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2008中国营销
美国蝉联榜首,中国大陆位居第30位,上升4位。
2008年10月8日21时(北京时间),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WEF)向全球公布了《全球竞争力报告2008-2009》。美国蝉联榜首,中国位居第30位,上升4位。
全球竞争力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瑞士、丹麦、瑞典、新加坡、芬兰、德国、荷兰、日本和加拿大(见下表)。
报告显示美国竞争力排名蝉联榜首,北欧诸国与瑞士位居前列。尽管英国仍然极具竞争力,但由于其金融市场表现乏力,今由第9位退居第12位,下降了3位,退出了前十位集团。
今年,若干亚洲经济体表现抢眼,日本、中国香港特区、韩国、中国台湾均进入前20位。新加坡、日本、中国香港特区、韩国、中国台湾地区、马来西亚、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几个亚洲国家的排名都在中国前面。
拉美地区,智利排名最高,随后依次为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由于去年海湾国家出现了特别的改善,有若干中东和北非国家排名进入前半区,由高至低依次为以色列、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和突尼斯。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一些国家的竞争力显著提高,南非、博茨瓦纳、毛里求斯进入总排名前半区。
在全球134个参评经济体中,“金砖四国”全部进入总排名前半区。中国排名由去年的34位上升4位,跻身前30强,继续领跑“金砖四国”(英文简称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新浪财经注)。印度则由去年第48位降至第50位,俄罗斯由去年第58位升至第51位,巴西由去年第72位升至64位。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伴随着9.7%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中国在发展经济和促进经济多元化方面成绩斐然,在减少贫困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的进步令人瞩目。中国巨大的GDP——2007年估计为3.3万亿美元——使其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并在全球经济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鉴于中国在全球具有仅次于美国的庞大(国内和出口)市场规模,可为在华企业获得规模收益与丰厚利润提供广阔空间。
但中国经济的卓越表现,不应掩盖在保持竞争力方面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特别是,中国面临保持快速增长和价值链升级问题。这对中国意味着两点:首先,必须提升竞争力的基础因素,即制度、基础设施、公共健康和初等教育等方面的质量,并继续保持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其次,还需要改善效率推进因素,特别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对信息通讯技术和其他从国外引进技术的利用能力,并提高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市场效率和金融市场成熟性。
链接:
全球竞争力报告的主要竞争力排名为全球竞争力指数(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GCI),该指数由萨拉-伊-马丁教授为世界经济论坛设计,并与2004年首次使用。GCI由12个竞争力支柱项目构成,其为识别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世界各国竞争力状态提供了全面图景。这些支柱是:制度、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稳定性、健康与初等教育、高等教育与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市场效率、金融市场成熟性、技术设备、市场规模、商务成熟性、创新。
报告对该研究中的134个经济体均给出详细评述。基于计算和排名做出分析,报告为每个(参评)经济体提供其在排名中的总体定位,以及最突出的竞争优势与竞争劣势的全面总结。此外,报告还包括极为丰富的数据表,列出各国在超过110个指标上的全球排名。
世界经济论坛持续扩大其报告涵盖的地域范围。今年的报告共涵盖134个世界经济体,是迄今此类研究中最全面的一项。新增参评经济体包括文莱、科特迪瓦、加纳和马拉维。