,因而对扩大内需的贡献就较小。当然,这些高收入群体的收入会转换为投资,而投资会在短时期内拉动经济增长,但是从长期经济增长的角度看,投资占的比重越高,就对一国长期经济增长越不利。这是因为虽然投资在短期内(投资项目建设期内)会带动需求,对上游市场形成需求,但是从长期(投资项目建成后)来看,投资会转化为供给,同时长期依靠投资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体因素也是不现实的。因此,要使一国维持长期的、健康的发展趋势,就必须不断地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从而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水平,持续拉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工资高速增长带动国民福利水平的普遍提高
印度是一个贫富差距比较大的国家,那么,平均工资的高速增长会不会继续拉大这种趋势,进而造成国民福利水平的差距继续扩大呢?事实上,印度平均工资的高速增长不但没有拉大贫富差距的趋势,反而促进了国民福利水平的普遍提高。
从不同行业的工资增长的差异角度看,其差距比较小。硅谷国际2008年的报告表明,工资增长率比较高的行业分别为保险行业、银行和金融服务行业以及软件行业,工资增长率分别为17.1%、15%、15.6%。而工资增长比率最低的行业为医疗卫生行业和医疗产品行业,其工资增长率为12%。可以看出,从行业的角度看,印度的工资增长是全行业性的,并且各行业之间的增长幅度差别并不大,因而不会出现某些行业人员收入水平激增而某些行业收入水平增长较低,进而使不同行业之间收入水平拉大的情况。
从不同职位所得的工资的水平看,印度工资分配状况固然也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与我国相比,要相对公平。2005年11月,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美世咨询公司发布了一项调查报告,表明在调查的42个职位中,中国95%的职位的基本工资成本要高于印度,但是基层工资的水平差异不大,而高层的经理和专业人员的收入已经是印度相同职位的2倍以上。这就是说,印度高层职位和低层职位的收入差距要比我国低一倍以上,其收入差距相对还是比较公平的,至少比我国要公平。
更为重要的是,伴随工资的高速增长,印度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提高国民福利的措施,提高全民福利水平。例如,在医疗方面,印度已经实行了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在该制度下,不论是政府工作人员,还是事业单位或企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甚至是无业人员;不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市居民都能够在政府医院享受免费的医疗。在工人的社会保障方面,2007年印度政府提出了《2007年非组织性行业工人社会保障法案》,依照该法案,工人们只要付出1卢比就能得到社会保障,而政府则将为此支付大约222亿美元。预计该项社会保障计划将使大约4亿的贫民受益。在农村居民的福利方面,2006年2月,印度政府开展了一项全国农村保障计划,该计划将使6000万农户每年获得100天的工作机会。
可以看出,印度在工资高速增长的同时,加大了社会福利方面的工作力度。2008年1月15日,来华访问的印度总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演讲中就提到,印度政府认识到“增长速度不是规划的唯一目标,我们还要确保这一增长是人人受益的、公平的”,应该实现“人人受益的增长”。如果再考虑到印度工资的高速增长,我们可以将印度的发展总结为“民富国强”式的增长,而不是“国富民穷”。
印度工资高增长的原因:内涵式的经济增长战略
提起内涵式经济增长,大家可能并不陌生。这一增长方式主要是依托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与之相对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这一方式主要依靠压低劳动力成本,大量消耗各种资源来实现经济在低水平上的增长。对这两种经济增长方式,国内学术界普遍的看法是,对于一个落后的国家而言,应该先采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起飞,然后逐步向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观点暗含着一个观点,即对于一个落后国家而言,内涵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很难直接采用的,只有通过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一定程度的增长,才能逐渐转变到内涵式的经济增长方式。
但是印度却是采用的内涵式经济增长战略,而且是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采用了这一战略。事实上,印度是一个科技大国。2002年,印度全国共有科技人员350万人,全国有综合大学200多所,高等院校6000多所,研究院2000 多所。印度教育的质量很高,一些院校甚至能和世界上第一流的大学相比而毫不逊色。例如,印度科学院、孟买理工学院等5 家院校的毕业生就是全球特别是美国硅谷各公司争夺的对象。
高素质的教育和高水平的人才,推动了印度经济的“内涵式增长”,这一点在计算机及软件行业表现最为突出。在高端计算机方面,印度在很早就研制出每秒钟运算10亿次的计算机,而且其性能和价格要优于其他国家,因而早在1995年就向加拿大、德国等发达国家出口。在软件方面,印度的表现就更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就开始发展软件行业,创造了发展中国家走在技术最前沿的奇迹,其软件产量在20世纪初期就达到了世界软件总量的16.7%。2000年,印度的软件出口收入达到40亿美元,而在2004年,出口收入则达到了120亿美元。同时,印度还力求让软件出口收入在2008年达到250亿美元,成为软件行业的世界“龙头”。印度在计算机及软件行业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仅远远超出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将日本、欧洲等诸多发达国家抛在后面,使一个文盲达到5亿的国家创造了尖端民用技术及相关产业位居世界前列的先例。高端技术的发展,成为印度经济增长的最有力的推动因素,促使其经济增长不断提速。
内涵式经济增长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重视人力资源,这就意味着采用这一方式的国家不会采用压低劳动力成本的方式来获取竞争力,而是提高人力资源的工资待遇,最大程度上释放他们的潜力,保证他们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最终在宏观上推动一国经济发展。事实上,印度对科技人员及知识分子一直采取高工资策略,从来没有出现过“脑体倒挂”这样的不正常现象。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普及到整体人力资源(不仅仅是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就表现为“共享发展成果”,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印度的平均工资增长水平如此高了。
给我国的启示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采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恰恰是由于这一经济增长方式,才导致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一点在工资增长方面主要体现为:工资增长虽然绝对速度较高,但是却从来比不上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工资增长在行业、不同职位之间相差很大,导致收入差距的过高;国家税收收入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工资收入增长速度;等等。事实上,我国工资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一直在低位徘徊,1980年我国工资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17.1%,1998年时为11.7%, 2003年为12%。最近几年这一比率始终在12%左右,从未超过13%。
工资增长速度过慢、工资在国内生产总值过低,必然会对我国长期的经济增长设置障碍(具体原因见上文分析)。而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必须改变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尽快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战略转变到内涵式经济增长战略。这样才能使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通过提高工资而不是压低工资来实现企业发展。毕竟,经过30年的改革,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能再持续,长期压低工资的做法已经让我们吃到了很多苦头,现在只有转变这一状况,提高工资水平,才能在经济发展这一道路上获取最终的成功,真正实现“国富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